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城湖北省天门县岳口镇采用到一自然死亡的舍蝇幼虫,从中分离到一株对棉铃虫高毒的Bft菌株,代号为79007,该菌具有苏云金杆菌天门变种(7216)的典型特征,经鉴定,该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已知的H3a3b的弋尔斯德变种(HD-1)天门变种(7216)略有差异,血清型与HD-1,7216完全一致,但对棉铃虫的毒力却大大高于两个对照菌株,为我国防治棉铃虫的一株新的高效菌。  相似文献   
62.
一株对棉铃虫高效的苏云金杆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9年从舍蝇(Muscavicina)幼虫中分离出一株能够形成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79007。该菌具有苏云金杆菌天门变种(7216)的典型特征。血清型属H3a-3b,但培养特征,生化特征与知的H3a-3b的戈尔斯德变种(HD-1)、天门变种(7216)略有不同,特别是对棉铃虫的毒力大大高于巳知的菌株,预示着将成为我国防治棉铃虫的一株高效菌。  相似文献   
63.
两种长臂猿染色体的C带和Ag-NORs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臂猿属(Hylobates)中白眉长臂猿(H.hoolock)2n=38和白颊长臂猿(H.leucogenys)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体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白眉长臂猿有两个Ag-NORs,而白颊长臂猿的Ag-NORs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有NOR.本文对长臂猿的核型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我国云南南部的白须长臂猿(H.leucogenys)染色体的G带、C带、晚复制带及Ag-NORs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它的2n=52,核型公式为44(M或SM)+6(A),XY(M,A)。C带表明一些染色体着丝点C带弱化;有的染色体出现插入的和端位的C带;X染色体两臂有端位C带,Y染色体是C带阳性和晚复制的。Ag-NORs的数目,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具NOR。本文对白颊长臂猿与其它长臂猿间的亲缘关系、核型进化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66.
佴文惠  陈玉泽 《兽类学报》1998,18(3):192-195
采用复制带、C带和硝酸银染色等分带技术研究了水貂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2n=30,枝型为10(M)+16(SM)+2(A),XX(M)。C-带显示该水貂的一些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比较丰富,从着丝粒区域延伸到两臂上,No.5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有些弱化;X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较常染色体的丰富。Ag-NORs有3个,分布在No.8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和一条No.2染色体长臂接近着丝粒的区域。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采集的确诊为COPD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11): 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并随机抽取门诊体检正常者1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60 mg/d静脉点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措施,治疗2周后检测3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压,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血浆硫化氢(H2S)的浓度。结果:①经过2周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治疗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等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川芎嗪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②川芎嗪组综合治疗后血浆H2S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 (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能通过升高体内H2S浓度,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8.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 黑叶猴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利用人9号和14号染色体特异探针,对深低温冻存和长期传代的黑叶猴细胞株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确定在长期冻存和传代过程中,一些黑叶猴细胞在No.12和No.17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一条 No.17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点在17q13,断裂片段17q13-17qter易位到一条 No.12染色体长臂末端,形成一条小的中着丝粒的和一条具较长长臂的衍生染色体即 der(17) 和 der(12)。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人染色体特异探针不仅能检测出人类染色体畸变,也能有效地检测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畸变。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hromosome aberration of long-term cryopreserved and subcultured Francois' monkey (Semnopithecus francoisi) cell line(KCB 92008) was analyzed by 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on (FISH) using human 9 and 14 chromosome DNA probes. After compared the hybridization pattern with the G-banding pattern on the same metaphase,a translocation between Nos.12 and 17 chromosomes was identified. In some Francois'monkey cells,one of chromosome No.17 was broken into two at the breakpoint 17q13,the segment(17q13-17qter) without centromere transfered to the long arm terminal of one chromosome No.12. Thus,two derivant chromosomes der(12) and der(17) were formed,the long arm of der(12) was longer than the normal partner,while the long arm of der(17) was shorter than the normal on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FISH using human whole chromosome probes was not only a powerful tool to detect human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but also a usefulmethod to study the primate chromosome aberration.  相似文献   
69.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的染色体涂染法(Chromosomepainting),以生物素标记的除Y染色体外的人全部整条染色体DNA特异性探针与黑叶猴的中期分裂相杂交,建立了人与黑叶猴之间的染色体同源性。除人的1、2、6、16和19号染色体特异探针分别与黑叶猴的2条非同源的染色体杂交外,其余人染色体特异探针均与黑叶猴的1条染色体杂交,其中有两对人染色体特异探针(14和15,21和22)分别杂交同一条黑叶猴染色体。在雌性黑叶猴的单倍染色体中,共检测到30个与人染色体具同源性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结果表明:黑叶猴的多数染色体与人染色体有高度同源性,仅有少数染色体发生了重排。将研究的结果与已报道的人染色体特异探针与其他灵长类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亚洲叶猴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与非洲叶猴的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0.
张聪  葛星  赵磊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生态学报》2013,33(11):3452-3459
为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2011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西省晋中市的玉米田对土壤中的越冬卵进行调查.通过频次分布检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改进的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越冬卵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CA>0、I>0、k>0、m*/m>1,空间分布图式在低密度下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基本成分的相对聚集度随越冬卵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3.52m-15.61.种群密度越大,相对聚集度的变化速率也越大,而且聚集的程度随着卵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聚集均数(λ)的测定表明,聚集是成虫的产卵习性和田间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性质、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主要在近土表的土壤中产卵,在距土表15 cm以上的土壤中,有94.2%的越冬卵分布在距土表0-10 cm的土层中,其中以距土表2-5 cm的土层中的卵量最多,平均每个样点有卵25.56粒,占总数的64.7%,显著高于其他深度土层的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