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新城疫病毒ZJ1毒株是近年来在我国水禽中流行并能引起水禽严重发病和死亡的强毒株,其F蛋白裂解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分布。将该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112、115和117位碱性氨基酸突变成弱毒株特征的非碱性氨基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I-FT。分别将突变前后的F蛋白与该毒株的HN蛋白在COS-1细胞共表达,表明突变前后的F蛋白均有融合活性;分别将突变前后的F蛋白与该毒株的HN蛋白在CEF细胞共表达,表明突变后F蛋白被裂解的活性大大降低。以上研究为下一步在全长cDNA克隆水平上对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应突变,研究毒力相关因素以及构建毒力致弱疫苗株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2.
模拟生态系统中噬藻体裂解蓝藻宿主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模拟生态系统,研究了噬藻体裂解蓝藻宿主后营养物质循环变化的过程,以及细菌和漂浮植物对这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藻体裂解宿主所释放的营养元素在细菌的作用下迅速进入新的循环并形成新的水华,而加入浮萍则可以有效吸收水体营养,防止新的水华发生。因此推测单纯地利用包括噬藻体在内的微生物裂解藻类的方法,并非治理水华的有效方法,但如果能够结合漂浮植物等其它治理手段,则有可能同时实现水华的控制和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0149、0107、0139、093和0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 Ⅰ、estⅡ、elt、stx2e和eae 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0%)、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0149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 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0107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0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0149、0107、093和098等血清型为主,0149:K88菌株主要与estⅡ或estⅡ elt肠毒素相关,0107:F18菌株主要与estⅡ相关,093和0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Ⅱ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0139: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0107:F18和0116: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 Ⅰ stx2e或estⅡ 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091和0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 Ⅰ和紧密素基因.[结论]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44.
华东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和毒力因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从江苏、江西、安徽等7个省疑似黄、白痢直肠棉拭及病死猪的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鉴定出339株病原性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除77株未能定型、41株自凝外,测定出221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64个血清型,以O107、O101、O20、O93、O11和O149为主,共99株,占定型菌株的44.80%。这些血清型与已报道的常见血清型间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黏附素单抗对以上菌株进行F4、F5、F6、F18、F41 5种黏附素检测,共97个分离株表达黏附素(28061%),而表达两种和3种黏附素的菌株分别有22株和8株,它们分别占表达黏附素菌株的22.68%和8.25%,其中单独表达F4、F6、F5+F41黏附素菌株分别有18、30、15株,分别占表达黏附素菌株的18.56%、30.93%和15.46%;同时运用多重PCR对其中145个分离株进行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的检测,拥有Sta和STb毒素基因的菌株分别占检测菌株的51.72%和3724%。F6、F4、F5+F41和Sta、STb为该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常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5.
鹅源新城疫病毒NP、P和L基因的克隆与P基因的表达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鹅源新城疫病毒的NP、P和L基因通过RT-PCR方法从尿囊液中扩增后分别克隆进pGEM—T easy载体,再分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上,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利用P基因开放性阅读框(ORF)上靠近终止密码上游的AgeI位点,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克隆进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染COS-1细胞和CEF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绿色荧光,表明GFP基因已得到表达,由此证明P基因也已得到表达。鹅源新城疫病毒NP、P和L基因的克隆成功,为即将进行的鹅源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6.
生物信息学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启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5年,在HGP第一个五年总结报告中,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  相似文献   
147.
为了研究山羊FGF5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组织表达等分子特征及其变异对山羊羊绒性状的影响,本试验应用PCR-SSCP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FGF5基因第1外显子在陇东绒山羊、柴达木绒山羊和中卫山羊中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变异对羊绒性状的影响;采用RT-qPCR技术研究FGF5基因在陇东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表明,在山羊FGF5基因的第1外显子区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位点c.272C>T,表现为MM、MN和NN3种基因型,其中NN型仅在陇东绒山羊中有极少量分布.3个山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MM,优势等位基因均为M.c.272C>T位点在3种山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且均为低度多态.c.272C>T位点与陇东绒山羊的羊绒性状关联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对羊绒纤维直径的影响显著.携带等位基因N的个体的羊绒纤维直径显著低于不含等位基因N的个体的(P<0.05);基因型MN个体的羊绒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基因型MM个体的(P<0.05).FGF5基因在陇东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心、肝、脾、肺、肾、骨骼肌和皮肤中均有表达;在陇东绒山羊的心、脾、肺、肾和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辽宁绒山羊的.本研究结果提示,若以改善羊绒细度为选育目标,山羊FGF5基因可作为羊绒性状改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5组(n=8),分别为 ① 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胸3.5 h;② 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夹闭肺门缺血0.5 h后再灌注3 h;③ 溶剂组(DMSO组):术前1 h腹腔注射DMSO溶液;④自噬激动剂组(Rap组):术前腹腔注射雷帕霉素溶液;⑤自噬抑制剂组(3-MA组):术前1 h腹腔注射3-MA溶液;后三组的其余操作同I/R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记录并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总肺含水量变化(TLW) ,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及细胞形态,计算肺泡损伤率(IAR),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sham组,其余四组肺W/D、TLW、IAR均明显升高,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AMPK、Beclin 1、LC3 II 蛋白明显增多,p-mTOR、p62蛋白明显减少(P<0.05或P<0.01),光镜下其余各组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渗出,肺泡结构紊乱,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加重,部分可见自噬小体;与DMSO组相比,3-MA组肺W/D、TLW、IAR明显下降(P<0.05或P<0.01),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肺间质水肿较轻,细胞渗出较少,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未见自噬小体。而I/R、DMSO、Rap组的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可诱发细胞自噬增强,从而引起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9.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抽签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后7-12 h进行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发病后≤6 h进行介入治疗,检测、记录血清FGF21表达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周的血清FGF21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 %,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在两组120例患者中,发病后≤6 h进行介入治疗为影响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1水平、近期疗效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发病后≤6 h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促进血清FGF21的释放,提高治疗近期疗效,改善心功能,也可降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FGF2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0.
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α)基因参与调控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在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动物高原低氧适应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测序方法检测2个品种(藏绵羊,湖羊) PPARα基因P1区核苷酸变异及遗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藏羊与湖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骨骼肌6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检测表明:在扩增区域发现2个SNPs (c.515-22AG, c.515-10CT)对应的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绵羊的优势基因型为AB,湖羊优势基因型为AA。推测AB基因型个体可能更有利于藏绵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可作为藏绵羊低氧适应选育的分子标记。PPARα基因在2个绵羊的6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具有品种间差异性。PPARα基因在藏绵羊心脏的表达量极显著的低于其余5个组织(p0.01),而2个品种间,藏绵羊各组织的表达量均低于湖羊,其中在心脏、肝脏、肺脏3个组织表达量极显著的低于湖羊(p0.01)。本研究可丰富绵羊基因组学内容,为藏绵羊低氧适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