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激活外周化学感受器可以同时引起呼吸和心血管反射,此机制可能参与高血压形成过程中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因此我们推测激活外周呼吸化学感受器可以显著增强高血压大鼠的心肺活动。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全身无创全体积描记术和无线生物信号遥测技术,观察急性低氧刺激对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和血压正常的对照Wistar-Kyoto (WKY)大鼠的肺通气、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刺激引起SHR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明显高于WKY大鼠,并且急性低氧引起SHR血压和心率的增加幅度更明显。切断支配大鼠颈动脉体的双侧窦神经后,SHR和WKY大鼠急性低氧通气反应均降低,并且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切断双侧窦神经后,急性低氧引起的两组动物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急性低氧刺激显著增强SHR的心血管和呼吸效应,这可能与其颈动脉体外周呼吸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敏感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2.
草苁蓉根、茎水溶性多糖BRT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长白山区珍贵野生药用植物草苁蓉为研究对象 .草苁蓉又名“不老草” ,具有滋补强壮、益寿延年之功及补肾壮阳、润肠止血之效 ,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 .近年的研究发现 ,草苁蓉醇提物不仅可以清除体内的游离基 ,而且还可以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同时对草苁蓉化学成分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2 ] ,但对于草苁蓉多糖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和利用草苁蓉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 ,同时也为探讨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本文对草苁蓉根、茎的水溶性多糖BRT组分进行了结构测定方面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为本研究…  相似文献   
83.
张翼  武慧玲 《化石》2000,(3):2-3
《国家地理杂志》是美国乃至世界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它的宗旨是准确地报道最新的或者重要的自然或者历史文化方面的发现。为了实现这一宗旨 ,所有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必需经历一个严格的审稿程序。尤其是科学方面的文章都要经过由相关领域的权威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审核。然而 ,发表在1999年11月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古生物学方面的文章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这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中 ,报道了一个叫作“辽宁古盗鸟”的中生代鸟类。这种鸟类长着一个较为进步的鸟类的身体和一个很典型的恐龙尾巴…  相似文献   
84.
张翼  吴琼  施佳健  张璐  林旭  陈婉南 《病毒学报》2022,(6):1372-1381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在生成后即被快速降解,但目前影响HBx稳定性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课题组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HBx具有相互作用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tinases,DUBs),含MPN结构域蛋白(MP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MPND)为筛选获得的蛋白之一。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验证HBx与MPND的相互作用,并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进一步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区域。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PND的肝癌细胞中HBx蛋白水平的变化。以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酮亚胺(Cycloheximide,CHX)或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检测MPND对HBx蛋白半衰期及降解途径的影响。通过泛素化实验分析MPND对HBx泛素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PND对HBx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PND与HBx在肝癌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且HBx的26~50和81~120位氨基酸与MPND的272~362位氨基酸介导HBx与MPND的结合;...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红树杨叶肖槿来源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 YX-0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抑制活性,该文运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手段从菌株YX-001的PDB培养基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而后结合1/2D 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最后通过比色法测定各单体化合物的ACh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sterrelenin(1),aszonalenin(2),cladosporisteroid C(3),sitosterol(4),ergosterol(5),cyclo-Ile-Pro-diketopiperazine(6),cyclo(-Pro-Val)(7),4-methoxy-2-methylisoquinolin-1-one(8)和allantoin(9)。(2)其中化合物1和2显示出一定的ACh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81.5、105.8 μmol·L-1。该文首次对杨叶肖槿来源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AChE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红树植物杨叶肖槿来源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S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皮下注射25 mg,每周2次,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眼科局部用药;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0.75 g,每日3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局部眼科局部用药(剂量、疗程同前),治疗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情况、ESR、CRP、BASDAI、BASF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5);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葡萄膜炎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甲氨蝶呤联合眼科局部治疗AS伴发葡萄膜炎疗效显著,能缩短葡萄膜炎病程,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7.
房室间期在双腔起搏器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心房收缩及心室充盈产生影响,且与右心室起搏比例有关联,给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合适的房室间期,才能使双腔起搏器患者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88.
目的筛选寻找锥虫早老素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以了解锥虫早老素蛋白功能。方法体外表达锥虫早老素蛋白片段,装入pGBKT7诱饵质粒,与随机肽库系统共转化酵母,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通过与基因库锥虫功能序列比较,推导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获得108个阳性克隆,对其中50个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获得最有可能的4个候选基因,分别为:丝/苏氨酸性磷酸酶2b催化亚基A2;钙激活蛋白,含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以及一个具有与APP跨膜区结合位点特征序列的功能未知蛋白。结论成功利用随机肽库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锥虫早老素蛋白相互作用基因,其相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89.
 从人参叶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经分离纯化得杂多糖P_N。P_N的分子量约为190万,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及少量未知糖,单糖的摩尔比依次为8.1:0.8:1.0:1.6:12.5:4.1(未知糖除外)。经超离心分析,琼脂糖4B柱分析,玻璃纤维纸电泳和醋酸薄膜电泳鉴定等证明P_N为均一组份。经果胶酶降解,部分酸水解,高碘酸盐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及其产物气相色谱(G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LC-MS)等结构分析表明P_N为多分支结构,分子的主链主要是由β-(1→3)连接的半乳糖组成,并在4—0和6—0上带有分支,平均每三个半乳糖有二个分支。  相似文献   
90.
从3%三氯乙酸浸提过的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另一水溶性多糖PC-4。该多糖分子量约为189Kd。纸层析与气相层析分析表明其为单一葡聚糖。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气相层析,气质联机分析,核磁共振(~1H-NMR,~(13)C-NMR)谱及红外光谱测定等,可确定PC-4的主链结构由β(1→3)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构成,部份残基C_6上带有分支。约每5个糖残基有两个侧链,侧链仅为1个葡萄糖残基。 给ICR小鼠腹腔注射PC-4,对移植性肿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67%。离体条件下,PC-4与肿瘤细胞S-180共同培养,则未显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