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C重离子对山薰豆种子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探讨了C6+重离子对山薰豆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发现,C6+重离子对山熬豆种子的萌发率、成苗率、幼根及幼苗生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辐照剂量与效应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与60Co-г射线相比,C6+重离子不仅诱导形成了较高的有丝分裂畸变率,而且还能在所用剂量的低中级剂量范围内(102-105P/cm2)产生较宽广的畸变谱,表明C6+重离子照射有可能在辐射损伤较小的情况下产生有用突变.文 章还推论了C6+十重离子在山蕉豆无毒或低毒品系的诱变育种中可能采用的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12.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基础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MolecularFoundationinPlantSomaticEmbryogenesisXINGGeng-ShengCUIKai-RongSHANLunWANGYa-Fu(TheStateKeyLaboratoryofAridAgroecolog...  相似文献   
13.
Seedlings of grass pea (Lathyrus sativus L.) were treat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addition with putrescine (Put) and α-difluoromethylarginine (DFMA)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polyamine metabolism and accumulation of β-N-oxalyl-L-α, β-diaminopropionic acid (ODAP) under water stres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ut, spermidine (Spd) and spermine (Spm) contents of leaves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PEG-treatment time.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in Spm contents was significant together with a gradual increase of ODAP contents. Put and Spd contents of leaves marked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PEG+Put treatment time. There was little effect on Spm contents and ODAP contents in leaves with PEG+Put treatment. The accumulation of Put, Spd, Spm and ODAP in leaves was inhibited by PEG+DFMA treatment. The inhibition of DFMA for Put and Spd biosynthesis was partially overcome by adding exogenous Put, but little effect for the inhibition of DFMA on Spm biosynthesis by adding exogenous Put. The accumulation of ODAP was inhibited with PEG+DFMA+Put treatment in leav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Spm content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ODAP in leaves under water stress.  相似文献   
14.
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学者周光宇等在调查远缘杂交时提出的一种外源基因导入方法。本实验系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C_4植物高粱总DNA(2D)导入C_3作物小麦甘麦8号(G8)和陇春13号(L13),结果在其后代中出现了广泛变异,并从中选育到了丰产、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系89144(G8×2D)和89122(L13×2D)。连续几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其株形、抗锈性及经济产量显著优于其小麦亲本品种。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两个变异系光合性状优于其亲本  相似文献   
15.
枸杞耐盐变异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枸杞(Lycium barbarum L.)无菌苗下胚轴于MS+2,4-D 0.25mg/L+LH 50 0mg/L的诱导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经0.34%的EMS(半致死剂量)处理并恢复增殖2周后, 将存活组织转接到含有1.5%NaCl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再将少数存活的组织转移到含1.0%NaCl的同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不断选择,选出了耐1.0%NaCl的愈伤组织变异体。经耐盐性、耐盐稳定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分析,以及对山梨醇、聚乙二醇的反应证明,该愈伤组织是耐盐变异体。变异体在含有1.0%NaCl的分化培养基(MS+6-BA0.5mg/L)上可分化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长穗偃麦草DNA导入普通小麦甘麦8号,在其后代出现广泛变异,并从中选育出两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姊妹变异体。本实验以原供体和受体作为对照,对两个变异体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其主要结果为:两个变异体的大多数引物扩增产物带型类同于受体,而与供体带型差异显著;在81个引物中有2个引物检测出了DNA的多态生,主要表现为变异体90001-17中1条带活性不仅超过受体,而且也远超过90001-1的相应带活性,同时两个变异体都出现了1条供体和受体都没有的新带,分子量约为1044bp;另一引物扩增后,变异体90001-17和90001-1分别出现了2条和1条特异性带,分子量约为1073bp和1020bp,此外在两个变异体阳极端带明显被激活,而受体中1条分子量约为968bp的带在变异体中活性降低或消失等。从而表明抗锈变异体9001-17和90001-1的形成是供体的DNA片段进入受体基因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枸杞胚性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和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枸杞的胚性细胞多由愈伤组织表层的薄壁细胞分化而来,与愈伤组织中未分化的细胞相比,胚性细胞呈卵圆形,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质浓厚并含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壁较薄,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胚性细胞发育到晚期细胞壁加厚,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核向一端偏移,有大液泡形成;胚性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多为均等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组成多细胞原胚胚体的细胞核大,核形状不规则,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在质体中出现淀粉的积累。在胚性细胞发育的早期,ATP酶活性主要位于质膜上,随后在液泡内和细胞核中都出现ATP酶活性的分布;随着胚性细胞壁的加厚,细胞壁加厚处和细胞间隙中也出现ATP酶活性反应;当多细胞原胚形成后,ATP酶活性反应主要定位于液泡膜上。由此分析了结构特征、ATP酶活性定位变化与胚性细胞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激素对伊贝母组织培养中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贝母鳞茎培养在附加2,4—D、IAA、NAA和2,4—D+KT、IAA+KT、NAA+KT的MS培养基上(2,4—D、IAA、NAA1毫克/升,KT0.1毫克/升),研究了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及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2,4—D能有效地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当和KT结合使用时,可诱导高频率的多倍化细胞。IAA的作用次之,NAA较小。各种激素均能程度不同地引起各种类型的有丝分裂异常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其效应与对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呈现明显的一致性。研究还得出,染色体的整倍性是愈伤组织得以分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再生植株主要是二倍体,也有少量的四倍体,混倍体仅占少数。根据实验结果,对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异与愈伤组织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的染色体变异和分化频率。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进程,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细胞频率迅速增加。同时还观察到比率不等的亚单倍体、单倍体,超三倍体和超四倍体细胞。于是培养物最终变成为只有少量整倍体而多数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的混倍体细胞群体。不同培养基对染色体变异的效应是2,4-D+KT>IAA+KT>NAA+KT。分化频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同时还观察到了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有丝分裂异常。根据试验结果,对继代培养中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以及与分化频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