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产生变活霉素的变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然无抗菌活性的链霉菌1254菌株进行诱变.获导了二株有抗菌活性的变株。变株113产生的抗生素为一组新蒽环类化合物.有抗病毒活性,定名为变活霉素。变株2—6产生碱性永溶性物质。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原株1254及变株2-6均是胞壁类型1,为链霉菌属。变株113为胞壁类型Ⅳ,不含有枝菌酸。原株1254与变株113的阻断变株共合成的产物与变活霉素相局,以放线紫红素聚酮合成酶基因act1为探针与原株1254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为阳性。根据这二个实验的结果推断,在1254菌株中可能存在一条变活霉素的合成途径,但有的基因处于未表达状态,诱发突变使其被活化。  相似文献   
242.
假单胞菌BP16的分离鉴定及其植物促生性状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Pseudomonas最突出的植物促生性状是可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但其它植物促生性状报道相对较少。【目的】明确Pseudomonassp.BP16的植物促生性状,揭示其对小麦幼苗和马铃薯的促生效,以期为该菌株的田间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无机磷培养基,以涂布划线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相分类对BP16进行分类鉴定;以选择性培养基或比色法等方法对促生性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设置3种处理pBP16、VK、CK,分别代表施加含BP16的颗粒微生物肥料、施加不含菌的空载体颗粒、颗粒微生物肥料和空载体颗粒都不施加的空白处理,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的小麦和马铃薯生长性状及其根围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共分离得到41株菌;1株编号为BP16菌株的16Sr RNA基因序列与P.brassicacearumsubsp.neoaurantiaca的相似性最高(99.38%),但一些生理生化特征如明胶液化存在一定的差异;BP16菌株的解磷酸钙-磷能力最强,其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可达67.15μg/mL菌液,而且该菌具有固氮能力、产IAA (Indole-3-acetic acid)能力(8.93 mg/L)、产铁载体能力(D/d为2.46)、ACC脱氨酶活性,同时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亚麻枯萎病病原菌和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其抑菌率分别为76.19%、32.00%和22.22%;pBP16相比VK和CK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干重(提高约5.29%-90.90%),根围土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也显著提高,提高约8.63%-83.81%;同时,p BP16较VK和CK处理的单株产量以及根围土速效磷都有极显著的提高,而速效氮水平高于CK。【结论】菌株BP16为P. brassicacearum的一个新亚种,具有多种植物促生性状,对植物促生效良好,可作为植物促生菌剂用菌种、具有良好的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3.
模拟医学是一门将成为未来医学实践教学主流的教育学科。我国模拟医学学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滞后。从模拟医学专业课程、专科医师培训、理论研究、相关学术组织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对国外模拟医学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比我国模拟医学学科发展现状,提出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勇于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模拟医学学科体系建设,搭建更多学术交流平台,扩大模拟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模拟医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44.
运用反转录-PCR技术,从黑色素瘤细胞中扩增出t—PA cDNA 5′末端460bp的片段,再经重组获得含完整5′-UTR的t—PA cDNA克隆,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中翻译和COS-7细胞中表达发现,t—PA mRNA 5′—UTR对其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t—PA mRNA 5′—UTR用苜蓿病毒RNA 5′—UTR替换,使t—PA的表达水平提高3-7倍,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翻译起始区的二级结构与t-P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4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为植物专性共生真菌,可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共生,在植物养分吸收、抵御不良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AM真菌研究发展现状,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0年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的关键词、文献所属国家、机构、期刊、核心文献与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不断增长,其中美国发文量和中心度最高,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二。国际研究机构中,西班牙高等学术研究委员会中心度最高,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高。通过对核心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突现及聚类分析发现,AM真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新种描述、分类系统不断完善及培养技术改进为主;在各地菌种资源库逐步建立后,接种实验及效果评价相关研究逐渐增加;近年来环境变化的加剧使得重金属、干旱与盐胁迫以及植物修复等成为突现词。AM真菌共生的分子机理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46.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氧化激/炎症反、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各20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及给药后7d采用Longa标准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qRT-PCR)检测低氧诱导生长因子- 1 (HIF-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术后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MDA水平显著降低,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7 d后,小檗碱组和模型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氧化激/炎症反、促进血管生成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 /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47.
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和转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研究了时间、浓度、温度对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细胞摄取和跨细胞转运的影响。旨在探讨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摄取和转运特点。结果表明:Caco-2细胞对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的摄取和转运随浓度、时间而成线性增加,当温育温度从37℃降到4℃时,摄取和转运有下降趋势(P>0.05)。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从肠腔侧(AP侧)到基底侧(BL侧)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近似于BL侧到AP侧(分别为0.95~1.41倍和0.84~1.07倍)。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的摄取率分别为(0.88±0.08)%和(4.73±0.60)%,转运率分别为(2.11±0.05)%和(9.08±0.25)%。结果提示氯化铬和吡啶羧酸铬是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Caco-2细胞摄取和转运。  相似文献   
248.
将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与另外2个种群的白蚁按一定比例放置于同一培养皿中观察其斗争情况,研究黑翅土白蚁与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实验一开始,双方的工蚁和兵蚁都立即进入激烈的嘶咬斗争,在不同配比下,开始5min内的斗争次数均在40次左右,5h后开始5min内的斗争次数陡然下降,几乎不发生争斗。各种群白蚁在其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均表现出显著的斗争优势;而在双方数量相当时,黑翅土白蚁工蚁的斗争能力明显强于另外2个种群的工蚁。结果表明,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黑翅土白蚁与家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群体的偶然性融合,黑翅土白蚁很可能在其群体建立的地区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249.
大熊猫生殖道感染奇异变形杆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一只雌性成体大熊猫“张卡”(5.5岁,50kg,2001年5月抢救于宝兴野外)发生泌尿生殖道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经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痊愈。奇异变形杆菌导致大熊猫泌尿生殖道感染在兽医临床上未见报道,对兽医临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0.
生物焦是生物残体在厌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其主要成分为碳,芳香化程度很高,具有孔隙多、比表面积大、电荷密度高、不易分解等特点。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生物焦具有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H、改善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增加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生物焦施于土壤后,还具有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部分微生物生长等影响效。然而,目前有关生物焦的研究还大都局限于表观效上,缺乏对其微观内在机制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