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利用79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对河北省1997-2007年间审定的冬小麦品种及国家小麦区试抗旱对照品种晋麦47和洛旱2号,共计87个冬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7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75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可产生1~6条等位变异位点,平均2.215条。标记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824~0.998,平均为0.94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644~20.333,平均4.708;香农指数(H’)变幅为0.148~1.102,平均为0.544,说明河北省冬小麦品种SSR遗传多样性较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184~0.899,平均为0.418,其中河农826与石家庄8号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GS高达0.899,71-3与藁优9618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GS为0.184。不同育种单位培育的小麦品种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存在较大差异。UPGMA遗传相似性聚类表明,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培育的小麦品种与其他单位品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22.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松杉暗孔菌(Phaeolus schweinitzi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6Z)-5-hydroxy-6-dodecene-2,10-dione(1)、2,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2)、亚油酸(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eulatinol(6)、对羟基苯乙醇(7)、siccayne(8)、5-羟甲基糠酸(9)、对苯二酚(10)、5-羟甲基糠醛(11)。其中1为新的链状类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3.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并分析了开花结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把大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该方法评选出两个高抗旱大豆品种晋大74号和晋大53号,评定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24.
大接骨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icelliaangulataOliv .var.intermedia (Harms .)Hu ,belongingtoToricelliaceae ,isasinglefamilyandsinglegenusplant.ItisdistributedinYunnan ,Guizhou ,andSichuanprovincesinChinaaswellastheHimalayas.InChinesefolkmedicine ,T .angulataisusedtotreatbonefracture ,ton si…  相似文献   
125.
兔防御素(MCP—1)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兔脾脏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反转录PCR(RT-PCR)扩增出兔巨嗜细胞阳离子多肽(MCP-1)cDNA,插入经EcoR I和Xba I双酶切的pUCD19中,构建了党生质粒pUCDEF,进行了限制性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在扩增出的cDNA288个碱基中,在前片段中有一个碱基与发表的兔MCP-1 cDNA序列不同,即第157位碱基由G变为A,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该cDNA全  相似文献   
126.
从兔脾脏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反转录PCP(RT-PCR)扩增出兔巨嗜细胞阳离子多肽(MCP-1)cDNA,插入经EcoRI和XbaI双酶切的pUC19中,构建了克隆质粒pUCDEF.进行了限制性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在扩增出的cDNA288个碱基中,在前片段中有一个碱基与发表的兔MCP-1cDNA序列不同,即第157位碱基由G变为A,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该cDNA全长288bp,编码94个氨基酸,由编码信号肽,前片段及成熟肽片段的序列组成.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克隆并表达人可溶性增殖诱导配体 (sAPRIL ,即人APRIL105-250) ,为探索其在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以及促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GENBANK中查找人APRIL蛋白 (编号:07588)序列 ,取其部分胞外 (APRIL105-250)序列设计引物 ,用RT PCR从扁桃体总RNA中扩增出人APRIL105-250基因 ,测序后将克隆载体经酶切并构建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并纯化蛋白。结果 :经克隆测序后进行同源比较 ,证实所克隆的基因即为人APRIL105-250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达 43.6% ,获得纯化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与表达、纯化了人APRIL105-250基因 ,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28.
T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循环淋巴细胞,其目前常被用于细胞免疫疗法。在目前的细胞免疫疗法中,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活化、扩增或基因工程改造后被回输到患者体内。虽然这种策略已被证明对黑色素瘤、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淋巴瘤等癌症有效,但是体外扩增的大部分T细胞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生存能力有限,难以长期维持抗肿瘤作用。因此,低分化的T细胞是提高细胞免疫疗法的关键。目前,高分化的T细胞通过细胞重编程可以直接被诱导为低分化的T细胞和非T谱系的免疫细胞。同时,诱导的免疫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和抗肿瘤等能力,有助于开发新的和更有效的细胞免疫疗法。该文首先介绍了T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重点综述了T细胞直接被诱导为不同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了诱导的免疫细胞功能,为促进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产生耐药的常见机制,其主要代表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其中CTX-M-14在全世界呈现流行趋势,为寻找一种CTX-M-14抑制剂,使细菌恢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本试验首先构建了CTX-M-14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以CTX-M-14为靶点借助虚拟筛选工具Autodock Vina进行筛选,得到结合作用较好的中药单体抑制剂芸香苷,通过DS Visualizer分析其相关作用力;通过联合抑菌试验验证芸香苷与抗生素的联合抑菌作用;通过酶动力学试验比较抑酶剂芸香苷与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与方式。结果表明,芸香苷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14结合部位形成多个氢键和范德华力,其结合作用力为9.9 kcal/mol;芸香苷与头孢噻肟钠对大肠杆菌E320呈协同作用(FICI=0.236);0.312 5 mg/mL的芸香苷与头孢噻肟钠对CTX-M-14蛋白阳性重组菌呈协同作用(FICI≤0.375);1.25 mg/mL的芸香苷与头孢噻肟钠对导入空质粒pET-28a(+)的BL-21呈无关作用(FICI=1.5);抑酶剂芸香苷与克拉维酸均为竞争性抑制剂,但克拉维酸抑酶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关于肿瘤内淋巴管的形成和转移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不同淋巴内皮标记物的出现,发现宫颈癌中存在新生的淋巴管。对淋巴内皮标记物及其相关作用因子行免疫组化试验,使淋巴管形成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淋巴管形成与宫颈癌的转移和患者的预后相关。现将淋巴管生成与宫颈癌的转移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