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为培育优质的卷丹新种质,以秋水仙素诱变材料JD-h-15于田间种植3年分析鉴定染色体倍性。对JD-h-15和卷丹植株形态、柱头与花粉育性、叶表皮与淀粉粒特征以及鳞茎有效成分等进行比较,结合ISSR标记分析JD-h-15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诱变株系JD-h-15已由非整倍的嵌合体恢复为3倍体植株。JD-h-15的株高、叶间距和叶面积与卷丹相比明显增加,茎粗和单株叶片数减少,单株花期提前约14 d。JD-h-15鳞茎独头率为93.75%,显著高于卷丹独头率70.00%。不同时期柱头可授性试验表明,JD-h-15在花苞生长至50-60 mm时表现出高于对照的活性。JD-h-15的花粉有13.71%可正常萌发,而卷丹花粉不萌发,与JD-h-15自交授粉后子房膨大相符。微形态分析表明,JD-h-15的花粉粒大于卷丹对照,气孔大小和密度与对照无差异,而珠芽和鳞茎淀粉粒小于对照。JD-h-15鳞茎中可溶性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2.37%、67.54%和45.65%,而抗坏血酸、总酚和总生物碱分别减少22.86%、33.02%和50.41%。ISSR标记分析发现3年生JD-h-15和...  相似文献   
912.
林钊华  庄智全  杨春琼  李峥 《蛇志》2022,(4):555-558
本文回顾了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三大关键因素:早发现并诊断、早使用抗生素和早期液体复苏,并就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抗生素的使用、液体复苏、免疫调理、中医药参与、实施代谢复苏疗法和器官功能的支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提出了包括超声在内的组合优化评估和治疗策略仍是目前最为有效,也是明显降低病死率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13.
以甘蔗类似细胞色素C的EST序列CF576943.1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甘蔗细胞色素C基因(Cytochrome C,Cyt C)的一条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Cyt C.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组成、亚细胞定位、跨膜区与信号肽、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三级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Cyt C基因全长1 073 bp,编码112个氨基酸,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为非分泌型蛋白,无规卷曲为主要二级结构原件,含有1个保守功能域,主要功能为翻译并且在不同植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电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甘蔗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茎和根中的表达量比其他组织类型中表达量高,此外,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低温的调控.为甘蔗细胞色素C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14.
旨在为甘蔗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实验克隆、功能鉴定及其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甘蔗类似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EST序列CF576130.1为探针,在甘蔗ES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基于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甘蔗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的一条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CYP450。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821 bp,包含一个7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7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内质网(膜),为可溶性碱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原件多为无规卷曲,含有多个保守功能域,主要功能为辅酶因子生物合成和翻译功能。  相似文献   
915.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是罕见的恐龙足迹等遗迹化石分布区,分布着大量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这些足迹化石在野外遭受着不同程度的风化破坏,为此在足迹密集的核心区8号点建立了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保护原址。跟踪观察后发现室内足迹化石的风化程度相较于露天保存更加严重,尤其在馆内靠近四周围墙的区域,足痕表面酥粉破碎,有的足迹甚至完全消失。为研究8号点足迹化石的风化原因,本文对8号点馆内外赋存于同一层位的岩石进行取样,使用偏光显微镜(PM)、X射线衍射(XRD)、压汞(MIP)、离子色谱(IC)、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室内岩石的孔隙率更高,孔径更大,可溶盐含量是室外上层的2倍,室外下层的约11倍,种类以NaCl和Na2SO4为主。模拟实验显示,相比冻融作用,Na2SO4更具有破坏性。由此认为导致鄂托克遗迹博物馆内恐龙足迹化石风化的机理是由地下水和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Na2SO4...  相似文献   
916.
为探讨金佛山方竹经营对扁刺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种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以金佛山的扁刺栲自然群落和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为对象,分析了两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群落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84种,隶属于40科63属,以樟科、蔷薇科、壳斗科、山茶科物种为主;扁刺栲为群落优势种,中华木荷和灰柯为次优势种,金佛山方竹为灌木层优势种,扁刺栲群落组成与亚热带其他地区的扁刺栲群落组成相似。(2)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自然群落。(3)扁刺栲和灰柯在自然群落中为稳定型种群,而在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中为衰退型种群,中华木荷在两类群落中均为衰退型种群。(4)自然群落中扁刺栲、中华木荷、灰柯种群的萌枝率、有萌个体率和幼苗相对优势度均高于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综上认为,金佛山方竹经营对金佛山扁刺栲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显著影响扁刺栲群落优势种种群更新和维持。  相似文献   
917.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方法,患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近几年的研究显示,铁死亡与AKI的发生与进展有着紧密联系,在各类的AKI模型中均能发现铁死亡的过程,但确切的机制未完全揭示。抑制铁死亡,可能是防治各种AKI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18.
耳道念珠菌(Candida auris)自从2009年被发现至今,已对全球性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原体难以用常规的表型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该菌株对3种主要类型的抗真菌药物耐药,这种类型的多重耐药菌之前在其他种类的念珠菌并没有报道过。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当今世界耳道念珠菌感染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时制定感染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19.
李琪琪  黄小娟  李岚  常生华  侯扶江 《生态学报》2023,43(15):6131-6142
划破是草原改良的基础措施之一,划破强度是划破措施的关键环节,划破对草原健康持续管理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划破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上,然而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水分对划破强度的响应尚不清楚。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开展不同程度的草地划破试验,探究不同划破强度(27.4%、46.3%和61.9%)对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划破强度下划破带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未划破带1-3种/m2,划破带和未划破带群落相似性分别低于整区23.85%-119.23%和44.43%-84.55%。地上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einer指数显著负相关。3个划破强度下未划破带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高于划破带88.2%-134.6%、52.4%-67.8%、2.5%-16.6%和103.9%-152.9%、59.3%-75.8%、9.1%-22.6%。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随划破强度的增加呈"驼峰"型曲线变化,当划破强度分别为43.7%-55.3%和43.8%-45.7%时,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均最高。本试验阐明了划破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采用划破措施实现草地培育和草原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0.
邵伟伟  乔芬  蔡玮  林植华  韦力 《兽类学报》2023,43(2):182-192
脊椎动物基因组含有丰富的微卫星信息。本研究对翼手目动物中的大蹄蝠全基因组及其基因的微卫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含有微卫星编码序列的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大蹄蝠全基因组大小为2.24 Gb,共含有497 883个微卫星,其中,数量和比例最多的是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类型,分别有173 953个(34.94%)和222 591个(44.71%),相对丰度分别为77.78 loci/Mb和99.52 loci/Mb。微卫星数量从单碱基重复到六碱基重复单元最多的类型分别为(A)n、(AC)n、(TAT)n、(TTTA)n、(AACAA)n和(TATCTA)n,比例分别为95.14%、55.25%、38.41%、22.17%、48.68%和20.30%。不同基因区和基因间区的数量及丰度不同,其中基因间区的微卫星数量及其丰度最大,分别为322 666个和2 541.57 loci/Mb,编码区的微卫星数量及其丰度最小,分别为1 461个和461.98 loci/Mb。基因间区和全基因组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相似。编码区最多的微卫星类型为三碱基重复单元,外显子最多的微卫星类型为单碱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