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党伟  王珊  刘显阳  贾杰  朱永生  张茜 《生物磁学》2013,(27):5226-5229
目的:NR2A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NR2A基因启动子区GT二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方法:根据DSM—IV诊断标准,随机选取陕西汉族无亲缘个体4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41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特异荧光物质羧基荧光素FAM标记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377测序仪基因扫描电泳分型,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各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差异。结果:发现NR2A基因GT基因座在830个无关个体中共检测出19种等位基因,精神分裂症组(GT)21、(GT)22、(GT)2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GT)26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R2A基因启动子区GT二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NR2A蛋白的表达从而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产生发展影响,(GT)2、(GT)22、(GT)。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等位基因,而携带有(GT)M等住基因的个体个能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54.
干细胞疗法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组织再生带来希望,然而体内移植后干细胞的不良转归严重制约了其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ll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或可对干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同时,分子影像可作为干细胞研究的有力手段,实现体内外干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可视化与实时...  相似文献   
55.
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反映了地形差异导致的群落资源配置空间异质性。采用草地群落调查与广义相加模型(GAM)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北坡典型草原山体尺度和坡面尺度上群落地上生物量格局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山体尺度上,群落地上生物量受地形因子影响的顺序为海拔坡向变率≈坡度变率≈坡度;利用坡向作为划分条件将山体尺度缩小为坡面尺度后,东、西两个坡面群落地上生物量受坡向变率的影响最大,南、北坡则分别受海拔和坡度变率的影响最大,其中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在东坡随坡向变率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西坡随坡向变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南坡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北坡随坡度变率的增大先不变后减少;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在山体尺度和坡面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56.
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繁殖分配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海拔制约下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繁殖分配产生重要影响.2010年7月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地2700~3000 m范围内4个海拔梯度下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繁殖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狼毒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总花干重、株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繁殖分配呈增大趋势;在海拔梯度下,狼毒种群繁殖分配与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2800 m除外),与株高呈不显著负相关(海拔3000 m除外).狼毒种群繁殖分配存在大小依赖性且生物量的依赖性远大于株高,说明随海拔升高,狼毒种群通过减小个体大小来降低资源消耗,把获取的有限资源分配到繁殖部分,从而达到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涂层修饰的纯钛表面对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借助互联网Prot Param工具设计并筛选出亲水性较高的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用于修饰钛表面,分别将正常成骨细胞和高糖高脂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其表面,以钛表面无涂层的正常成骨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S染色及定量,比较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周、2周时,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ALP、Ι型胶原、Runx2和OC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1周、2周和3周时,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成骨细胞ALP、OC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高糖高脂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扁平、呈不规则多边形,其ALP的表达、钙化结节形成均低于正常成骨细胞(P0.05)。高糖高脂环境下,在目标融合蛋白修饰的钛表面接种成骨细胞1周时,ALP基因及蛋白均有明显表达,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时Ι型胶原、Runx2以及OCN的基因明显高表达,第3周时OCN蛋白显著表达,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nTBP-1与IGF-1融合蛋白涂层修饰的纯钛表面有利于改善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促进了成骨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望为2型糖尿病条件下钛-骨结合的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8.
熊果酸(ursolic acid)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经肝脏代谢。传统临床治疗中熊果酸多用于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以及保肝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熊果酸能够对不同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恶性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此外,熊果酸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产生辅助增强放化疗疗效的作用,并且在放疗中可保护受照射机体的正常组织,促进免疫机能的恢复。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下调促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相关基因的水平,增强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杀灭肿瘤细胞,延缓肿瘤组织生长。同时,熊果酸可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分布,导致细胞的G1/S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熊果酸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天然抗肿瘤药物。本文对熊果酸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阐述了熊果酸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及其疗效,为熊果酸今后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59.
764—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AⅡ拮抗剂,本实验应用细胞计数,^3H-TdR掺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放射免疫实验方法,研究了中药单体764-3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及其对照(WKY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764-3可显著抑制ASMC增殖,并有剂量依赖性,20mg/L的764-3可极显著地抑制SMC上AⅡ受体(AT1)的mRNA表达(SHRsp下降76.3%,WKY大鼠下降61.6%),并可降低SHRsp ASMC内AⅡ含量(下降20%),推测764-3对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部分地是由于降低了AT1受体的基因表达引起,比较其对两种大鼠ASMC的抑制效率,发现它对SHRsp的ASMC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0.
赵心睿  刘冀  杨少康  张茜  高放  刘艳丽 《生态学报》2023,43(9):3744-3755
为探究北方地区典型植被林地、草地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GIMMS NDVI 3gv1数据集和气象资料,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物候,应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地生长季长度(LOS)以0.32d/a的速率极显著延长,整体表现为生长季始期(SOS)以-0.18d/a极显著提前,生长季末期(EOS)以0.14d/a极显著推迟。林地SOS提前、EOS推迟和LOS延长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93.3%、90.4%和96.3%。(2)草地LOS以-0.01d/a的速率不显著缩短,表现为SOS以-0.09d/a不显著提前,EOS以-0.10d/a不显著提前。SOS提前、EOS提前和LOS缩短的区域占比为67.5%、69.1%和50%。(3)林地SOS主要受冬末春初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而提前,EOS受夏季气温升高、秋季以及冬末春初降水增加而推迟。(4)草地SOS主要受春季气温升高和短波辐射减少而提前,EOS受秋季气温升高和短波辐射减少而提前,草地物候与气象因子的响应时长小于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