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实验采用静脉内注入乙醇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乙醇对蟾蜍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乙醇浓度不同,但大多数注入乙醇后血压降低,少数升高;心率大多数变慢,少数加快或不变。随着乙醇浓度升高,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提示动物种类和个体差异,对乙醇反应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2.
郭畹华  庆宏 《动物学报》1995,41(3):314-321
中脑黑质是中缝核5-HT神经元最早期的靶组织之一。为了分析神经元对其靶细胞的作用是受某种特异性蛋白或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本文用中缝核提取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中脑黑质神经元,证明了该提取液能促进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其活性部分是分子量大于30kD的组份,经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呈现一条主带,分子量在43kD左右。  相似文献   
73.
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TWINSPAN分类和PCA及DCA排序技术分析了沙质草甸草场放牧试验引起地植物群落分异的特征,主要结论为:放牧强度是引起群落分异的主要原因,群落的分异主要表现在高度和现存生物量上。放牧引起群落变化的动力主要是放牧强度。而无牧条件下群落变化的主要动力是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当地的放牧强度处于中牧与重牧之间,属于过度放牧。这是引起草场退化及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首次尝试了将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术应用于研究电融合后细胞膜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脉冲电场作用于细胞具有穿透效应,施加电脉冲后,整个细胞的蛋白质体系能量增加,表明电泳冲对蛋白的二结构影响很大;同时,还发现用唾液酸苷酶和蛋白酶Pronase分析处理巨噬细胞膜表面后,膜上蛋白质二级结构无序化程度增加,用酶适度处理的细胞将更易发生电融合。  相似文献   
75.
应用封闭式箱法技术测定了玉米、大豆田中N2O和CH4全年的通量变化。指出N2O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大量的N2O排放发生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在冰雪溶化期和收割作物后也有一定量的N2O从土壤中排放。此外,实验结果也指出,玉米和大豆田作为大气CH4源或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海南岛玉米上的多堆柄锈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过程中,我们曾于1972年12月中旬在海南岛乐东县尖峰地区“金-03”号玉米自交系的植株上采得一种锈菌——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其后,1974年和1979年在该岛的陵水及崖县等地亦分别采到过此菌。据 Weber(1973)和 Kranz(1978)等报道,P.polysora广泛地发生于世界热带地区的玉米上;在我国,戴芳澜等(1937)、天云章(1949)、谌多仁(1963)以及戚佩坤(1978)等所报道的国内玉米上的锈菌均属于高粱柄锈菌 P.sorghi。作者在海南岛玉米上采得的这种锈菌(P.polysora),国内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77.
本实验用PEG介导,将小鼠BW_(5147)细胞与小鼠网织红细胞在体外进行悬浮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的胞质杂交细胞,表现出增殖减慢、生长率下降、生瘤能力降低等去恶化现象。本实验从cAMP-PDE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出胞质杂交细胞内cAMP-PDE活性比亲本BW_(5147)瘤细胞有所减弱,而cAMP水平则有所升高,提示胞质杂交细胞恶性程度下降可能与细胞内cAMP-PDE活性降低和cAMP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本实验的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促使肿瘤细胞逆转的可能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从感染TMV普通株的烟叶中提取总RNA,并经Sepharose 6B层析分部得到7个分部。各分部中各种RNA的分布情况用凝胶电泳检查,当在含[14C]-蛋白质水解液小麦胚无细胞保温液中加入病叶总RNA或层析后得到的IV分部的RNA时,在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图谱上出现放射性相当强的带,该带之泳动率与[14C]-标记的天然TMV外壳蛋白质相同。加入病毒颗粒的RNA或用甲醛处理的病毒颗粒RNA就不出现。在同样条件下,改用[9H]-组氨酸代替[14C]-蛋白质水解液,在荧光放射目显影图谱上此带也不出现。因此认为此带即是新合成的TMV外壳蛋白。凝胶电泳图谱表明,IV分部是低分子量RNA富集的一个分部,其中RNA,和RNA.可能相当前人报道的LMC。值得注意的是,用不连续的凝胶电泳IV分部,RNA,和RNA,给出7个带,似乎LMC区是个复杂的多分散的区域,究竟耶个带才真正是TMV外壳蛋白质的mRNA,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9.
我国产有近五十种毒蛇中,具有剧毒且对人畜危害较大者,约有十几种,即银环蛇,眼镜蛇,金环蛇,眼镜王蛇,蝰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蛇及常见的几种海蛇。我国抗蛇毒血清的研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及至1970年始有抗蛇毒血清供临床使用。目前计有四种产品,即精制抗蝮蛇毒血清,精制抗尖吻蝮蛇毒血清,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和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现正陆续研制抗蝰蛇毒血清,抗金环蛇毒血清等,为治疗我国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提供可靠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80.
桃仁蜂(Eurytomus sp.)是广肩小蜂科的蛀果害虫。产卵于幼果胚珠(桃仁)内,幼虫终生于桃仁内蛀食,以致桃果成为灰黑色的僵果而脱落,也有少数被害果干缩后仍着生枝上,直至来年桃树开花结果后仍不落地,而常被误认为褐腐病果。统被称为“僵桃”。但两种不同的僵果不难识别。由于桃褐腐病引起的僵桃,果肉常较肥厚,果实干缩后果肉皱缩,僵果表面显著凹凸不平,而桃仁蜂为害所造成的僵果(图1),果瘦少肉,果面无显著凹凸不平观象。 据目前了解,桃仁蜂只为害桃果。特别是零星散生的桃株,尤其是毛桃受害较重。桃仁蜂在山西省不少地区都有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