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疆塔里木板块北部轮南油田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显示大致由东向西加深的陆表海缓坡地貌,19口钻井岩芯灰岩中可鉴定出钙质微生物Renalcis、Girvanella、Wetheredella、Garwoodia、Phacelophyton yushanensis、Hedstroemia?和Halysis;钙藻类Vermiporella、Dasyporella、Plexavaria和Solenopora;后生动物类型含海绵、珊瑚、苔藓虫、三叶虫、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腹足类、介形类等。不同钻井之间的古生态地层单元对比显示生物礁和灰泥丘主要发育于轮南油田西部井区,而东部井区则多为台内碎屑滩相沉积;海底地貌差异,特别是向西水深加大可视为控制轮南油田良里塔格组生态组合展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芍药苷具有抑制炎症和镇痛的作用,在治疗炎症疼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小鼠炎症疼痛模型,用80 mg/kg芍药苷腹腔注射能有效缓解疼痛。检测发现芍药苷治疗后,小鼠机械性痛阈与热板痛阈均明显升高(机械性痛阈值:由6.38±1.00 g提高至8.31±0.81 g;热板痛阈值:由5.78±0.76 s提高至9.90±1.58 s);同时抑制外周炎症因子TNF-α等的释放(由708.71±46.55 pg/mL降低至588.65±16.02 pg/m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芍药苷能有效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NO检测结果发现,脊髓部位NO合成降低(3.55±0.28 μmol/L·g-1Pro降至2.25±0.71 μmol/L·g-1Pro);Western 印迹检测证实,脊髓部位iNOS在使用芍药苷后,表达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发现,Akt-NF-κB信号可能参与芍药苷的镇痛作用。上述结果提示,芍药苷缓解慢性炎症疼痛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也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而此过程依赖抑制Akt-NF-κB信号的激活。  相似文献   
33.
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来应对外界刺激,其中对基因转录起始和pre-mRNA剪接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实验显示基因转录和pre-mRNA剪接这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密切相关。基因转录能调节剪接模式的选择性,反之剪接过程也影响基因转录。近年来研究发现转录辅调节因子在联系转录和剪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转录辅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在于影响转录产物的量,还可以调控pre-mRNA的选择性剪接并产生不同的剪接体,从而翻译出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本文主要阐述了基因转录与剪接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利于更深入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2和10 μmol·L-1)处理下其脯氨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试图从细胞水平揭示H2O2影响脯氨酸代谢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2和10 μmol·L-1 H2O2处理24 h使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脯氨酸含量分别变为对照的112%和92%,而处理72 h后,脯氨酸含量增加为对照的141%和119%;与对照相比,外源H2O2处理诱导愈伤组织脯氨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而谷氨酸激酶活性升高,但鸟氨酸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此外,H2O2处理使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内源性H2O2含量升高。结果表明,外源H2O2诱导了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H2O2含量的增高和脯氨酸的积累,且H2O2处理下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及谷氨酸激酶的升高与愈伤组织脯氨酸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35.
类Tubby蛋白质(Tubby-like protein,TLP)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暗示其在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水稻(Oryza sativa)基因组中有14个TLP家族成员,首先制备了这些蛋白质的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它们在水稻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情况,揭示其表达模式;然后对Xa21介导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发现OsTLP2、OsTLP7、OsTLP8和OsTLP9等4个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比较它们在抗病、感病反应和对照处理中的表达情况,发现不同反应间的表达也有区别。该研究结果为阐释水稻TLP在叶片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尤其是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6.
在真核细胞中已发现两条主要降解途径,即自噬系统和蛋白酶体系统.长期以来,这两条降解途径一直被认作是完全独立的路径,然而最近的证据强烈提示,这两条主要降解途径之间相互联系.其中,发现干扰这两条途径的任一条可影响另一条途径的活性,抑制蛋白酶体可刺激自噬活性.同时发现泛素的作用比先前想象更广泛,不仅具有标记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这一 “经典作用”,还涉及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底物泛素化,是这些主要降解途径的共同标签.这些降解系统分享某些底物和调节分子,显示协同作用,在某些背景下,显示补偿功能.降解系统之间的协同和补偿作用在许多细胞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这些降解系统异常或联系失常不仅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而且也与多种重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这些降解途径功能及其联系的深入了解可拓展人们对这些降解途径的认识,有助于对多种细胞分解代谢过程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相关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37.
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水汽来源对哈尼梯田降水补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氢氧同位素可有效示踪区域降水水汽来源,旱季降水补给对大规模哈尼梯田的持续存在具有重大影响。以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的全福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11月—2016年4月间的旱季期间逐月采集处于不同海拔的7个样点的降水样品42个,分析其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追踪其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该区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31δ~(18)O+19.8 (R~2=0.94,P0.01,n=42),斜率较全球降水线小而截距偏大,说明研究区有多个水汽来源地。2)旱季降水δ~(18)O和d-excess在前期快速富集,后期δ~(18)O富集的速度减缓,d-excess则快速降低,体现出水汽来源具有时间差异,但两者在空间变化上不明显。3)旱季降水δ~(18)O与降水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δ~(18)O=-0.002P-0.86T-0.39H+38.22 (R~2=0.96,P=0.05),表明其变化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4)结合δ~(18)O、d-excess和HYSPLIT模型分析,该区旱季主要有3条水汽来源路径,其中西风南支和局地水汽补给较少,占优势的西南季风除2月份外其余各月占70%左右。5)研究区旱季降水量总体较少,但西南季风在11月带来的降水为"灌水养田"提供了水源,在4月的降水为"冲水肥田"和"栽插准备"活动提供了必要水源,从而保障了梯田旱季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38.
Pb2+胁迫对两种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两种小麦西旱2号和宁春4号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b(NO3)2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调节物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小麦在低浓度铅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而高浓度铅胁迫使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叶绿素总量明显减少,但SOD活性显著升高,且相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麦宁春4号幼苗叶片叶绿素的破坏作用明显强于对西旱2号的作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诱导两种小麦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但不影响丙二醛(MDA)含量;此外,Pb2+处理使小麦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铅处理不影响可溶性糖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铅胁迫对两种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造成了破坏,却不同程度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升高,即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了小麦对铅的耐受性,因而胁迫诱导两种小麦叶片MDA含量变化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9.
礁滩分类以及在岩芯中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余年来涉及生物礁滩的有关论著,从对具体例证的剖析到时空模式的综述,催生着各种分类方案的出台。生物礁滩纵横展布上显示生态环境的相变,礁一滩灰岩具有非均一性,其岩石学特征能指示其生态群落类型。在岩芯中能识别出与各类礁一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岩性段时,勾勒礁滩体生态单元序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用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的160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营养支持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血气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较照组显著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PO_2高于对照组,P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