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81.
低温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的一种新害虫,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了解其越冬卵的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在不同低温条件下(-18~-39℃)暴露12和24 h及在-30℃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60 d)的存活率以及存活卵的发育历期。【结果】低温强度和暴露时间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存活率降低。当温度≤-33℃暴露12 h或≤-30℃暴露24 h,越冬卵存活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的对照(25℃)。越冬卵低温暴露12和24 h的致死中温度(LT50)分别为-33.08和-32.13℃,在-30℃下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33.33 d。经-36℃低温暴露12 h或≤-33℃低温暴露24 h后,存活的越冬卵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而-30℃低温暴露30 d内差异不显著。【结论】沙葱萤叶甲越冬卵抗寒能力强,冬季低温通常不会造成越冬卵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IPFI ) 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血液科收治的淋巴瘤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出现IPFI的淋巴瘤患者共计21例,总发病率为2.7%,平均年龄60岁,男性占77.8%,其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8例,确诊患者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80%)和曲霉菌(20%)。肺部CT影像特征不典型,大多表现为弥漫、散在的斑片状絮样密度增高影、结节影,双肺受累多见,在接受一线抗真菌治疗后有18例患者缓解,总有效率为90.4%,其中原发病终末期患者及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老年、男性、原发病控制不佳、高强度或大剂量化疗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淋巴瘤IPFI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规病原学检出率仍较低,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结合肺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一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3.
实验动物福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动物福利法规体系,而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动物福利立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不断出现的与实验动物福利有关的经贸技术壁垒以及十二五发展的需要使得实验动物福利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4.
2009—2011年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和武川县油菜上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比较了呼和浩特地区小菜蛾对11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郊区,小菜蛾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出现,一年中有4个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下旬和10月上旬;小菜蛾幼虫在春甘蓝和秋白菜整个生长期间均有发生,大约有4个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中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在武川县,小菜蛾成虫于4月末或5月初开始发生,春夏季数量高于秋季,共有2个发生高峰,2009年为5月下旬和6月中旬,2010年为6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小菜蛾幼虫在6月下旬开始出现,在油菜整个生长期间,小菜蛾幼虫约有3个数量高峰,分别为7月初、7月末和8月下旬,秋季数量高于春夏季。在供试的11种杀虫剂中,溴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为0.22 mg·L-1;其次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和BT,LC50分别为0.820.83、1.09、1.36和3.41 mg·L-1;再次为茚虫威和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15.74 mg·L-1和6.030.83、1.09、1.36和3.41 mg·L-1;再次为茚虫威和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15.74 mg·L-1和6.0323.47 mg·L-1;然后为丁醚尿、虫酰肼和啶虫隆,LC50分别为51.30、52.66和61.91 mg·L-1;最低为高效氯氰菊酯,LC50为462.6623.47 mg·L-1;然后为丁醚尿、虫酰肼和啶虫隆,LC50分别为51.30、52.66和61.91 mg·L-1;最低为高效氯氰菊酯,LC50为462.66673.26 mg·L-1。抗药性测定表明,呼和浩特地区小菜蛾幼虫未对溴虫腈、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尿产生抗性,对多杀菌素和氟虫腈为低抗性,对茚虫威和BT为中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啶虫隆和阿维菌素为极高抗性。  相似文献   
85.
86.
在(25±1)℃条件下比较了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各龄历期、成蚜寿命、日均产仔量、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完成1代所需时间在瓢葫芦上最长,为5.84 d,其他4种供试植物上差异不显著(5.24~5.45 d).成蚜寿命在黄瓜上最长,为20.04 d,其他4种供试植物上差异不显著(14.76 ~ 16.03 d).瓜蚜种群存活曲线在所有供试寄主植物上均为Ⅰ型,即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而且在黄瓜上的存活率高于其他4种供试植物.根据瓜蚜内禀增长率大小排序,寄主适合性依次为哈密瓜>瓢葫芦>南瓜>黄瓜>茭瓜.  相似文献   
87.
