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正常足月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提出正常足月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 特性分析如下:1 . DPOAEs 反应强度曲线,DP 图显示两个反应峰(f2 = 1 .6 和5 .0 kHz) 和一个反应谷(f2 = 3 .1 ~4 .0 kHz) ;2. DPOAE 本底噪声及其特性,f2 = 1.0 kHz 其测试频率点(2f1 -f2) 本底噪声最高(P< 0 .05) ,f2 = 3 .1 ,4.0 和5 .0kHz ,测试频率点(2f1 -f2) 本底噪声较低(P< 0.05) ;除f2 = 4.0 kHz 外,DPOAE 本底噪声与其反应强度均未呈现直线相关特性;3 . DPOAE SNR 特性,f2 = 1.0 kHz 其SNR 最小(P= 0.000) ,f2 =2 .0 kHz 其SNR 最大(P0 .003) ;4. DPOAE SNR 和TEOAE SNR 相关特性,除1.0 kHz 频段外,其余频段其二者间均有着非常显著的直线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112.
腺病毒 5型早期区 1 A( Ad5E1 A)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其产物 E1 A蛋白是多功能转录因子 ,它能从正、负 2个途径调控多种细胞基因的转录 ,具有降低体内致瘤性及抗转移等活性 .为了探讨 E1 A基因对代表肺癌癌前病变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构建了在真核细胞高表达 E1 A基因的重组质粒 p CEP4- E1 A.通过脂质体介导将 E1 A基因转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第 1 68代 ( MP1 68)中 ,经潮霉素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 E1 A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MP1 68- E1 A) .结果表明 :E1 A基因的稳定表达抑制了 HER- 2 / neu基因的表达 .转染细胞 ( MP1 68- E1 A)回复扁平形态、恢复细胞生长的接触性抑制 ,细胞群体生长缓慢 (倍增时间是 MP1 68- vect细胞的 1 .41倍 ) ,细胞周期 G1期阻滞并出现凋亡 ,软琼脂集落形成抑制率达73.86% .结果说明 E1 A基因的稳定表达明显抑制了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 .该作用可能与 E1 A抑制 HER- 2 / neu基因的表达及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  相似文献   
113.
114.
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行为的失范比比皆是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日益严重 ;土壤荒漠化 ;森林面积锐减 ;全球气候异常 ;野生物种正以千倍于自然的消亡速度消亡等等。同时一些新问题也开始困扰人类 ,如白色污染、臭氧空洞、电磁辐射、光污染、酸雨和太空垃圾等 ,可以说 ,人类正在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迈向所谓的“文明”。现在的青少年是 2 1世纪的主人 ,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不仅是重要的 ,而且是必要的。为此 ,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的口号。但究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  相似文献   
115.
空间分析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生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研究也渐趋深入。然而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的特点及研究手段的限制,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探索阶段,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当中。近年来,较多的研究开始探讨空间因素在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中的影响,对空间分布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生态过程,是一种有力的研究手段。微生物空间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我国空间方法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结合空间统计的作用,对空间统计方法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及现状做了评述。介绍了空间自相关性的检验,方差图,Mantel检验,Kriging插值等方法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微生物研究中的尺度问题。这一梳理,对丰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手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6.
猪Follistatin cDNA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取猪卵巢总RNA,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FollistatincDNA的完整开放阅读框,长1038bp。将FollistatincDNA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进行了GST-FS融合蛋白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在63kD处有特异性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17.
118.
ROP(Rho of plant)作为植物中唯一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小GTP结合蛋白,在极性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 幼穗筛选出2种与水稻ROP家族成员OsRac5互作蛋白的基因OsMY1和OsMY2.序列分析显示,OsMY1与OsMY2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4%和49%,均含有卷曲螺旋结构域;GST pull down分析显示,OsMY1可以和激活型OsRac5在体外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OsMY1和OsMY2在水稻生长发育时期的根、茎、叶中广泛表达,尤其在幼穗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干旱、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上调OsMY1和OsMY2 基因在水稻幼苗中的表达,但油菜素内酯(BR)、水杨酸(SA)、6-苄氨基嘌呤 (6-BA)对2种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为进一步研究OsMY1和OsMY2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胁迫应答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研究OsMY1、 OsMY2和OsRac5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联系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的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 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 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对无关联。X2检验有2对表现显著正关联,有3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25个种对的0<OI<0.6,仅有9个种对的OI≥0.6, 另有2个种对OI=0;当取样面积为50 m2时,有59对表现正关联,70对为负关联,7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2对表现显著负关联。有129个种对的0<OI<0.6,而OI≥0.6的种对没有, 另有7个种对OI=0。不同优势种群下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以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等为优势种群的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0.
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随降水梯度的变化规律,对揭示干旱区优势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盐池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梯度,分析了优势植物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及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叶功能性状变异,以及土壤水分、养分和微生物特性与响应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HW(增水50%)处理下3个植物LA(叶面积)、LDMC(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大,LW处理(减水50%)下短花针茅和达乌里胡枝子LA、LDMC显著减小,降水处理对短花针茅和达乌里胡枝子SLA(比叶面积)影响不显著,LW处理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SLA;LW处理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LNC(叶氮含量)和LPC(叶磷含量);HW显著降低了土壤C、N含量,LW和HW均显著减少了真菌数量,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N显著增加;3种优势植物LA均与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通过提高SLA、LNC及LNP来适应干旱生境,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LNC及LNP是表征土壤P、微生物生物量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达乌里胡枝子通过自我调节养分利用策略来适应C、N、P含量和微生物活性较低的生境,从而决定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