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记述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三新种:枝角小瓢虫Ssymnus(Pullus)cladocerussp.nov.,鞭丝小瓢虫Scymnus(Pullus)mastigoidessp.nov.,肾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nephrospiulssp.nov.。  相似文献   
62.
庞建新  单春文 《生理学报》1996,48(3):293-297
本文将fluo-3和d_i-BA-C4(3)荧光标记的血小板固定于纤维蛋白原表面,以570型粘附式细胞仪(ACAS570)动态观察了凝血酶激活的人单个血小板细胞内游离[Ca~(2+)](钙离子浓度)和膜电位的变化。静息状态时细胞游离[Ca~(2+)]和膜电位荧光较低,波动不明显。当加入0.1U/ml凝血酶激活时,[Ca~(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膜电位迅速升高,随后[Ca~(2+)]出现反复振荡,幅度达约500荧光单位,而膜电位基本上保持峰值水平。[Ca~(2+)]_i升高与膜电位变化在时间和程度上不一致。本文结果提示,凝血酶引起血小板[Ca~(2+)]振荡和膜去极化,后者不是Ca~(2+)内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63.
八十年代,Mulcahy(1981)与C.Ga6(1986)成功地对单个花粉粒同工酶和蛋白质进行了等电聚集电析。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单花粉蛋白电泳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单个玉米花粉进行了蛋白电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同发育时期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随发育时期的推移某些蛋白质含量呈递减或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发育时期都有特异性蛋白合成或分解。可见,  相似文献   
64.
本文研究了一类非自治捕食-被捕食的周期系统.当周期为ω>0时,在某些条件下证明了该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人体骨转换的主要决定因子,它在骨质疏松的发生、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的促骨形成药物之一。PTH的表达和分泌受到Ca2+浓度、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er,Ca SR)、维生素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雌激素等因素影响。本文就近年来PTH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表皮蛋白是昆虫体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昆虫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鉴定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表皮蛋白基因,分析其表达模式,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方法】根据本实验室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测序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表皮蛋白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ORF);采用RT-qPCR技术测定鉴定的8个表皮蛋白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头部、体壁、消化道和脂肪体)中的表达谱。【结果】基于转录组数据鉴定到8条沙葱萤叶甲表皮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命名为GdauCP1-8(GenBank登录号: MN629000-MN629007),ORF长417~810 bp,编码138~26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5~28 kD,等电点pI为4.45~8.62;具有16~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GdauCP1具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其余7个GdauCP蛋白无跨膜结构。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dauCP3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CP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60.00%;其余的GdauCPs与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CP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58.52%~80.00%。GdauCP1-4属于RR-2亚家族,GdauCP5-7属于RR-1亚家族,GdauCP8的亚家族归属未确定。RT-qPCR分析表明,8个GdauCP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及3龄幼虫不同组织内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GdauCP2, GdauCP4, GdauCP5和GdauCP6在1龄幼虫期高表达,GdauCP3, GdauCP7和GdauCP8在蛹期高表达,GdauCP1在3龄第3天幼虫期高表达;除GdauCP2在成虫中表达水平较高外,其他GdauCP基因在成虫中的表达水平均很低。GdauCP1在头部和体壁中高表达,GdauCP2和GdauCP8在脂肪体中高表达,GdauCP3, GdauCP4, GdauCP6和GdauCP7在消化道中高表达,而GdauCP5在体壁中高表达。【结论】8个GdauCP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间差异表达,且表达模式不同,意味着不同GdauCP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67.
本文是报道在海南白沙盆地中生代“红层”中首次发现的孢粉化石,介绍了这一孢粉组合的基本特征,共50属75种,其中包括早期被子植物花粉2属3种,将其地质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的阿普第期。根据孢粉组合推论当时的古气候可能属于热带、亚热带,本区当时可能处于干旱气候带与潮湿赤道气候带之间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68.
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本文应用生命表及Morris-Watt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害虫天敌作用的方法。 文内应用了M-值,即如果组份“i”被除去,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I′”将比原有的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数“I”将增加M(si)倍。根据1976~1981年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平均生命表的组份分析,M-值表示出天敌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重要作用。按照推算,如果排除了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病原,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标将比原来的增长358.69倍,或这种害虫的第三代将比第二代种群数量增长31.78倍。 应用生命表方法及Morris-Watt数学模型分析,在对稻纵卷叶螟不同处理的试验中,广谱性杀虫剂(1.5%1605+3%666)在施用一天后或数天后引起高死亡率,但同时由于杀死天敌的副作用,其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指标H对照为高。散放松毛虫眼峰的处理中,引起不孵的死亡百分率低于化学杀虫剂引起一龄幼虫的死亡。由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于卵期开始下降,相对来说,天敌的作用于幼虫期及蛹期增长了,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指标下降至0.067,表现出明显的好效果。 文内还讨论了植物抗虫性与天敌的关系,应用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以估计植物的抗虫性指标。  相似文献   
69.
为建立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了诱导和分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以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KT2.0 mg/L+ IAA0.5mg/L的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最有利.在此基础上,针对外植体来源、培养条件和愈伤组织继代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川芎无菌苗叶柄作为外植体,黑暗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在光照下继代培养15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对不定芽诱导最为有利,分化率为44.4%.分化后得到的不定芽在含NAA0.5 mg/L和IBA 0.5 mg/L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0%,移栽存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70.
Calsenilin/KChIP3/DREAM, 是脑中高表达蛋白,最初发现是因其与presenilin 和钙离子结合而得名.作为转录因子抑制因子,该基因在细胞核内具有多种功能.该基因在钙离子作用下细胞核内常常与c-fos、prodynorphin等基因的启动子下游的特异性DRE位点相结合,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作为钾离子通道结合蛋白,该基因具有4种isoforms,其中KChIP1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而KChIP2只在心脏中特异表达,KChIP3和 KChIP4则在脑中显示较高的表达.4种基因在C-端结构非常相象,N-端则显示多样性.除此之外,和许多基因相似,calsenilin经PKC、CKI、PKA等激酶作用可产生多位点的磷酸化,其中主要位点Ser63的磷酸化可以阻止caspase-3对该基因的降解作用.另一方面,Calsenilin作为转录因子激动因子结合于维生素D和视黄酸效应因子启动子上游促进转录的进行. 到目前为止,Calsenilin/KChIP3/DREAM在细胞核内具有双重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即当结合于启动子上游时显示正调控而当结合在启动子下游时显示负调控.为了更加深入研究calsenilin的功能及寻找新的受其调控的基因,首先制备可特异性识别的单克隆抗体.利用RT-PCR 技术,从人脑中提取RNA扩增calsenilin全基因,克隆于pGEX-4T-2原核细胞表达载体中,经IPTG诱导表达、Gluthathion Sepharose 4B纯化得到GST-calsenilin/DREAM/KChIP3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通过PEG细胞融合得到单克隆抗体.经细胞免疫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说明本实验得到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来进行细胞免疫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该抗体的成功制备,为今后对calsenilin/DREAM/KChIP3调控基因表达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也填补了国内尚无该基因单克隆抗体资源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