【目的】克隆沙葱萤叶甲Galerucadaurica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Juvenilehormonebinding protein,JHBP)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征和表达特性,为进一步明确其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滞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本实验室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ACE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GdJHBP基因cDNA全长序列;运用ORF Finder、SignaIP、DNAMAN和TMHMM等软件分析其分子特征;利用MEGA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GdJHBP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时期、成虫不同组织及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了沙葱萤叶甲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GdJHBP 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MG460309),cDNA全长为82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26.58ku,等电点为4.37;包含1条信号肽,无跨膜区,且在第27-189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家族JHBP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不同昆虫JHBP间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低,沙葱萤叶甲GdJHBP与棕榈象RhynchophorusferrugineusRfJHBP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JHBP 3p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也仅为3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JHBP与棕榈象血淋巴JHBP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GdJHBP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在卵和蛹期微量表达;在成虫滞育期间低表达,在滞育前与滞育结束后则有较高表达;在成虫发育过程中,头部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腹部和胸部;高温(30-40℃)可诱导GdJHBP上调表达,在35℃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结论】沙葱萤叶甲GdJHBP属于血淋巴JHBP,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和成虫夏滞育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蛀果害虫,一旦幼虫蛀入果内,便会对果实的品质产生影响。成虫期是控制此害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 OBP)作为昆虫嗅觉感受系统中与气味分子结合的重要气味运转蛋白,在成虫寄主植物定位及交配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桃小食心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成虫组织表达分析,以期为OBPs在桃小食心虫嗅觉感受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前期获得的桃小食心虫转录组测序数据,选择在其雌雄成虫触角中相对高表达的5个OBP基因(CsasOBP7, CsasOBP12, CsasOBP15, CsasOBP19和CsasOBP21)。采用RACE技术克隆出这5个OBP基因cDNA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技术检测这5个OBP基因在桃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1和5日龄卵、初孵幼虫、老熟幼虫和蛹)以及在刚羽化、交配高峰期的和交配后6 h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不含触角)、胸、腹、足和翅]中表达量。【结果】获得桃小食心虫5个OBP基因CsasOBP7, CsasOBP12, CsasOBP15, CsasOBP19和CsasOBP21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MZ476786-MZ476790)。其中CsasOBP19为一段C端不完整的Minus-C OBP,其余均属于完整的Classical OBPs,且均含有信号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桃小食心虫5个CsasOBPs中, CsasOBP7和CsasOBP19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CsasOBP7和CsasOBP19均在桃小食心虫蛹期高表达,而CsasOBP12, CsasOBP15和CsasOBP21均在卵期高表达。从桃小食心虫成虫刚羽化、交配高峰直至交配后6 h,5个CsasOBP基因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成虫刚羽化时,这5个CsasOBP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雄虫组织中高表达;在成虫交配高峰期,这5个CsasOBP基因在雄虫触角中高表达,特别是CsasOBP7和CsasOBP15只在雄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在成虫交配后6 h,每个CsasOBP基因只特异性地高表达于1或2个组织中。【结论】桃小食心虫的这5个CsasOBP基因在成虫交配高峰期雄虫触角中高表达,意味着这些CsasOBP基因可能在雄虫寻找雌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海藻糖磷酸酶(Tre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是参与昆虫海藻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海藻糖磷酸酶基因,分析其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其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抗寒、耐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数据,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TPP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该基因与pET28a载体链接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使其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PP基因在沙葱萤叶甲2龄幼虫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格局。【结果】克隆获得1条沙葱萤叶甲TPP基因cDNA全长序列(GdTPP,GenBank登录号:MG431210),该基因全长1 372 bp,开放阅读框(ORF)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为32.32 ku,等电点(pI)为6.19;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包含2个N-糖基化位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位于细胞质中。同源性分析表明,GdTPP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TPP亲缘关系最近。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dTPP,经IPTG诱导,GdTPP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qPCR结果表明,低于25℃对照时,GdTPP表达量随着温度下降而上升,﹣10℃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的1.82倍;高于25℃对照时,GdTPP表达量随着温度上升而上升,40℃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的1.68倍。【结论】沙葱萤叶甲幼虫通过上调GdTPP的表达来应对高温和低温胁迫,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TPP在昆虫应对温度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气候生产力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收集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及气候数据,在建立森林植被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展了三峡库区森林气候生产力的模拟,分析库区森林植被可能生产力,并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森林生产力可能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各种森林类型的气候生产力与年均实际蒸散量均表现出了较强相关性,建立的4种森林植被的气候生产力模式,模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2)假设了5种气候变化情景分析库区森林气候生产力的可能响应,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对温度或降水变化表现出正向变化,在温度增加2℃、降水增加20%的情况下,其生产力增幅分别达到24.34%、22.50%和15.98%;常绿针叶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向与此相反,在温度与降水同时增加情景下其生产力减幅达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