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优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伽玛刀室实施伽玛刀治疗的肝癌病例1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8)和试验组(n=95),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伽马刀治疗,试验组采用伽马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3~24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等,追踪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出现,了解其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0.5%和76.84%,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及AFP改善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放射诱导的肝病5例,试验组3例,经内科对症处理后,患者情况均好转。试验组在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伽马刀治疗,可进一步研究,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酒精性心肌损害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作为刺激因素,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醛组和乙醛+UCP2抑制剂京尼平组(京尼平组),干预24小时后检测心肌细胞中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SO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水平,并检测UCP2的蛋白表达水平,另一组实验干预72小时后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醛组心肌细胞中SO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UCP2的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与乙醛组比较,京尼平组心肌细胞中SOA的水平进一步增加(P<0.01),NO的水平也进一步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乙醛可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凋亡(P<0.01),而京尼平组凋亡率较乙醛组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UCP2在酒精性心肌损害中通过调控SOA/NO的水平发挥代偿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利用RACE技术得到碱地肤KsNHX1的3'cDNA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KsNHX1为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200 mmol·L-1 NaCl胁迫2~24h,KsNHX1在叶片中表达量持续增加;200 mmol·L-1 NaCl处理10 h,KsNHX1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都上调;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中KsNHX1表达上调,160 mmol·L-1时达到最高;低于400 mmol·L-1浓度下,根中该基因的表达也都上调.经不同浓度Na2CO3胁迫,根中KsNHX1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相应浓度NaCl胁迫下的变化相同;但叶片中除160 mmol·L-1 Na,CO3处理下KsNHX1表达略有上调外,其他浓度下KsNHX1的表达都低于对照.KsNHX1的表达模式暗示,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碱地肤能够维持体内相对稳定的K+/Na+,其耐盐特性可能与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Cre/lox位点特异重组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利用其可以在转基因植物中对目的基因实现精确删除和定点整合。概述Cre/lox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方式,并以基因删除和定点整合为重点,详细介绍该系统在这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及CT扫描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46例,患者均行CT及腹部彩超,检查者CT及腹部彩超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率及漏诊率,检测CT淋巴结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情况及CT最大病变直径等CT检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结果:CT淋巴结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中胸上段、胸中段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手术日起计算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107/146)、47.9%( 70/146),CT 转移数≥2枚、CT三分区转移<2区、CT最大病变直径≤3cm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较高,CT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及CT最大病变直径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率情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内毒素、TNF-α、IL-6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通过降低血内毒素、TNF-α、IL-6,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系统化思维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整合和有意义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新兴议题。通过对学习科学、系统动力学和科学教育不同领域系统化思维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研讨发现,系统化思维源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兴起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当前扩展到科学教育的研究,综述了系统化思维研究的提出与发展、现状,以及对当今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并针对系统化思维在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西藏地区已知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28种。西藏东南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属种类的繁殖生长,约有90%以上的种集中分布在这里,同时反映了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对高山的适应特征。绝大多数种分布在海拔2500~3500m的森林带。另外该属全部种均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本文还将鹅膏菌属的菌托初步划分为袋状型(Saccate type)、浅杯型(Vadosocupulatetype)、领口型(Collared type)、颗粒型(易碎型Granulate type)、小托型(Microvolvate type)、粉托型(Pulverulent type)等六种类型,并简要讨论了各种菌托类型与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9.
蒙古野驴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研究了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蒙古野驴(Eqqus hemionus hemionus)的昼间行为及时间分配,并建立了蒙古野驴的昼间行为谱。统计分析表明,蒙古野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平均超过50%,其次是站立。蒙古野驴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取食时间明显长于夏秋季(5~10月)。蒙古野驴一天中7:00~10:00时和16:00~18:00时为取食高峰期,11:00~14:00时为其站立和休息高峰,蒙古野驴的其他行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雌雄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统计分析表明,取食、运动、卧息和站立凝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争斗和其他行为两性的差异显著。蒙古野驴昼间用于取食的时间最长,冬春季取食时间(53·95%)多于夏秋季(48·92%)。冬春季,蒙古野驴减少了运动和站立的时间,用于卧息的时间略有增加,中午前后两个取食高峰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夏秋季。蒙古野驴通常在草原的开阔区域取食和移动,在背风和较为隐蔽处卧息。作者进行野外观察时,蒙古野驴对观察者表现出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0.
在高温水体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较高产氢活性的微生物菌株Z-16和C-32。根据两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Z-16为Enterobacter sp.,菌株C-32为Clostridium sp.。研究了起始pH值、反应温度、碳源等对菌株放氢活性的影响。菌株Z-16的最适产氢条件为:反应系统起始pH7.0,反应温度35℃,以蔗糖为产氢底物。在最适条件下,菌株Z-16的氢转化率为2.68mol H2/mol蔗糖。菌株C-32的最适产氢条件为:反应系统起始pH 8.0,反应温度35℃,以麦芽糖为产氢底物。在最适条件下,菌株C-32的氢转化率为2.71mol H2/mol 麦芽糖。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Z-16和菌株C-32的氢转化率分别为2.35和2.48mol H2/mol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