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DSS及给药时间诱导NLRP3-/-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并分析与评价其优劣性,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更贴切临床的动物模型。方法 SPF级48只雄性NLRP3-/-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组、2.5%7 d组、3%7 d组和3%5 d组),采用不同浓度DSS和给药时间相结合诱导UC小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小鼠的体重、DAI评分、HE染色、结肠长度及相关指标(IL-6、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评价造模的效果。结果 (1)DSS各小组在不同浓度及给药时间均能诱导UC模型;(2)随着浓度梯度增加及给药时间延长,NLRP3-/-小鼠的体重减轻越显著、粪便潜血呈阳性越明显、DAI评分越高,甚者出现死亡;(3)经HE染色发现,NLRP3-/-小鼠肠黏膜屏障组织病理损伤随DSS给药时间增长或浓度增高而加重;(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的炎症因子(TNF-α及...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CE技术克隆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基因, 并通过攻毒实验揭示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基因的先天免疫防御作用, 为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免疫防治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研究成功克隆了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基因全长cDNA序列, 该大亚基cDNA全长 2192 bp, 开放式阅读框长 2034 bp, 5′非编码区长 21 bp, 3′非编码区长 137 bp, 将该基因命名为 EcHcL。EcHcL编码 667 个氨基酸, 前 21 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 推测成熟肽的分子量为 78.5 kD。Blast比对结果显示, 由脊尾白虾血蓝蛋白EcHcL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沼虾、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 87%、73%, 其M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物种同源性性高达 90% 左右, 由此推断该cDNA序列属于血蓝蛋白家族。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 EcHcL基因在脊尾白虾鳃、卵巢、肝胰腺、心脏、肠、肌肉、胃、腹神经节、眼柄、血细胞中均有表达, 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最高。Real-time PCR分析发现EcHcL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脊尾白虾肝胰腺和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 推测脊尾白虾EcHcL基因在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付凤杰  刘珍环  刘海 《生态学报》2021,41(9):3406-3414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科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合理布局全域生态修复空间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为例,从生态保护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四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电流密度诊断生态廊道中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判定生态廊道宽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制定生态修复的空间布局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市域生态源地面积3656.89 km2,呈"东西重,中部轻"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总长度639.50 km,以中部分布为主,关键生态廊道133.96 km。(2)市域生态"夹点"共16处,面积124.24 km2,主要分布在钟山县,亟待保护修复的生态"夹点"8处,面积45.02 km2,零散分布于市域;生态障碍点共32处,面积426.56 km2,主要分布在市域东部和南部,需优先保护修复的生态障碍点6处,面积166.05 km2,集中在平桂区。通过综合分析国土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制定了分级分类的生态修复措施,以期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识别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血蓝蛋白的分子多样性, 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蓝蛋白大亚基变体进行了研究。基于脊尾白虾转录组文库血蓝蛋白大亚基变体EcHcL1和2序列, 利用RACE和生物信息学技术, 对2种变体进行全长c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EcHcL1和2 cDNA 全长分别为2239和2132 bp, 编码685和676个氨基酸。EcHcL1和2氨基酸序列在进化上相对保守, 且均具有血蓝蛋白的典型结构域, 包括铜离子结合区域、保守His位点和Ig-like区等, 其中EcHcL1多了一个酪氨酸酶结构域, 推测可能与色素代谢及酚氧化酶活性有关。组织表达分布结果显示EcHcL1和2在血细胞、肝胰腺、肠、腹神经节、心脏、卵巢、眼柄、胃、鳃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 且均在肝胰腺和血细胞中表达较高。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病原感染后2种变体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EcHcL1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胁迫脊尾白虾12—48h中出现较高表达量, 最高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5—4倍; EcHcL2在胁迫后24—48h后, 与对照组相比, 表达量约上升2—9倍。由此说明, 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变体与免疫防御密切相关, 可能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蛋白1(UHRF1)基因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采用SMART RACE方法, 克隆了三疣梭子蟹UHRF1(PtUHRF1)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2849 bp, 开放阅读框(ORF)为2298 bp, 预测其编码1个含有76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结构域分析显示, 该蛋白质包含UBL、PHD、TTD、SRA、RING finger 5个功能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 三疣梭子蟹PtUHRF1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结果显示, PtUHRF1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 但在精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该基因在胚胎和幼体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差异显著, 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胚胎发育其他时期, 是多细胞时期表达量的2.5倍。PtUHRF1基因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在卵巢II期表达量达到峰值, 之后逐渐下降; 在精巢Ⅰ期的表达量最高, 随着精巢发育逐渐下降。实验结果表明, PtUHRF1参与了三疣梭子蟹胚胎、幼体和性腺发育调控,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及甲壳动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育雏期,晚成鸟的子代一般都是由双亲共同来抚育,子代为了更好地存活,会用自己的方式竞争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亲代也会通过子代的乞食信号来分配食物。2011年3月-7月采用针孔摄像技术录制了杂色山雀(Parus varius)育雏期巢内亲代与子代间的行为交流,统计了亲鸟站位、雏鸟站位、雏鸟乞食强度及亲鸟的喂食情况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雌雄亲鸟在巢中的站位各有特点:雄鸟在整个育雏期都喜欢站在距离巢口较近的位置;雌鸟站位不太固定,前期离巢口相对较远,中期和后期离巢口相对较近;(2)雏鸟离亲鸟越近,乞食强度越大,获得食物的机会就越多;(3)杂色山雀主要是雌鸟担任育雏任务,喂食频率远大于雄鸟;(4)育雏期的不同阶段雏鸟乞食强度、亲鸟喂食频率变化很大:中期雏鸟乞食强度最大,亲鸟喂食频率最高,后期雏鸟乞食强度最弱;(5)整个育雏期雌性亲本没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行为,但雄性亲本在中期表现出了偏爱大的雏鸟。  相似文献   
17.
