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该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受脱水、盐胁迫和ABA诱导的柠条锦鸡儿CkLEA4基因转入野生型拟南芥,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从8株纯合体中筛选出3个表达量不同的株系,比较野生型和转CkLEA4基因过表达拟南芥种子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萌发率,以探讨CkLEA4基因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的功能。结果发现:(1)在不同浓度NaCl、甘露醇及ABA处理下,转CkLEA4基因过表达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均高于野生型,随着NaCl、甘露醇及ABA浓度增加,各株系萌发率均降低,但野生型的萌发率下降幅度均高于3个过表达株系,并且在200mmol/L NaCl和400mmol/L甘露醇处理下,过表达株系子叶绿化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2)在低浓度ABA处理下,CkLEA4过表达植株子叶的绿化率也高于野生型。研究表明,柠条锦鸡儿CkLEA4基因提高了拟南芥种子萌发阶段对盐、ABA及渗透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2.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高危人群为六个月以下新生儿及65岁以上人群。目前BALB/c小鼠是RSV感染的有效动物模型,但不同周龄BALB/c小鼠感染RSV后的差异性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选择10、30、60周龄BALB/c小鼠,在鼻腔接种106及107PFU RSV后,对不同龄期小鼠临床一般症状、体重、鼻/肺部病毒滴度及肺组织炎症病理变化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显示感染106PFU RSV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而107PFU RSV感染后能有效引发小鼠在感染后6-11天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检测结果显示,在107PFU感染的小鼠的鼻、肺组织能够检测到明显的病毒复制,肺部免疫组化显示病毒主要定位于肺泡周围,炎症观察结果显示出明显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病理损伤。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大,感染后体重下降越明显,并能检测到更为明显的肺部病毒及验证损伤。这些结果显示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周龄BALB/c小鼠RSV感染差异模型,为不同年龄人群RSV感染免疫机制的深入探讨及RSV相关抗体和疫苗药物的选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蜕皮激素在昆虫变态发育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蜕皮激素活化为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后与蜕皮激素受体二聚体〔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和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 protein,USP)〕结合,启动20E诱导的级联反应。本研究旨在从互作蛋白角度探究EcR/USP自身调控的分子机理。【方法】以重要农业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酵母双杂交筛选系统分别筛选了与EcR和USP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文库转化效率达到3.0×106cfu/μg,文库滴度达到1.3×108cfu/m L,文库插入片段大小在500~2 000 bp之间。4种诱饵质粒(EcRA/p GBKT7,EcRB1/p GBKT7,USP1/p GBKT7和USP2/p GBKT7)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并且无自激活性,说明构建的酵母双杂交文库质量可靠。用以上4种诱饵质粒筛选酵母双杂交文库,共得到110个互作蛋白,其中与EcRB1,USP1和USP2互作的蛋白分别有26,52和32个,未筛选到与EcRA互作的蛋白。随后,从中挑选了Dna J-5(Hsp40 homolog 5,一种热激蛋白分子伴侣),MBF2(mediator of Bm FTZ-F1 type 2,一种转录共激活子),polyubiquitin(多聚泛素类蛋白),esr16(ecdysteroid regulated 16k Da protein,一种蜕皮激素调控蛋白)和NEDD8-like(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 8,一种泛素调节相关蛋白)5种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和Far-Western印迹法进一步验证了蛋白间的互作关系。【结论】分子伴侣和泛素化修饰等在蜕皮激素受体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深入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124耳)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60耳)及对照组(45例,64耳),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神经营养类制剂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改善程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纯音听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5.
