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蛋白质组学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迅速的带头学科,其研究成果为药物筛选、新药开发、临床诊断及新陈代谢途径研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该文就蛋白质组学在基础生物学、药物开发、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22.
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 景观变化又是导致区域和全球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 物种多样性对周边景观变化响应的时间尺度问题往往被人们忽略。作者以内蒙古草原区伊敏露天煤矿为例, 从物种和功能群两个层次上, 探讨了不同的空间范围(1 km、2 km、3 km、4 km、6 km、8 km、10 km)内在不同时期(197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景观格局(景观优势度指数、生境综合连接度指数和生境连接度概率指数)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当前物种多样性与开矿前和开矿初期周边景观格局之间的相关性更高, 而且与4–8 km缓冲区范围内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不同功能群物种丰富度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不同, 其中, 多年生根茎禾草物种丰富度和当前小尺度(1–3 km)景观格局之间呈显著相关; 多年生杂类草和开矿前和开矿初期大尺度(4–10 km)景观格局之间相关显著; 多年生丛生禾草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是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出现单峰趋势, 在6 km范围上最高; 灌木、半灌木与景观格局的相关关系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加; 一二年生草本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始终最低。为此,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物种多样性对周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 人类当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引起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一些物种的消失; (2)区域种库决定小尺度物种多样性的大小, 研究区4–8 km范围内具有连通性的生境斑块是主要的种库资源;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及种子传播方式是破碎化生境中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23.
木犀属植物叶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犀属(Osmanthus)26种植物叶柄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犀属植物叶柄的解剖特征存在比较丰富的变异,叶柄横切面形状有3种类型(U型、V型、Y型),周缘波状、浅波状或近平滑;表皮毛有或无;维管束一般为1大2小,维管束轮廓在种问变异丰富,维管束类型有周韧、近周韧、外韧3种;小叶月桂、牛矢果、厚边木犀、美洲木犀叶柄中央具髓腔,部分种叶柄有硬化细胞或石细胞存在.木犀属植物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比较稳定,可作为该属的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424.
几类杀虫剂对灰飞虱的相对毒力及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苗法测定了6类11种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3龄若虫的毒力,并分析比较了江苏句容、通州、楚州、大丰、南京和苏州以及安徽庐江等7地灰飞虱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对云南种群而言,在所测杀虫剂中,以乙酰甲胺磷为标准药剂,氟虫腈的相对毒力最高;噻嗪酮、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次之;高效氯氰菊酯、IPP(硝基亚甲基类化合物)、毒死蜱、敌敌畏和三唑磷间毒力处于同一数量级,低于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吡虫啉的相对毒力最低。与云南种群相比,2007年采自苏、皖7个不同地区的灰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均超过20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倍数为7.8~108.8;安徽庐江灰飞虱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7.7倍的抗性,对毒死蜱产生了12.0倍的抗性,江苏楚州、南京、大丰和句容灰飞虱种群对毒死蜱产生了5.7~12.6倍的抗性; 所有灰飞虱种群对敌敌畏仍然敏感,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IPP等也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425.
水稻籽粒胚乳的石蜡切片方法改良及其结构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水稻保持系‘岗46B’授粉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材料,利用PAS反应原理,通过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中材料固定、染色、脱水、浸蜡等环节的改进,即采用FAA和FPA相结合方式固定材料,先用热配法席夫(Schiff)试剂进行整染,再以稀释和氨水蓝化后的埃利希氏(Ehrlich)苏木精复染,中间以70%、83%、95%质量分数梯度乙醇进行脱水和复水处理,渐进式浸蜡与把握时间等实验环节,对水稻胚乳结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授粉后第2~10天籽粒胚乳的石蜡切片完整,且染色分明,结构显示完整清晰。观察发现,随着授粉后天数推移,胚乳内部逐渐由游离胚乳核期向细胞化过渡,细胞层数增加并趋向充满子房,淀粉粒开始累积,胚乳细胞进一步增大。授粉后第5~10天是胚乳细胞淀粉粒从开始到大量累积的重要时期,同时胚乳细胞向无核化发展,不同部位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排列分布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表明改良后的石蜡切片方法适合于授粉后第0~10天的水稻胚乳结构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426.
仿刺参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了利用仿刺参管足活体取样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按照传统方法提取仿刺参基因组DNA需要杀死实验对象并剖取体腔内纵肌(通常100mg)作为实验材料,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因为仿刺参的生物学性状而影响最终实验效果。以仿刺参在生活状态下拔取少量管足(10~20mg即可)作为取样源,在保持仿刺参的生活力不受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取样效率。对仿刺参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并在常规海洋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操作步骤。与常规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法获取的基因组DNA完全符合后续实验要求。而且可随时根据即时效果(中间检测)和后续实验要求调整实验步骤,更增加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27.
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候因素与害虫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降雨在影响环境湿度的同时,其物理冲刷作用也影响着昆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因此,研究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很有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湿度和降雨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等)的联合作用对昆虫的影响,介绍了其在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生存、行为、生殖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环境湿度调节(如灌溉等)在调控害虫(如棉铃虫)田问种群发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8.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问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29.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病情迁延,久治难愈,本病的物理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有些方法比较复杂,为寻求疗效较好,而且操作技术简便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法,对5 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5 6例均经门诊泌尿外科确诊。年龄最小2 0岁,最大68岁,大多数为30~5 0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 0余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排不尽、尿白;尿痛,下腹、腰骶、会阴部胀痛、抽痛或隐痛不适,睾丸牵拉样痛;少…  相似文献   
430.
郭宝生  翁跃进 《植物学报》2004,21(1):113-120
大豆耐盐涉及多种生理代谢途径。耐盐大豆能够通过Cl-排除、控制Na+的吸收和转运、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改变细胞膜膜脂组分及相关酶类的活性等多种形式来适应盐胁迫;野生大豆群体具有盐腺,从形态结构上适应盐逆境;大豆-根瘤菌共生体在盐胁迫下通过互作来提高整体的耐盐性。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大豆耐盐研究,已获得了一些与耐盐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广泛搜集筛选大豆栽培种和野生种资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提高大豆耐盐性,将成为未来大豆耐盐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