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61.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用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生产腐植酸的菌株H812。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培养的最适酒精发酵液浓度为16°Bx,最适培养条件为:时间8d、温度34℃、摇床转速200r/min、初始pH7.0、接种量12%和装液量50ml/250ml,其中温度对发酵产品影响显著。在优化的条件下,腐植酸产量为38.1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34%。对H812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ITS序列分析,推测该菌株为曲霉属真菌。  相似文献   
162.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个基因参与改变的过程,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热点的遗传易感基因p53基因、FHIT基因、p16基因、错配修复基因、PLCE1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了简要阐述,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基因治疗寻找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设计合成干涉BRCA1表达的小干扰RNA,并克隆入pLKO.1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基因BRCA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根据人BRCA1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三对BRCA1干涉片段(序列前后加入酶切位点EcoRI和AgeI),再利用酶切连接反应将其插入到慢病毒载体pLKO.1中,经过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入MCF-7细胞,48h后提取蛋白质和RNA,通过蛋白印迹验证BRCA1的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验证BRCA1的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比对完全正确,转染乳腺癌细胞48h后可见BRCA1表达的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BRCA1干涉的慢病毒载体,并且转染MCF-7细胞证实其能够下调BRCA1的表达,为后续研究BRCA1在乳腺癌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4.
利用卫星标记跟踪方法对斑海豹的野外释放效果进行了研究。2010 年和2011 年6 月分别释放了4 头和3头人工繁殖的2 龄未成年斑海豹,2011 年同时释放了3 头野外出生的救助个体。标记斑海豹在释放后,7 头人工繁殖斑海豹中的5 头信标信号持续时间较长,在信号消失前,1 头斑海豹一直在渤海海域活动,另4 头沿辽宁沿岸、朝鲜西海岸到达辽东湾斑海豹的主要度夏海域韩国白翎岛附近。研究期间,1 头人工繁殖的斑海豹在59 d内运动的距离超过1 250 km。救助斑海豹中,2 头个体的信标信号持续较长,并分别在山东半岛沿海和黄渤海活动。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繁殖的斑海豹在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海域后可以正常生活洄游。  相似文献   
165.
为研究腺相关病毒2型载体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首先构建携带人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人免疫球蛋白IgG1Fc段融合基因的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rAAV2/hTNFR:Fc),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以RT—PCR分别从U937和人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人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胞外区和人免疫球蛋白IgG1Fc段基因,并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后克隆入pSNAV1载体质粒进行重组病毒生产,在进行重组病毒理化分析后,以TNFa细胞毒中和试验来研究该重组病毒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2/hTNFR:Fc基因结构与预期一致;病毒在体外感染BHK-21细胞后,含TNFR:Fc融合蛋白的表达上清可以有效中和人、大鼠、小鼠TNFα对L929的细胞毒性。所研究构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可以用来作为阻断TNFα的手段,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66.
为了提高表达GP5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DNA疫苗的免疫效应,将具有蛋白转导功能的牛疱疹病毒1型(BHV-1)VP22基因插入到经过修饰具有更好免疫原性的PRRSV修饰型ORF5基因(ORF5M)上游,构建VP22和ORF5M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2-ORF5M。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体外表达后,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免疫后的GP5特异性ELISA抗体、抗PRRSV中和抗体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与非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pCI-ORF5M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融合表达VP22-GP5的DNA疫苗 pCI-VP22ORF5M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均明显高于非融合表达的DNA疫苗pCI-ORF5M,表明蛋白转导相关蛋白BHV-1 VP22能显著增强表达GP5的PRRSV DNA 疫苗的免疫效应,有效发挥了基因免疫佐剂效应;这为研制PRRSV高效DNA疫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它疾病的高效新型疫苗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7.
为了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pp38基因和1.8 kb mRNA转录子基因间一双向启动子的活性, 本研究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 构建了启动子以pp38方向转录的重组质粒pP(pp38)-EGFP和以1.8 kb方向转录的重组质粒pP(1.8-kb)-EGFP. 将这二个重组质粒分别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MDV rMd5克隆株感染的CEF(rMd5-CEF)以及pp38基因缺失的MDV rMd5Δpp38克隆株感染的CEF(rMd5Δpp38-CEF), 结果只有在转染rMD5-CEF样品中才能检测到EGFP的表达; 将上述二个EGFP重组质粒分别与能表达pp38的重组质粒pcDNA-pp38共转染CEF和rMd5Δpp38-CEF, 在CEF中仍检测不到EGFP的表达, 而在rMd5Δpp38-CEF形成的空斑周围, 能检测到EGFP的表达. 结果提示pp38是该双向启动子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但该启动子活性的发挥仍需除pp38以外的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 将pcDNA-pp38质粒和pp24表达质粒pcDNA-pp24, 以及EGFP表达质粒共转染无MDV感染的CEF时, 能检测到EGFP的表达. 核酸阻滞试验表明, pp38必须和pp24共表达时, 才能和启动子结合, 表现出阻滞现象. 说明pp38和pp24可能以聚合体形式与启动子结合并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还证明了该双向启动子在1.8 kb mRNA转录子方向的启动活性显著高于pp38基因方向.  相似文献   
168.
proUK-KGDW融合基因在CHO细胞中的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新型高效的proUK-KGDW融合基因的分泌型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将该载体线性化后转染CHO/dhfr-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然后挑取表达水平较高的克隆进行MTX加压扩增,以提高proUK-KGDW杂合体的表达水平,经2~3轮MTX加压扩增,获得多株表达水平超过10μg/(106细胞·24h)的稳定的高表达细胞株,为proUK-KGDW杂合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9.
采用PCR方法分3段扩增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NX0 10 1株的前病毒cDNA ,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完整ALV J前病毒cDNA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ALV J NX。将此质粒DNA纯化后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以针对ALV J的单克隆抗体JE9对转染后的细胞作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证明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测定原始野毒和分子克隆化病毒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 ) ,分别人工接种1日龄商品代肉鸡并隔离饲养17周。接种野毒组死亡率为2 6 % ,髓细胞瘤发病率为2 4 %。接种分子克隆化病毒组死亡率为2 2 % ,髓细胞瘤发病率为2 2 %。结果表明,克隆化病毒具有天然病毒的致病性并对肉用型鸡表现致瘤性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良。方法供体采用BLAB/c小鼠,受体采用C57小鼠。用24GACuff管法套扎供心肺动脉与颈外静脉,用自制Cuff管套扎供心升主动脉与颈总动脉。结果供心冷缺血时间少于15min,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可用于移植免疫的各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