用RT-PCR法探讨甘肃黄芪对阿霉素(DOX)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的影响;并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增高(ACE2:0.94±0.27 vs 0.48±0.21,P=0.001;ACE:3.73±0.59 vs 1.37±0.66,P=0.006);黄芪 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均比DOX组降低(ACE2:0.64±0.23 vs 0.94±0.27,P=0.007;ACE:2.21±0.71 vs 3.73±0.09,P=0.0012)。说明DOX诱导心肌病变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ACE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光镜下显示黄芪 DOX组心肌细胞损害程度较DOX组轻;电镜下可见黄芪 DOX组可见心肌细胞核肿胀、线粒体肿胀,肌质中肌丝溶解、中断,但上述变化较DOX组少见。甘肃黄芪对DOX诱导的心肌损害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传统Ames试验与改进彷徨试验对槲皮素的致突变试验结果,比较两种试验的灵敏度.方法:Ames试验方法采用平板掺入法,选择3.2、16、80、400、2000μg/mL 5个剂量组的槲皮素在有或无代谢话化条件下处理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8和TA 100 48小时后计数回复突变菌落数;改进彷徨试验采用96孔板法,选择0.128、0.64、3.2、16、80μg/mL 5个剂量组的槲皮素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处理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8和TA100 24小时后计数变色孔数.结果:Ames试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在80-2000μg/mL回复突变菌落数明显增加并超过对照2倍并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Ames试验结果阳性;改进彷徨试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在0.64-80μg/mL变色孔数明显增加(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阳性;而在0.64-16μg/mL剂量下,改进彷徨试验能检测出阳性结果,而Ames试验未检测出阳性结果.结论:在较低浓度时,改进彷徨试验能检测出Ames试验检测不出的阳性结果,表明改进彷徨试验灵敏度较Ames试验高.  相似文献   
19.
刘珍环  张国杰  付凤杰 《生态学报》2020,40(10):3295-3302
城市化对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极大干扰,城市景观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受到城市生态建设的关注,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尚待深化,以促进风险防范决策。研究选取植被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提供和栖息地提供等景观服务改进景观脆弱度的评价方法,以广州市为案例研究区,评价了1990—2015年广州市城市景观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景观格局与服务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估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但评价需要关注结果验证和辅助情景分析,方可为景观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2)1990—2015年广州市的景观干扰度先增加后降低,2000年是景观干扰度变化的转折点;25年间,景观脆弱度不断增加,中脆弱度和高脆弱度比例之和维持在60%以上;2000年是景观生态风险的转折点,1990—2000年景观生态风险趋于增大,200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趋向降低;景观干扰度、脆弱度和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特征。(3)近25年,广州市景观生态风险与景观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维持低风险的比例为40.74%,基本都分布在北部山区,而维持高风险的比例为6.67%,由低风险向高风险的转变比例为32.28%,由高风险转变为低风险的比例为20.31%。  相似文献   
20.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发芒果(Mangifera indica)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体。室内平板培养胶孢炭疽菌不产生或产生很少分生孢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菌丝在机械损伤后24-48小时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胶孢炭疽菌应答机械损伤诱导产孢的核心基因及关键代谢通路尚未见报道。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了芒果胶孢炭疽菌菌丝在机械损伤处理后2小时内5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 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并对菌丝响应胁迫的基因动态表达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常微分方程ODE模型结合变量选择技术, 构建了动态基因调控网络。结果表明, 有417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应答胶孢炭疽菌菌丝机械损伤, 分属12个聚类模块, 有4条通路存在显著富集, 分别是丙酮酸代谢、硫代谢、黄曲霉素合成途径和二萜合成途径。结合功能注释筛选出12个应答菌丝损伤胁迫的核心基因。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开展芒果胶孢炭疽菌产孢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