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为了解植物生长状态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研究了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生长状态的绿豆(Vigna radiata)幼苗对空气中的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绿豆幼苗周围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植物生长的环境,失活幼苗对周围环境羟基自由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渗透胁迫的绿豆幼苗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影响极显著,渗透胁迫程度不同其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绿豆幼苗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与其呼吸速率密切相关。这证明绿豆幼苗生长对环境羟基自由基水平有影响,且这种影响依赖于其生理代谢过程及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激光与超声洁治对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年龄27-62岁,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41例)采用水激光治疗,超声组(40例)采用超声洁治法治疗。通过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治疗过程中的VAS评分等观察指标,对水激光与超声洁治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与基线各项牙周指数相比,激光组和超声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超声组相比,激光组治疗后1个月的GI值明显低于超声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PD值和CAL值均低于超声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光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水激光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治疗过程痛觉感受轻微,能轻易清除引起炎症的牙石及菌斑,促进牙周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13.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枯落物立枯和倒伏分解主要元素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从盛  张林海  王天鹅  张文娟  仝川 《生态学报》2012,32(20):6289-6299
采用分解袋法,对闽江河口湿地2种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花和叶枯落物的立枯和倒伏分解过程及C、N、P元素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立枯分解是2种湿地盐沼植物重要的分解阶段,干物质损失率在13.26%—31.89%之间。多项式模型能较好描述2种植物花和叶的枯落物分解残留率动态。(2)立枯分解阶段,芦苇花和叶的C含量主要为波动下降,互花米草较为稳定;倒伏阶段后期,2种植物都以升高为主。立枯分解阶段2种植物枯落物N含量略有下降,而倒伏阶段逐渐上升。分解过程中枯落物P含量的波动较大。(3)2种植物花和叶C、N的NAI值在分解过程中<100%。芦苇的花和叶中P的NAI值在立枯和倒伏分解阶段都经历了明显下降和升高的过程,而互花米草在立枯阶段变化不大,倒伏阶段下降较为明显。(4)与芦苇相比,互花米草的花和叶枯落物C库较高,N库较低,P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闽江河口湿地枯落物分解及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江河口湿地挺水植物本地种芦苇和入侵种互花米草的花和叶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分析其分解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立枯分解(0~90 d)是2种湿地盐沼植物重要的分解阶段,芦苇和互花米草的花和叶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5.0±3.5)%、(13.3±1.1)%和(31.9±1.1)%、(20.8±1.4)%.倒伏分解阶段(91 ~210 d),芦苇和互花米草的花和叶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9.5±0.6)%、(71.5±2.5)%和(76.8±1.9)%、(67.5±2.1)%.在立枯分解阶段,2种挺水植物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与C/N呈正相关,与N/P呈负相关,分解过程受到P的限制程度较大.倒伏分解阶段,枯落物C/N、C/P和N/P的影响降低,而大气温湿度、土壤水分、酸碱度、盐度和沉积物特性等的影响加大.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分解影响因子的差异主要与其所处的微域环境和潮汐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MRI是目前直肠癌诊断、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在判断肿瘤对邻近器官、结构的浸润程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有较高复发风险的低位肿瘤。常规MRI尤其是高分辨MRI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相关解剖,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通过确定肿瘤边界,直肠系膜有无受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以准确有效的进行术前诊断、分期;DWI有助于鉴别辅助治疗后失活与存活组织、筛选出辅助治疗有效的患者,在评估治疗后疗效、提示患者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发现准确进行淋巴结分期、鉴别复发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进一步探讨,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价、术后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资料,治疗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APACHEII评分、胸片变化、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频率、Pa02、PaO2/FiO2、P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39,6.27,24.07,9.82,P〈0.05);治疗组的VAP发生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6.7%(x^2=5.84,P=0.016〈0.05);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7%(x^2=5.71,P=0.017〈0.05)。两组之间的APACHEII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t=7.14,6.33,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ARDS患者症状,提高安全可靠性,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投氟后不同给药组的大鼠血清中肌酐(creatimine Cr)、尿素氮(Urearutrogen BU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水平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给大鼠饮水投氟(每升水含氟150mg)10周,检测不同组大鼠血清中Cr、BUN、MDA、SOD的水平变化。结果:高氟组随着大鼠体内氟含量的蓄积,血清中的MDA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血清中SOD的含量逐渐降低。与高氟组比较给予药物六妙散干扰组血清中MDA、SOD有明显差异。Cr、BUN含量高氟组与六妙散干扰组比较,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六妙散组对氟中毒大鼠的肾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六妙散影响了氟中毒大鼠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对氟中毒造成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灌丛、水田、旱地、退耕3年草丛和退耕15年草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层次(0~10、10~20和2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速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30.37、31.24、21.86、17.49和22.50 g·kg-1,灌丛和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旱地、退耕3年草丛和退耕15年草丛(P0.05);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规律表现为培养前期矿化速度快,培养中后期逐渐变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度存在差异,退耕3年草丛和退耕15年草丛的矿化速度较快,旱地的矿化速度快于水田;0~10和10~20 cm土层,灌丛土壤有机碳半衰期最长,分别为722和639d,水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半衰期在各层次均高于旱地及其退耕草地,表明水田可以作为喀斯特山区长期固碳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总之,土地利用,特别是退耕,是影响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建立可持续、合理、有效的普查方法,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目前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宫颈细胞学筛查(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肉眼观察辅以醋酸白和Lugol碘溶液检测法、阴道镜检查、病毒-HPV检测,本文就当前各种筛查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在账户设置中忽略对环境污染核算的缺陷,本文提出了涵盖污染账户的生态足迹模型,将污染物进行合理转化进而纳入核算账户,在生态足迹核算中增加了污染足迹的计算,在生态承载力核算中增加了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并通过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对优化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模型计算得出的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足迹结果与该区的实际发展特征和空间结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优化的模型在内涵上为环境污染在生态足迹模型中进行了较准确的定位,使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核算的完整性和客观性上均优于传统的生态足迹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