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甲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希瑜  丛勉尔 《病毒学报》1989,5(4):312-317
  相似文献   
183.
对12种34个地理种群的内蒙古棘豆属植物核糖体ITS区段和5.8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Maximum Likelihood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支持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支持《内蒙古植物志》将黄毛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二色棘豆(O.bicolor)和砂珍棘豆(O.racemosa)归入真棘豆亚属(Subgen.Euoxytropis)轮叶棘豆组(Sect.Baicalia Stell.ex Bunge)的观点.推测多叶棘豆和砂珍棘豆ITS2区段出现的C/T转换可能是其部分种群混杂在其他物种中的主要原因,但基因转换对于系统发育的影响仍尚未可知.研究不支持传统分类学上对鳞萼棘豆(O.squammulosa)与刺叶柄棘豆(O.aci ph ylla)的划分,系统发育树显示二者聚为一支,而非与传统分类学上界定的同组或同亚属植物形成一支;结合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认为刺叶柄棘豆与鳞萼棘豆为地理替代种.推测刺叶柄棘豆可能为多系起源物种.线叶棘豆(O.fili formis)和东北棘豆(O.coerulea与真棘豆亚属物种构成姐妹群,而非单室棘豆亚属植物.研究认为在物种界定过程中,只将少数几个形态学特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欠妥.  相似文献   
184.
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异源四倍体禾本科牧草, 利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的效率极低, 难以运用遗传转化方法进行品种改良。我们以羊草成熟胚为外植体, 使用适宜羊草愈伤组织生长的新型培养基配方, 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及生根阶段的最适植物激素浓度、光照和温度条件, 从而优化羊草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羊草成熟胚诱导阶段2,4-D的最适浓度为2.0 mg·L -1, 变温暗培养, 诱导率可达74.1%; 分化阶段6-BA和NAA的最适浓度均为1.0 mg·L -1, 分化率可达57.1%; 生根阶段NAA的最适浓度为0.25 mg·L -1, 移栽后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5.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其BNP水平将其分为A(BNP水平<94 pg/mL,43例)、B(BNP水平94~349.9 pg/mL,40例)、C(BNP水平350~988.9 pg/mL,44例)、D(BNP水平≥989 pg/mL,23例)4组,对比4组患者LVEDD、LVEF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4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比率,对比4组患者随访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后分析BNP、LVEDD和LVEF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结果:A、B、C、D四组患者LVEDD、HCY呈递增趋势,LVEF呈递减趋势,C、D两组患者的LVEDD、HCY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P<0.05),C、D两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P<0.05);A、B、C、D四组患者心功能分级逐渐加重,A组患者I级70例,II级27例,B组患者II级60例,III级29例,C组III级68例,IV级20例,D组III级3例,IV级43例,各组间对比心功能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12 %、11.24 %、26.14 %,43.48 %,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78、0.564,P<0.05),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781,P<0.05)。结论:BNP、LVEDD与LVEF指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评估指标,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6.
植物体内成分是实时反映其生理状态的最直接指标,是其遭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激状态的体现,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抗逆亦由代谢的重置与调控得以实现。内生菌可以自身细胞功能或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代谢,其自身可产生独特的、显著区别于宿主的代谢成分参与抗逆;而宿主内环境的长期“驯化”亦可改变内生菌的表型和代谢。较全面地分析了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抗逆在代谢层面的相互作用,旨为同一领域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7.
尝试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提取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中的甜菊糖, 探索一种高效、绿色和环保的甜菊糖提取新方法。以甜叶菊干叶为原料, 对照传统提取溶剂水, 以甜菊糖中甜菊苷和莱鲍迪苷A的提取浓度作为指标, 筛选出最优的NADES提取配方, 然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NADES提取甜叶菊中甜菊糖的工艺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 提取效率最高的NADES配方为1,2-丙二醇:甘油:水=8:1:1 (v/v/v), 提取的甜菊苷浓度为2.59 mg∙mL-1, 比水提取高16.40%, 提取的莱鲍迪苷A浓度为1.06 mg∙mL-1, 比水提取高12.62%; 通过响应面法得到最优提取条件: 提取时间90分钟, 提取温度60°C, 超声功率为80 J∙s-1, 预测甜菊苷提取浓度为3.49 mg∙mL-1, 莱鲍迪苷A提取浓度为1.43 mg∙mL-1, 与实验验证值(甜菊苷浓度为3.48 mg∙mL-1, 莱鲍迪苷A浓度为1.42 mg∙mL-1)接近。在最优条件下, 甜菊苷提取浓度比初始条件提高了34.36%, 莱鲍迪甘A提取浓度比初始条件提高了33.96%。NADES绿色环保, 且提取效率高于传统溶剂, 可用于甜叶菊中甜菊糖的绿色提取; 同时, 该提取方法可为后续推广至其它大宗经济植物类天然产物的绿色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对从饲料玉米、高粱、麦秆及棉花中筛选出的乳酸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综合性分析。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从棉花中分离出乳酸菌18株、高粱中30株、饲料玉米中18株、麦秆中18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并按产酸试验,耐盐及耐酸试验挑选出32株产酸率强的乳酸菌对其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32株菌都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能力;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32株乳酸菌分属于两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4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 hirae)。4种饲料原料中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种乳酸菌以外,棉花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海氏肠球菌,玉米和麦秆内有植物乳杆菌。从饲料中筛选出4株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可进一步研发成青贮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9.
马肠道非常发达,其中定居着丰富又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分析手段的改进,对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方便、透彻.本文就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在马肠道核心菌群、不同肠道段菌群结构、不同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马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0.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造林年限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O、6、16、26和36年共5个飞播造林年限的土壤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真菌,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探讨了土壤因子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除Simpson指数无明显变化外,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菌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