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卿苗  赵军  冯超  黄治化  温媛媛  张伟婕 《生态学报》2022,42(23):9525-9536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表征碳储存服务的重要指标,其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认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探究了石羊河流域在过去40年间和未来自然变化、生态保护、耕地保护3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在1980—2020年间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呈减少的趋势。40年间石羊河流域碳储量增加了7.98×106t,增幅为1.44%。石羊河流域碳储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祁连山区和中下游绿洲地区,这种分布格局与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至2030年,自然变化、生态保护、耕地保护情景下石羊河流域碳储量分别为563×106t、563.43×106t、564.98×106t,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0.45%、0.53%和0.80%,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与其他两种情景相比既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保...  相似文献   
62.
张会傍 《遗传》1975,2(2):118-122
我们陕西省合阳县东王公社萃野大队位于渭北高原,黄河西侧,年平均温度”℃,无霜期200天左右。有四个生产队,230户,1,175人,1,256亩集体耕地,棉花面积305亩,是个主产棉区。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狠批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人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坚持科学种田和科学试验,大搞长绒棉品种的群选群育运动,培育出了不同类型的陆地长绒棉品种四个,其中“萃棉,号”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引进种植,为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3.
延伸因子4(EF4)是一种非传统的线粒体延伸因子,参与调控线粒体蛋白质合成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探索了其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检测EF4在膀胱癌及邻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发现EF4在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异常升高,并在T分期较高的肿瘤中高表达.随后,通过在HTB-9和T-24膀胱癌细胞中敲低EF4的表达,进一步探索了EF4在膀胱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NAi敲低EF4表达不仅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HTB-9和T-24在体外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还显著降低了其迁移能力,这一结果主要归因于下调EF4表达阻碍了线粒体DNA编码的呼吸链复合物亚基的翻译,影响呼吸链复合物的组装,并最终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以上结果表明EF4通过维持线粒体重要复合物的翻译而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细胞增殖迁移及膀胱癌发生发展,并提示EF4可能是治疗膀胱癌的潜在目标分子.  相似文献   
64.
香叶醇-10羟化酶(geraniol 10-hydroxylase, G10H)是中药秦艽中龙胆苦苷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本研究克隆了秦艽G 10H基因,并对其基因及编码蛋白序列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秦艽G 10H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长1491 bp的ORF框,编码496个氨基酸;GmG10H与长春花、川西樟牙菜等植物G10H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逸69%),无跨膜结构域、信号肽等结构,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定量PCR结果显示,GmG10H主要在秦艽的花和根中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65.
蓖麻提取物的杀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丽丹  杨益众  季香云 《昆虫知识》2013,50(4):1157-1162
随着食品安全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众多植物源杀虫剂中,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由于其价廉易得、杀虫谱广、杀虫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蓖麻毒素粗提物、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的生物效应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发展前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蔗糖合酶(SuSy)是植物蔗糖代谢关键酶之一,该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采用RNAi技术抑制拟南芥中AtSUS3基因的表达,测定纯系转基因植株的抽苔率,并对酶活性、糖含量等指标以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探讨SuSy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转基因拟南芥的抽苔平均早于野生型植株2~3d,且优先3~4d完成抽苔。(2)开花后生长天数对角果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果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开花后5d时,野生型株系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转基因株系SUS3-2,至15d时,两种转基因株系葡萄糖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株系。(3)开花后生长天数对SuSy、SPS、INV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随开花时间延长,野生型株系SuSy活性显著低于转基因株系,而SPS和INV则相反。(4)AtSUS3基因沉默对其他糖代谢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开花后5d时,转基因植株的角果中AtCesA1、AtCesA7和AtCINV1的表达量较野生型都有所增加;开花后15d时,转基因植株的角果中AtCesA1、AtCesA7的表达量较野生型高,而AtCINV、AtCwINV的表达量比野生型低。研究表明,拟南芥AtSUS3基因沉默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未造成植株发育异常,同时还可能通过同源家族中其他SuSy的表达水平增加,促进了该酶及糖代谢相关基因整体水平的增加,有助于角果成熟。  相似文献   
67.
树鼩作为低等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引起研究者重视,将其作为实验动物的实验需求越来越多。作为南方亚热带动物,树嗣如何适应北方地区的生活是北方地区将其用作实验动物的前提。本实验室探索出适宜树购居住的饲养笼具,确定了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噪声及通风等条件,制定了规范化的卫生管理标准,建立了北京地区长期人工培育树晌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今后利用树嗣进行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获得高纯度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方法并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取胎鼠利用反复机械振摇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根据CD11b及MHCII的表达水平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进行鉴定;利用q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小胶质细胞中Notch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利用5只胎鼠采取反复机械振摇的方法可较稳定的获得1.1×106个的小胶质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纯度高达97.77%,并在小胶质细胞中检测到Notch相关分子的表达。结论:利用胎鼠反复机械振摇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及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表达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9.
家蚕免疫稳态调控分子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李亚明  化晓婷  夏庆友 《昆虫学报》2012,55(9):999-1007
昆虫免疫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准确地激活和有效地抑制Toll或IMD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 Dorsal/Dif或Relish。在果蝇等昆虫中, 已报道了多种降低转录因子稳定性和活性的免疫稳态调控分子, 突变或敲除这类分子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对家蚕Bombyx mori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中, 至今为止尚无对这类分子的探索。本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 在家蚕基因组中鉴定了多个可能参与免疫稳态调控的分子, 包括Wnt家族成员、 Ubc9、 FAF和POSH等; 并通过检测家蚕被微生物感染后这些分子在多种免疫器官中的诱导表达模式, 发现这些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微生物感染后普遍呈下降趋势, 虽然在某些组织中表达量有明显的升高(>1.5倍), 但此高表达水平均不能维持且迅速下降; 而且免疫稳态调控分子和受其调控的信号通路的对应关系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差异。本研究是首次对家蚕免疫稳态调控分子的报道, 为深入研究家蚕免疫负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PLD基因的基本功能及在植物中的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脂酶D(PLD)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水解酶,它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中。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它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膜运输及降解、脂降解、细胞分化和生殖、细胞防御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PLD的基本特性、功能、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