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记述采自广西的瘿螨总科10属10新种。新属二环顶背瘿螨属Tegosecanus gen. nov. 的主要属鉴别特征为:螨体为纺锤形,胛毛位于盾后缘之前,螨体背环光滑,腹环具微瘤,背环具中纵脊,终止于2侧脊之前,第2背环宽,覆盖于其后的二背环之上,第3–4背环具侧突。10新种分别是:油杉三毛瘿螨Trisetacus fortunei sp. nov.;桂林雕瘿螨Glyptacus kweilinensus sp. nov.;腺叶桂樱新拟尖叶瘿螨Neoacaphyllisa phaeosticta sp. nov.;山黄麻尖空瘿螨Oxycenus tomentosae sp. nov.;拟赤杨小叶剌瘿螨Phyllocoptacus fortuneir sp. nov.;金秀二环顶背瘿螨Tegosecans jinxiuensis sp. nov.;古柯上瘿螨Epitrimerus sinensis sp. nov.;润楠叶剌瘿螨Phyllocoptes glaucifoliae sp. nov.;山麻风羽爪瘿螨Diptilomiopus pomiferae sp. nov.;卫矛维氏瘿螨Vimola laxifloris sp. nov. 上述所有瘿螨新种均生活在寄主叶片背面,无明显为害状。  相似文献   
62.
分别基于波茎赤叉脉叶蝉Rakta sinuata sp. nov. 为模式种建立了赤叉脉叶蝉属Rakta gen. nov.,基于双突白叉脉叶蝉Albodikra bifida sp. nov. 为模式种建立了白叉脉叶蝉属Albodikra gen. nov.,进行了描记和绘图。虽然这两个属的后翅翅脉近似于小绿叶蝉族的特征,但此处将它们置于小叶蝉中的叉脉叶蝉族,并讨论了归族所依据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3.
对蒙古寒蝉若虫与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不同龄期若虫触角的形态特征,采用Dyar法则与“头宽—龄期”的回归曲线验证,初步断定蒙古寒蝉若虫具有4个龄期。不同龄期若虫与成虫的触角形态差异显著,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明显不同,其差异或与若虫和成虫的生态位不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据观察,沫蝉科Sphenorhina属的3个种都以菊科的Crassocephalum cerpidioidesChromolaena ordorata 作为寄主植物,热带菊科植物与固氮植物有关,沫蝉可以作为菊科一些固氮植物的间接指示物,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研究。  相似文献   
65.
2012年,作者在承担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期间,于9月 21日在大历山脚下的新联村附近的竹林中(117°30′46.7″E,30°06′28.1″N,海拔158m)发现28只短尾鸦雀(Paradoxornis davidianus)结群在竹林中下层活动。该竹林位于农田旁边,附近有一条溪流穿过,周围山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66.
2012年5 -11月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夜宿地附近共4次发现钳嘴鹳种群,最多的一次种群数量达48只,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种群。人为干扰可能是影响钳嘴鹳选择觅食生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本实验建立了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发现两种中医证和正常大鼠之间代谢图谱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后各组可被清晰地区分.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血浆中羟脯氨酸、苏糖酸、谷氨酰胺、柠檬酸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两种“证型”大鼠间血浆中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鸟氨酸、羟脯氨酸、赖氨酸、2-羟基丁酸、3-羟基丁酸、呋喃半乳糖、肌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化合物是区分这两种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提示,这两种证型与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反应、氨基酸代谢异常等体内变化密切相关.此发现为探索这两种基于心肌缺血的中医证的科学内涵、病理机制及科学“辨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8.
南海台风引发藻华的生物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锋  王旭涛  殷克东 《生态学报》2018,38(16):5667-5678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与温度、光照和营养盐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南海海盆是层化结构稳定的寡营养海,然而每年台风过后都有大量藻华的报道。为了探究台风引发藻华的生物形成机制,通过南海海域表层和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层(DCM)中的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活动以及浮游植物对光照和营养响应的现场实验,探究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光照和营养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实验表明:1)表层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明显大于DCM层;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在表层水体中以大粒级的浮游植物(5μm)为主,在DCM层中没有明显粒级选择;自然光中的紫外线能增加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营养盐添加轻微降低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2)营养盐和光照的增强显著促进DCM层浮游植物的生长,并增加大粒级浮游植物的占比;而光照和营养盐变化对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粒级结构的改变相对不明显。因此,相对表层,深层浮游植物面临较小的摄食压力,拥有更大的光照和营养盐需求潜能;当台风引发水体垂向混合后,获得营养盐补充的表层浮游植物并不能迅速生长,而获得充足光照的深层浮游植物能迅速生长,成为藻华爆发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69.
2017和2018年每年的4至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巢箱中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共悬挂100个巢箱,两年共计招引到15巢黑冠山雀。此外,还记录到4个自然巢,分别位于干枯的糙皮桦(Betula utilise)树洞(1巢)、土坡的缝隙(1巢)和路边水泥护坡的出水管中(2巢)。黑冠山雀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内壁为兽毛夹杂少量绒羽,外壁为草茎须根和苔藓。5月中下旬为黑冠山雀的产卵高峰期,清晨产卵,日产1枚,产下最后1枚卵后开始孵卵。平均窝卵数为6枚(4 ~ 7 枚,n = 15),平均卵重(1.12 ± 0.02)g,卵长径(15.30 ± 0.10)mm,卵短径(12.09 ± 0.11)mm(n = 86)。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为15 d(14 ~ 16 d,n = 5)。产卵期,雌鸟离巢时有用巢材盖卵的行为,开始孵卵后则不再盖卵。双亲共同育雏,育雏期为16 d和17 d(n = 2)。所记录的18巢黑冠山雀的繁殖成功率为83.3%,人工巢箱(15巢)中繁殖成功率为86.7%,巢捕食者主要为鼠类。  相似文献   
70.
首次报道丽虫齿科Calopsocidae在中国及越南的分布,并记述该科1中国及越南新记录种:背突丽虫齿Calopsocus infelix (Hagen)。该种头橘红色,胸部黄褐色,腹部紫色。翅宽,微革质,两面均布满毛。雌虫生殖突发达,外瓣具刚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