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烟青虫种群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群  张孝羲 《生态学报》1999,19(4):458-463
在对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实验种群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变维矩阵综合差分方程,建立了烟青虫种群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分块矩阵的方式,以实际日龄为步长,通过适当增加矩阵维数,对虫期(态)向量实行按矩阵维数的变化而伸缩的形式,使模型不但适合于变温条件,而且能够表示烟青虫个体发育的差异,该理论模型有待于地方化。  相似文献   
32.
选择性农药对稻田蜘蛛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施用混灭威药剂后3-23天的稻田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药后稻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降低,优势度、优势集中性、蛛、虱比升高,并且不同用药量下,蛛虱比的升降情况不同,选择性药剂对蜘蛛亚群落的垂直生态2位有影响,但对水平生态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3.
棉蚜种群寄主转换的适应和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系统研究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地其种群特征的影响。通过Weibull函数模拟,生命表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比较得出,棉蚜从冬寄主向夏寄主转换移时,木槿与石榴、石榴与花椒间表现有明显分离。4种夏寄主间相互转换时也有一定组合间有显著差异,但当经若干代生长、繁殖后4 的种夏寄主上种群作比较时,其差异性均没有达到明显分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   
34.
稻纵卷叶螟地理种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比较了三个地区不同世代(南宁五代、衡阳四代、南京三代,三地各相距4—6个纬度)和同是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种群的发育、存活、繁殖、内禀增长力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不同世代的种群,除个别温度外,南京种群的存活率、平均产卵量、内禀增长力、繁殖价大于衡阳种群;衡阳种群大于南宁种群,形成明显的纬度梯度.而同是第二世代,则三个地区种群这些参数差异不显著.对发育历期进行裂区试验的方差分析,种群间均无显著差异.可以用一个公共的发育速率模型.文中分析和讨论了形成种群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种群的同型交配效应或迁飞的自然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35.
经过五年来对稻纵卷叶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组建了预测种群动态的生命系统模拟模型。本模型为一变维矩阵组合模型。除能随环境温度而改变矩阵维数外,采用生理年龄为矩阵步长。每一虫期内各个体的发育不一致,矩阵中各元素均为某些环境因素的函数,共组建有18个子模式。在输入起始日期,预测期限,水稻生育期,环境温、湿度和初始种群各年龄向量后,即可自动打印出逐日种群年龄向量及总虫量。计算机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本模型可用来预测南京地区稻纵卷叶螟二代迁入峰后种群的发展以至第三代种群各虫态的起始虫量和发生期。  相似文献   
36.
实验室内观察发现,药材甲交配呈“一”字形;交配日节律与迁出活动日节律有关;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27.6分钟;5~6日龄是雌成虫性外激素释放的高峰期。粗提液试验表明,雄成虫反应的浓度阈值为单4.6×10~(-8)FE。  相似文献   
37.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的寄生性天敌种类多,在自然控制上有一定的作用。1975—1976年,我们在江苏东台、扬州、如东、建湖等地调查了江苏地区稻纵卷叶螟主要寄生性天敌,并对优势种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和发生情况 江苏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卵、幼虫、蛹期的主要天敌有25种,重寄生蜂10种,其名录和发生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38.
不同温度下的甜菜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组建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在5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0~32℃,甜菜夜蛾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甜菜夜蛾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73℃、15.68℃、15.09℃、12.83℃和15.06℃,有效积温分别为37.9、126.3、73.8、29.2和265.6日·度;甜菜夜蛾在26℃时世代存活率和种群增长指数最高,分别为55.2%和205.9,20℃时不利于种群增长;在26℃和29℃时,甜菜夜蛾的平均产卵量最高,分别为604.7和611.4粒/雌,26℃是甜菜夜蛾最适宜交配的温度,交配率为84.9%,平均精包数为2.46个/雌;高温条件下,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缩短;甜菜夜蛾的世代存活率(S)和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t)的关系均可用二次抛物线表示:S=-0.5056 t2+27.652 t-326.02 (r=0.91),I=-3.2532t2+178.45 t-2 270.40 (r=0.94)。  相似文献   
39.
对中国不同地区 (湖南郴州、吉林长春、河南宜阳和江苏南京 )取食烟草的不同生活史的烟蚜Myzuspersicae (Sulzer)核型研究结果表明 :在红色型和褐色型中发现 4种染色体组型 ,即 2n =12 ,A1 与A3易位 ;3n =18,A1 与A3易位 ;3n =18,正常 ;2n =11。在黄绿色型中仅发现 2种染色体组型 ,即 2n =12 ,正常和 2n =12 ,A1 与A3易位。在 2n =12核型中 ,不同地区不同体色的烟蚜其染色体相对长度差异不显著 (α =0 .0 5)。  相似文献   
40.
烟草甲的实验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孝羲  王明洁 《昆虫学报》1996,39(4):383-392
在六种温度(20.3℃,23.9℃,27.7℃,32.2℃,33.7℃,35.9℃)及三种相对湿度范围(51.3%-55.0%RH,75.5%-76.0%RH,83.8%-85.0%RH)组合下,开展了又烟草甲 Lasioderma serricorne(F.)实验生态的系统研究,获得其在不同温、湿度组合情况下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一系列特性和参数,包括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平均繁殖力等,并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及繁殖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