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代表性的建群种之一,由于生境片段化的影响,其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受到严重威胁。为研究钩栲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特征,本研究从来自中华栲(Castanopsis chinensis)、苦槠栲(C.sclerophylla)、尖叶栲(C.cuspidata)、日本栲(C.sieboldii)4种栲属植物的51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35个在钩栲中具有稳定PCR扩增的位点:采用4个钩栲群体24个个体进行检测,发现11个位点具有较低的多态性,其中等位基因数目(N。)为2。7,平均4.5:观测杂合度(Ho)为0.083~0.917,平均0.505;预期杂合度(HE)为0.236~0.667,平均0.471。研究结果对钩栲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菊苣、葛根、金银花、蒲公英相互配伍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配伍前金银花中黄酮含量最高,菊苣中黄酮含量最低;配伍后金银花与葛根配伍黄酮含量最高,菊苣与蒲公英配伍黄酮含量最低;通过对配伍后黄酮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除了葛根与菊苣、葛根与蒲公英配伍后黄酮实测值略高于理论值外,其他的配伍组合黄酮实测值均低于理论值。本研究采用的黄酮测定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53.
为研究鼠类密度和猛禽密度对鼠类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感染率的影响,作者于2004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和东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典型草原草场选取了14个实验样地,采用洞口计数法(四分之一圆面积法)调查估计各实验样地内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密度,同时采用夹线调查法捕获鼠类样本,进行常规解剖获取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数据。采用目测计数法统计猛禽的出现频次,并以其出现频次作为猛禽的相对密度指标。实验样地共捕获长爪沙鼠1 058只,观察到鹰隼类活动69只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与鼠类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2=0.926),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与猛禽密度之间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2=0.853)。该结果说明,长爪沙鼠是肝毛细线虫的主要宿主,鼠类密度和猛禽密度的升高均会增加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猛禽密度和鼠类密度之间还存在叠加效应,猛禽的捕食作用会加快肝毛细线虫病的传播周期,加重肝毛细线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4.
为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为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治疗、预防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呼和浩特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门诊和住院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样标本149份,均为HCV抗体检测阳性且HCVRNA定量检测阳性。QIAGEN柱式病毒RNA提取法提取HCV RNA,反转录成cDNA,巢式PCR法扩增HCVNS5B区,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在NCBI BLAST上进行序列比对得到相似度最大的参考序列并确定基因型,用Megalign,Clustal W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同源关系树,分析呼和浩特地区HC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以及基因型与宿主性别、年龄的关系。在测序成功的94份样本中,共检出6个基因型,1b型占73.40%(69/94),2a型占19.14%(18/94),3a、3b、6a型各占2.12%(2/94),6u型占1.06%(1/94)。性别资料明确的93例样本,男女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资料明确的90例HCV样本,1+2型的患病年龄高于3+6型的患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HCV感染的基因型1b为主,其次为2a型,但也有3型、6型等基因型的传入。HCV的基因型4型和5型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155.
为了探究meq基因缺失的马立克氏病毒疫苗株SC9-1与超强毒株Md5是否能够通过自然重组获得meq基因的能力,将SC9-1疫苗毒和Md5超强毒共同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在CEF上连续传三代,提取单个蚀斑的病毒DNA。同时将Md5超强毒接种免疫过SC9-1疫苗株的SPF鸡,在不同的时间点分离病毒,提取单个蚀斑的病毒DNA。将两种方式获得的病毒DNA进行PCR验证,并将香啤酒重组酶位点(FRT)残留序列克隆测序,比较其同源性。两种方式鉴定的病毒均为SC9-1或是Md5,没有检测到重组病毒,而且FRT残留序列同源性为100%。结果 SC9-1没有从野生毒株Md5获得缺失的meq基因,而且meq基因敲除区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6.
【背景】不同作物轮作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香蕉与菠萝轮作能有效缓解香蕉土传枯萎病。【目的】以休耕(CK)、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巴西香蕉苗(B)、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巴厘"菠萝苗(B_BP)、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金菠萝"菠萝苗(B_GP)和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台农17号"菠萝苗(B_PP)为对象,研究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揭示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在高病蕉园土壤中理化性质差异及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可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探究在高病蕉园土壤种植不同菠萝品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与休耕(CK)处理相比,高病蕉园土壤中继续种植巴西香蕉苗(B)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而种植菠萝品种"金菠萝"和"台农17号"(B_GP和B_P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速效磷、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均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H和真菌数量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坐标分析(principalco-ordinatesanalysis,PCoA)和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金菠萝"和"台农17号"菠萝(B_GP和B_PP)处理间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并显著区别于其他3个处理。【结论】在高发病香蕉园地,种植菠萝品种"金菠萝"和"台农17号"(B_GP和B_PP)可以显著改善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状况,对香蕉连作障碍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HGG)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9例行手术治疗的HGG患者。检测HGG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清CXCL5、CXCL12水平,并计算术前SII。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HGG患者分为复发组(113例)和未复发组(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GG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联合血清CXCL5、CXCL12预测HGG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SII和血清CXCL5、CXCL1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HGG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术前KPS评分、WHO病理分级、手术切除范围、术后治疗情况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WHO病理分级Ⅳ级、手术切除范围为未全切,SII升高和血清CXCL5升高、CXCL12升高是HGG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旨在探究丁酸梭菌影响肠炎沙门氏菌(CVCC3377)对SPF小鼠的致病性及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72只6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阴性对照(CON)、饲喂丁酸梭菌组(CB)、沙门氏菌感染组(SE)和丁酸梭菌保护组(CB+SE)4组,每组18只。CON组和SE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饮水,CB组和CB+SE组饲喂基础日粮和每天更换添加丁酸梭菌(1×10~7CFU/mL)的饮水,连续饲喂一周;第8天进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实验,分别对SE组和CB+SE组灌服0.2mL 1.1×10~4CFU/只的肠炎沙门氏菌,同时对阴性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灌服0.2mL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并采集肝脏、脾脏和盲肠及内容物样品。采用H.E染色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脾脏组织中TLR4、MyD88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盲肠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丁酸梭菌能够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可以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组织损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可降低脾脏组织细胞中TLR4、MyD88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能够显著升高盲肠组织中TNF-α(P0.05)和IL-6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饲喂丁酸梭菌能够降低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丁酸梭菌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沙门氏菌感染组(P0.05),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肠道微生物中的比例(P0.05),另外,丁酸梭菌可以增加乳酸菌属在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提高小鼠免疫力,缓解由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