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博才 《化石》1992,(3):8-9
空气“化石”,有人又称为“化石”空气。它是在特殊环境(如密封)中保存至今的几千到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地球表层大气层空气。通过空气“化石”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远古时代的地表大气情况,进而推知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化石不同的是,空气化石并不是保存在通常的地层中,而是只有极特殊的密封条件才有可能保存。人们曾试图根据矿物或岩石包裹体中的气体来分析研究远古时代的地球大气成分及气候条件,如在金  相似文献   
72.
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 phyrinderivatives-Hpd)和激光相结合用以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是当前国际上积极开发的新技术。光敏方法是把光敏药物注入人体后,用一定波长的光去敏化药物,产生光动力学反应,借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杀灭癌细胞以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在越夏不同阶段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为进一步揭示其越夏的机理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和氯仿-甲醇法测定越夏不同阶段(越夏前、越夏期和越夏后)的沙葱萤叶甲成虫体内总糖、海藻糖、糖原、脂肪及水分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总糖、水分和总蛋白含量在沙葱萤叶甲成虫越夏前(分别为26.81μg/mg,77.47%和63.17μg/mg)和越夏后(分别为26.41~26.85μg/mg,75.29%~76.65%和59.53~64.93μg/mg)显著高于越夏期(分别为18.77~21.14μg/mg,61.50%~67.20%和39.82~52.54μg/mg),而糖原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越夏前:8.43μg/mg;越夏后:5.91~6.14μg/mg;越夏期:10.18~11.58μg/mg),脂肪含量在越夏后(11.48%~11.65%)显著低于越夏前(42.48%)和越夏期(36.05%~64.79%);脂肪和总蛋白含量在越夏期间逐渐下降,而水分、总糖和糖原含量变化不明显;海藻糖含量在越夏不同阶段波动较大(2.66~25.31μg/mg)。【结论】脂肪和糖原是沙葱萤叶甲成虫越夏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在内蒙古草原上爆发成灾的新害虫。昆虫的化学感受蛋白(CSPs)是一类水溶性小分子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和传导环境中的化学刺激至受体,参与众多昆虫行为。本研究旨在鉴定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筛选本实验室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鉴定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卵、1-3龄幼虫、蛹和成虫)和成虫组织[触角、头(去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鉴定出10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将其命名为Gdau CSP1-10(Gen Bank登录号:KY885471-KY885480)。10条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范围为17.27%~62.79%,彼此间分化程度较高。通过NCBI的Blast比对结果显示,Gdau CSPs与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maculicollis的Pmac CSP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种Gdau CSPs首先与榆黄毛萤叶甲的Pmac CSPs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d CSPs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Gdau CSP4-5,Gdau CSP7-8和Gdau CSP10 5个Gd CSPs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而Gd CSP2在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Gd CSPs不仅表达于成虫触角中,在头(去触角)、胸、腹、足、翅等其他部位也有表达,且10个Gd CSPs在沙葱萤叶甲成虫各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表达谱,其中Gdau CSP2,Gdau CSP4,Gdau CSP5,Gdau CSP8和Gdau CSP9 5个Gd CSPs在雌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结果提示化学感受蛋白在沙葱萤叶甲的生长发育和化学感受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化学通讯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蟹类附肢的自切与再生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其应对极端条件(如捕食者、竞争者或恶劣环境等压力)的有效行为策略,通常以自切单条附肢最为常见。蟹类附肢自切后,会通过再生和蜕皮,重新长出健全的肢体。生长阶段中等规格蟹(4~6 g)附肢自切律较高且与性别差异无关;自切一条附肢的蟹数量较多,附肢自切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自切后侧附肢的概率显著高于前侧的附肢;附肢自切与种间、种内差异和生境条件有关;附肢自切影响蟹的生长与存活及摄食习性等。本文阐述了自切与再生的主要动物种类与部位,以蟹类为主要对象,对其附肢自切的规律、自切原因和附肢自切对蟹类生长的影响及再生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6.
本文根据种群生命系统的概念和分析,组建了模拟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种群动态的计算机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多列矩阵和一组差分方程。多列矩阵用于描述褐飞虱种群的龄期重叠现象及其年龄——虫态结构;差分方程用于计算种群的增长过程。在建模时,我们把10日度作为褐飞虱发育的一个年龄,用天作为模拟的时间步长,同时利用了褐飞虱特定龄期的发育速率,根据生命表数据计算的特定龄期存活率、长翅型成虫的迁飞类型及数量、雌成虫的生殖力等有关资料。经过采用福建省龙海、福州和沙县三个地方1896—1990的实际观测资料与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改变模型的主要输入变量,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输出结果,由此对模型的行为及真实性作了分析。笔者认为该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褐飞虱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综合治理的基础,稍作改进,也可用于描述其它昆虫的种群生命系统。  相似文献   
77.
小菜蛾的生物防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研究不同菜场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种群动态。在大量而频繁施用广谱性杀虫剂的菜场,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高达29.3。在应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代替广谱性杀虫剂的菜场,经过若干世代以后,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下降为4.88,接近于不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小区的水平(3.40)。在试验中,散放赤眼蜂Trichogramma(T.confusumViggiani,=T.chilonis,Nagaraja,nec.Ishu)使小菜蛾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下降为0.24。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使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下降为0.29,这两种措施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比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防治小菜蛾。散放赤眼蜂和施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的处理,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下降为0.06,表达了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即使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高达29.3,也可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本文记述小毛瓢虫属Scymnus 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三新种:枝角小瓢虫Scymnus(Pullus)cladocerussp.nov,鞭丝小瓢虫Scymnus(Pullus)mastigoides sp.nov.,肾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nephrospilus sp.nov.。  相似文献   
79.
本文记述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三新种:枝角小瓢虫Ssymnus(Pullus)cladocerussp.nov.,鞭丝小瓢虫Scymnus(Pullus)mastigoidessp.nov.,肾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nephrospiulssp.nov.。  相似文献   
80.
庞建新  单春文 《生理学报》1996,48(3):293-297
本文将fluo-3和d_i-BA-C4(3)荧光标记的血小板固定于纤维蛋白原表面,以570型粘附式细胞仪(ACAS570)动态观察了凝血酶激活的人单个血小板细胞内游离[Ca~(2+)](钙离子浓度)和膜电位的变化。静息状态时细胞游离[Ca~(2+)]和膜电位荧光较低,波动不明显。当加入0.1U/ml凝血酶激活时,[Ca~(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膜电位迅速升高,随后[Ca~(2+)]出现反复振荡,幅度达约500荧光单位,而膜电位基本上保持峰值水平。[Ca~(2+)]_i升高与膜电位变化在时间和程度上不一致。本文结果提示,凝血酶引起血小板[Ca~(2+)]振荡和膜去极化,后者不是Ca~(2+)内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