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李艳艳  周晓榕  段文昌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15,58(10):1091-1097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 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 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 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 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 Cucumis melo var. 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 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薇甘菊挥发油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48  
外来植物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Kunth .)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杂草 ,其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细菌均具有生物活性 ,对植物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 .随着薇甘菊挥发油浓度 (2 0 0、4 0 0、80 0、16 0 0mg·L-1)的增加 ,6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随之明显减弱 .薇甘菊挥发油 (2 5 0 0 g·hm-2 )土壤处理 ,受试的 6种植物鲜重明显减少 ,出苗时间推迟 1~ 2d .薇甘菊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4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抑菌率为 5 3.38%;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次之 ,抑菌率为2 8.6 6 %;对长春花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弱 ,抑菌率为 18.6 9%.  相似文献   
103.
苦皮藤乳油对小菜蛾种群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 ,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 1%苦皮藤 (CelastrusangulatusMaxim .)乳油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L .)种群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和对幼虫的拒食作用。浓度 10 .0 0mL/L的苦皮藤液效果最佳 ,对成虫的忌避率为 73 2 % ,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 94 7%和 93 5 % ,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 2 1 6 140降为 0 6 6 8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 0 0 30 8。  相似文献   
104.
麦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目测法和网捕法 ,通过对小麦整个生长季节内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 ,共查得昆虫11目 2 3科 36种 ,其中捕食性昆虫有 4目 5科 12种、寄生性昆虫有 2目 3科 4种、植食性昆虫有 5目 12科 15种、粪食性等其他类昆虫有 1目 3科 5种。在捕食性天敌昆虫中 ,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其次为草蛉和食蚜蝇 ;在寄生性天敌昆虫中 ,蚜茧蜂为优势种 ,其次为寄蝇 ;在植食性昆虫中 ,麦长管蚜为绝对的优势种 ,其次为赤须盲蝽、灰飞虱和麦蓟马。天敌昆虫对害虫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 ,不能有效地控制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危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结合小麦生育期 ,采用最优分割法将麦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 5个阶段 ,并指出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5.
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控制控制的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模拟1%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浮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机理,主要是对小菜蛾成虫的显忌避作用,尤其是在种群发展的初期,由于其显的忌避作用,降低田间卵量,使其种群数量明显降低下来,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06.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对小菜蛾种群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外试验表明,植物保护剂保卫德(BIOACT-T35)对小菜蛾种群具有较好的控制效应,其显的控制机理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和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保卫德10.00ml/L处理对成虫的忌避率为81.43%,对幼虫的选择和非选择性拒食率为96.32%和93.17%,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18.2840降为1.949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066。  相似文献   
107.
记述食植瓢虫属Epilachna Chevrolat3种中国新记录种及其2种幼虫形态,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幼虫类检索秀。新记录种和幼虫标本均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8.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防治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莫美华  庞雄飞 《生态学报》1999,19(5):724-727
用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和控制指数评价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该病毒对小菜蛾种群动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群趋势指数为0.97,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9,即施用病毒后,其种群趋势指数相当于对照的0.19,施用化学杀虫剂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2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1.43,即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为对照的1.43倍。  相似文献   
109.
斜纹夜蛾天敌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通过组建斜纹夜蛾第4代和第8代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了生物因子对斜纹夜蛾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低龄(1~3龄)幼虫的捕食性天敌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对第4代和第8代种群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13.904和12.946.如果没有捕食性天敌的作用,下代种群数量将分别增长到当代的15.1206和74.678倍.病原微生物是影响第4代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另一重要因子,其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2.4726.  相似文献   
110.
鸡Zong菌的液体发酵与毒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Zong菌Termitomycesalbuminosus(Berk).Heim采自四川西昌野生子实体,经分离,纯化,鉴定、保存于PDA琼脂斜面培养基。报道鸡Zong菌菌丝体深层发酵在500L发酵罐中,温度28~30℃,pH6.0~7.0接种量1%~1.5%,通气量为1:1~1:1.2(体积比),可在30h获得鸡Zong菌菌丝体24.5g/L(干重)还对鸡Zong菌菌丝体的毒性进行了探讨,选用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