测定了宁夏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近30年的天然草地和农地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呼吸特性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等指标,探索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养分特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团聚体(粒径<0.25 mm)质量百分比、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养分(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C/N均表现为天然草地大于农地,其中1~2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在天然草地和农地中均最高,C/N也较高,说明植被恢复能有效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适宜养分积累和有机碳的汇集,且在1~2 mm粒径团聚体上表现最为突出;天然草地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基础呼吸强度均高于农地,而呼吸熵低于农地,可见植被恢复措施可有效提高各粒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并使土壤生境趋于稳定;但由于养分特性的差异,不同粒径团聚体微生物特性对植被修复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天然草地土壤1~2 mm粒径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0.25、0.25~1、1~2 mm粒径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1~2、>5 mm粒径团聚体基础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即上述粒径团聚体的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被改善.表明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土壤团聚体的肥力状况与结构特征,且1~2 mm粒径团聚体的改良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6.
目的:本研究探讨巨大浅表性脂肪瘤样痣(NLC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巨大NLC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皮损分布于腰臀部,呈群集状丘疹和结节。病理学特征为在真皮胶原组织内见成熟无包膜的脂肪组织。经手术切除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八个月,随诊复查未见异常,至今无复发。结论:巨大NLCS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手术是治疗NL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IF)与微创经椎间孔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选择行MA-OTIF治疗者作为研究组,行MIS-TLIF者作为对照组,按一定条件以1:1比例进行配对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均完成至少1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年。与MIS-TLIF组比较,MA-OTIF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X线透视次数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与术后VAS和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手术部位感染和椎弓根螺钉断裂等不良情况。结论:MA-OTIF与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近期疗效相似,MA-OTIF兼备OTLIF和MIS-TLIF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
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抗旱性强、生长正常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以野生拟南芥生态型(Col-0)为材料,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拟南芥Rd29A(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基因ATG上游+83bp至-1 441bp共1 524bp的启动子区域,其DNA序列与已知拟南芥Rd29A 5'端启动子序列同源性为100%;构建了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CHFRd-CDPK1。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试管微型薯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成功的pCHFRd-CDPK1载体转入马铃薯中,经筛选与植株再生,获得抗性再生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显示,Rd29A启动子驱动的AtCDPK1基因已整合在马铃薯的基因组中。利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后,经RT-PCR分析证实,当用20%的PEG胁迫转基因马铃薯植株时,Rd29A启动子驱动AtCDPK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马铃薯各个株系中AtCDPK1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强,而在无胁迫的条件下,植株中AtCDPK1基因基本不表达;同时发现35S控制AtCDPK1转基因植株在PEG胁迫前后,基因转录未见明显差异。形态学观察还表明,在30%PEG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能正常生长,其长势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且对照植株略有萎焉。该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逆境诱导型启动子驱动抗逆基因在农作物中的表达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内蒙古中部地区繁殖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11年5~6月,采用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中部地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及湿地3种生境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63种,隶属于11目25科,其中留鸟12种,夏候鸟51种。在动物地理区系成分上,古北界鸟类54种(占85.71%);东洋界鸟类9种(占14.29%)。调查结果表明,3种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在多样性指数上以湿地为最高,其次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最低;均匀度指数最高的为荒漠草原,其次为湿地,典型草原最低。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以高脂饲料饲养的SPF级C57 BL/6 ApoE-/-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研究茶多酚采食对其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饮水的方式给予ApoE-/-小鼠0.4、0.8和1.6 g/L的茶多酚,处理14 d时用PCR-DGGE分析对照组(CK)和茶多酚组小鼠新鲜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多样性。结果 UPGMA聚类分析表明,低剂量茶多酚组(LTP)、中剂量茶多酚组(MTP)这两组与对照组(CK)、高剂量茶多酚组(HTP)聚为两大簇。PCA分析显示,LTP组与CK组、MTP组、HTP组分别聚集在不同位置,有明显界限;多样性数据分析显示:CK组DGGE图谱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与茶多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组与MTP组的均匀度(E)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5),说明中剂量茶多酚作用14 d后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的菌群分配相比均一性显著下降。结论连续处理14 d时CK组与LTP组、MTP组小鼠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茶多酚对ApoE-/-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