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切花红掌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时CO2亏缺严重的现象,以不增施CO2为对照,研究了增施700、1000、1300 μmol·mol-1浓度CO2对切花红掌‘火焰’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60 d CO2,红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且以1000 μmol·mol-1处理的增幅最大;而气孔导度则较对照显著下降.增施CO2后,红掌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佛焰苞大小、色泽、花茎长度等切花品质参数,以及叶片发育质量参数和花茎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均以1000 μmol·mol-1浓度最佳.增施1000 μmol·mol-1的CO2可以有效促进日光温室切花红掌的冬季生产.  相似文献   
122.
张云  陈劲松 《广西植物》2017,37(6):757-762
以根状茎克隆植物紫竹为对象,研究克隆整合对遭受异质性光照胁迫分株根际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所取紫竹克隆片段由一个母本分株和一个子代分株组成,母本分株置于全光照下,而子代分株置于80%遮阴环境中,同时母本分株与子代分株间的根茎保持连接或割断处理。结果表明:与切断处理相比,紫竹遮荫子代分株根际土壤的SOC、TN、DOC、NH_4~+-N在保持根状茎连接时显著更高,这表明异质性光照环境下克隆整合可能改善紫竹连接遮荫子代分株根际土壤的氮素有效性。克隆整合提高了连接遮阴状态下紫竹子代分株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真菌和革阴细菌的PLFAs浓度。通过对遮阴子代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主成分分析得出克隆整合导致遮阴子代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结果暗示了紫竹可能通过克隆整合作用降低土壤中某些对氮利用有效性影响较低的细菌数量,而增加对土壤氮利用起重要作用的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而改善紫竹对土壤中氮利用的有效性,这有利于增强克隆植物对时空异质性生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3.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黄土丘陵区白羊草在不同CO2浓度(400和800 μmol·mol-1)和施氮水平(0、2.5、5.0 g N·m-2·a-1)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对白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DOC、水溶性总氮(DTN)、DON、水溶性铵态氮(NH4+-N)、水溶性硝态氮(NO3--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DTN、NO3--N含量和根际土壤DON含量,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DOC/DON.在各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DTN、NO3--N和DON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DOC/DON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短期CO2浓度升高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氮沉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中水溶性氮素缺乏的状况,但并不足以满足植被对水溶性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切花红掌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时CO2亏缺严重的现象,以不增施CO2为对照,研究了增施700、1000、1300 μmol·mol-1浓度CO2对切花红掌‘火焰’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60 d CO2,红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且以1000 μmol·mol-1处理的增幅最大;而气孔导度则较对照显著下降.增施CO2后,红掌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佛焰苞大小、色泽、花茎长度等切花品质参数,以及叶片发育质量参数和花茎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均以1000 μmol·mol-1浓度最佳.增施1000 μmol·mol-1的CO2可以有效促进日光温室切花红掌的冬季生产.  相似文献   
125.
动物的食物选择受食物资源量、质量和喜好度决定。尽管放牧可减少鼠类的喜食植物的数量和质量,但其如何影响鼠类的食物选择尚不清楚。本研究于2014年5月至10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大型试验围栏内进行了布氏田鼠的食物选择实验。利用大型实验围栏内5年连续放牧处理所构建的植被变化条件,采用扣笼试验,调查了布氏田鼠对其三种主要植物的取食情况。研究发现:连续放牧后,糙隐子草的盖度增加,而羊草、克氏针茅盖度降低;糙隐子草的盖度显著高于羊草、克氏针茅,成为各季节的优势植物种类。放牧对布氏田鼠取食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绝对取食频次均无显著影响。在季节上,布氏田鼠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取食在三个季节均无差异,但布氏田鼠对羊草取食的绝对频次夏季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布氏田鼠对三种植物的喜好程度依次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但季节和放牧因素对布氏田鼠对这三种植物的喜好度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食物选择及食物组成相对稳定,表现为其对放牧或季节因素造成的喜食植物资源量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推测是其调整取食努力来实现食物组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6.
利用来源南海深海的微生物酯酶EST12-7不对称水解反应拆分制备(R)-2-氯丙酸乙酯。并探寻了温度、pH、底物浓度、有机溶剂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酶EST12-7催化制备(R)-2-氯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海微生物酯酶EST12-7催化制备(R)-2-氯丙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3.8 μg/ml酯酶EST12-7,50 mmol/L(±)-2-氯丙酸乙酯,2%正癸醇,pH8.5,30℃,0.05mol/L Tris-HCl,反应60 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氯丙酸乙酯的转化率可达49%,所制备的(R)-2-氯丙酸乙酯的光学纯度为98%。通过对酯酶EST12-7拆分制备(R)-2-氯丙酸甲酯和(R)-2-氯丙酸乙酯进行比较,2-氯丙酸酯中的链长对酯酶EST12-7拆分反应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明确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 L.) Cronq.精油的杀虫潜力及其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浸虫法和密闭熏蒸法测试了小蓬草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幼虫及成蚊的毒杀活性, 并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 小蓬草精油对白纹伊蚊1-4龄期幼虫及蛹的24 h LC50值分别为25.01, 45.88, 56.94, 64.60和346.23 μg/mL; 对致倦库蚊幼虫1-4龄期幼虫及蛹的24 h LC50值分别为9.16, 8.65, 32.12, 43.68和197.83 μg/mL。在剂量分别为48, 64, 80, 96, 112和128 μg/cm3时, 小蓬草精油对白纹伊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28.81, 22.31, 20.38, 17.05, 13.92和9.74 min; 对致倦库蚊的KT50值分别为34.90, 32.97, 23.97, 19.60, 15.20和10.34 min。 24 h熏蒸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LC50值分别是75.46和99.19 μg/cm3。小蓬草精油的GC MS定性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 其中单萜类物质6种, 倍半萜烯类物质17种, 含氧萜烯类6种。【结论】结果表明小蓬草精油对这两种蚊虫的毒杀活性较高, 具有深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8.
从广西产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毒腺中抽提总RNA,经mRNA纯化后构建眼镜王蛇毒腺cDNA文库。从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200个克隆测序,得到两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泛素融合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F297036)和核糖体蛋白L30基因(GenBank登录号是AF297033)。前者cDNA的开放阅读框为387bp,后者为348bp。前者编码1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泛素融合蛋白前体;后者编码1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核糖体蛋白L30前体。由c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泛素融合蛋白前体包括N-末端的泛素结构域(76个氨基酸残基)和C-末端的核糖体蛋白L40结构域(52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为一高碱性蛋白,C末端含有一个“锌指”模式结构。与16个物种比较的结果表明,眼镜王蛇与脊椎动物的泛素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9.
豆科三属八种植物的核型及rDNA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科槐属的国槐(SophorajaponicaL.)、五叶槐(S.japonicaL.f.oligophyllaFranch.)、龙爪槐(S.japonicaL.f·pendulaLoud.)、黄金槐(S.xanthanthaC.Y.Ma.)(以上均为四倍体,2n=4x=28)、红花槐(S.rubrifloraTsoong.,2n=3x=21),刺槐属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2n=2x=22)、毛洋槐(R.hispidaL.,2n=2x=30)和紫穗槐属的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2n=2x=40)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45SrDNA的染色体定位。槐属4个四倍体种各具4个45SrDNA位点,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红花槐,3个45SrDNA位点位于第5组染色体随体区域。刺槐,4个rDNA位点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端部;毛洋槐,8个rDNA位点,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的随体及次缢痕,另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着丝粒周围。紫穗槐,6个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和随体。本文对rDNA作为染色体标记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0.
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转化因子不能进入细胞,因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因此,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即使含有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也无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