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4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424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333篇
  1990年   286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137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94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49篇
  1965年   28篇
  1964年   28篇
  1960年   29篇
  1958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澳洲大蠊卵孵化期43~54天,每个卵鞘可孵出若虫13~30只;若虫经9~12个龄期,生长发育202~385天后羽化,同时对水的需求优于食物;成虫寿命11~324天,一生产卵鞘3~27个。完成一个世代约346天。每个世代理论上种群的数量可增加133倍,但因自然死亡等原因,实际只增长约5倍。澳洲大蠊一年四季均可见,主要在厨房,6月份为密度高峰期,夜间10点为活动高峰期。冬季以卵鞘、若虫和成虫越冬。该蠊分布于福建大部地区,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随年均气温的下降和北纬度的增加而缩小减少。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介绍了被动免疫溶血试验检测埃希氏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方法;比较了四种不同培养基以及抗CT血清和抗LT血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经对236株人源和24株猪源毒素源性大肠杆菌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固相放射免疫分析、LT基因探针等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被动溶血试验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在临床检验上也是一种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43.
由B群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及败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其传染源为产妇产道。本文采集143例临产孕妇消毒前的产道拭子及32例新生儿口咽部拭子,经增菌后培养在羊血平板,用生化方法及SPA血清分群法对疑似链球菌体鉴定。孕妇标本B群链球菌的检出率为11.2%,其他链球菌有D群、G群及草绿色链球菌。新生儿标本几乎都无细菌生长。纲菌鉴定方法以SPA法优于生化法。笔者认为由于B群链球菌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该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应在实验室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4.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由于壁蛋白及细胞质中部分蛋白质的释放,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萌发过程中具有RNA及蛋白质合成活力,RNA合成活力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其大部分的合成活力可被α-鹅膏蕈碱所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量随萌发时间延长而增长,合成活力几乎完全被亚胺环己酮抑制,为α-鹅膏蕈碱部分抑制,说明贮藏mRNA与新合成mRNA共同指导蛋白质的新合成,离体条件下,亚胺环己酮和α-鹅膏蕈碱抑制花粉管的生长,在整体条件下,亚胺环己酮抑制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说明蛋白质和RNA的新合成对花粉管的持续生长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5.
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国产姜科植物的染色体计数(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继续对7属15种国产姜科植物作染色体计数观察,其中10种是染色体计数的新纪录(表、图)。通过对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大苞姜(C.yunnanensis)以及凹唇姜(Bosenbevgia rotunda)和心叶凹唇姜(B.fallax)的染色体观察,确定了大苞姜属(Caulokaempferia)和凹唇姜属(Bosenbergia)的染色体基数分别为12和9。  相似文献   
47.
银杏叶不同生长期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简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秀珍   《广西植物》1988,(4):363-364
木文研究了银杏(Ginkgo biloba L.)不同生长期叶的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叶含黄酮量较高,结果株叶总黄酮含量比不结果株高。  相似文献   
48.
微粒子虫属二新种(微孢子门:微粒子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我们从广西、贵州等地稻纵卷叶螟体内曾检出微孢子虫孢子,近年对这种微孢子虫进行了研究,发现是一种新的微粒子虫。我国玉米螟微粒子虫曾被认为是Nosemapyraustae(Paillot,1928)Wieser(问锦曾,1965),但近年作者等观察我国几个省区孢子样本的超微构造,并和美国N. pyrausta(Paillot)直接作了形态学与病理学比较,发现它也是微粒子虫属一新种。本文将这两新种作一记述。新种模式玻片标本保存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49.
琥珀酸弧菌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初级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表达型噬菌体λgtll为载体,以及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抗体为探针,从EcDR I酶切的琥珀酸弧菌(Vyibrto succinogenes)染色体DNA片段中克隆得到携带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在宿主菌E.Coil Y 1090 中得到表达。经酶解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插入DNA片段的分子量为5.8kb.重组DNA感染另一宿主菌E.ColiYl089后所产生的酶蛋白具有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用重组DNA(λgt11-AS8)为探针进行southern DNA杂交,琥珀酸弧菌染色体DNA的Ec0R I酶切片段中,出现一条位置在5.8kb处的杂交带,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携带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来自琥珀酸弧菌。  相似文献   
50.
李应兰  陈福莲  卜任  陈林   《广西植物》1988,(4):339-343
<正> 檀香(Santalum album L.)在印度的自然分布主要在温迪亚山脉(Vindhya ranye)以南,以后才被引种到奥里萨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的部分地区,并在那里归化,自然繁殖生长。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印度虽是檀香的主要产区,但不是檀香的原产地;檀香的原产地应是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Timor),大约于二千多年前引入印度,然后逸为野生状态,分布区不断扩大。 华南植物园引种檀香初步取得成功后,自1968年以来,先后在广东的海南、湛江、佛山、肇庆、韶关、汕头等地区,以及广西、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区进行区域性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