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多花黄精多糖的分级提取及化学结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多花黄精样品粉碎经石油醚脱脂后,经用热水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级提取、乙醇沉淀得到多花黄精多糖(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polysaccharides)PCP1、PCP2、PCP3、PCP4和PCP5等五个样品,采用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分子量及其分布、核磁波谱分析及热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五个样品都含有一定量的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以及少量的木糖和葡萄糖醛酸,但是水提和进一步碱提的多糖样品在单糖相对含量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多花黄精多糖具有明显的糖类物质特征吸收峰且是含有吡喃环的酸性多糖;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得PCP1、PCP2、PCP3、PCP4和PCP5等五个样品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090 Da、38600 Da、42600 Da、34300 Da和24100 Da;与水提的样品相比,进一步碱提得到的样品分散度高,分子链长短分布不均匀,热稳定性较差;提取时碱液浓度越高,热稳定性越差;13C NMR进一步表明PCP1异头碳构型主要是β型,有少量α型,含有六种糖残基,而进一步碱提得到的PCP3和PCP5的异头碳构型为α型,PCP3含有四种糖残基,PCP5含有两种糖残基。  相似文献   
62.
MyoD基因对肉牛胴体性状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田璐  许尚忠  岳文斌  李俊雅  高雪  任红艳 《遗传》2007,29(3):313-318
用PCR技术克隆到MyoD基因的第二内含子, 采用PCR-SSCP方法研究了3个黄牛品种(鲁西牛、晋喃牛、秦川牛)及4个杂交肉牛(夏洛莱×鲁西牛、安格斯×鲁西牛、利木赞×鲁西牛、西门塔尔×鲁西牛)群体MyoD基因的多态性, 并分析了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肉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在国内首次扩增出肉牛MyoD基因的第二内含子的全部序列, 共261 bp。用SSCP方法检测到MyoD基因内含子2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座位的多态性是由于内含子二39 bp处C-T的突变和112 bp处C→G的突变造成的。等位基因B在中国地方品种的分布频率高于引进品种的杂交牛群体。c2检验的结果表明, 在该位点的除夏洛莱和安格斯杂交牛外, 其余五个群体(晋南、鲁西、秦川、西门塔尔杂交牛和利木赞杂交牛)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实验群体不同基因型与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高档肉重、眼肌面积等性状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 并且AA型个体均高于AB型个体。  相似文献   
63.
不同天气条件下小叶锦鸡儿茎流及耗水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以热平衡为原理的Dynamax包裹式茎流测量系统,于2006年对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群落的液流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利用实验区自动气象站同步检测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结合人工记录的天气状况,分别选取4种最典型的天气条件,分析了小叶锦鸡儿的茎流变化、单枝耗水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温、强辐射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的液流呈"几"字型宽峰曲线,以低耗水的蒸腾特性耐受干旱缺水的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小叶锦鸡儿液流日变化波动曲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各异,但光合有效辐射始终是液流变化的主导因子.小叶锦鸡儿茎干液流通量密度的变化是各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单枝日耗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晴天、阴天、风天到雨天依次减少,其平均值分别为459、310、281和193mg.d-1.  相似文献   
64.
65.
脑组织中的胰岛素及其受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发现的胰岛素敏感组织——脑的不同区域中,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受体(IR)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同一区域内的胰岛素含量与IR的含量之间不表现平行关系。作为IR的一个结构和功能亚型,脑IR的α-亚基和β-亚基的分子量低于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IR。但脑IR的化学性质与后者基本相同。更为重要的是,胰岛素在脑中表现了与经典胰岛素靶组织所不同的生理功能,很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目的是克隆香樟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etase,GGPPS)的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香樟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根据香樟叶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应用反转录RT-PCR方法,克隆获得香樟GGPPS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GPPS基因包含全长1 152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383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1.41 k D,等电点p I为5.84,是一个定位于叶绿体,不含跨膜结构域,不含信号肽的不稳定疏水蛋白。GGPPS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并含有一个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酶的特征结构域。通过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香樟的GGPPS氨基酸序列与苹果、陆地棉和紫苜蓿等植物的GGPPS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香樟树GGPPS蛋白与无油樟GGPPS蛋白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本研究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香樟GGPPS,为进一步研究香樟GGPPS基因的功能,萜类合成调控机制等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7.
神农架林区和自然保护区链霉菌拮抗性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琼脂移块法对由神农架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并鉴定了的36种57株链霉菌进行拮抗性试验,结果显示36种55株链霉菌对细菌或真菌有拮抗性,或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拮抗性,并发现这些链霉菌以较高的百分率拮抗丝状真菌和酵母菌。  相似文献   
68.
阿特拉津是一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取代质体醌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32kDa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断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而使光合作用受阻。32kDa蛋白由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psbA基因的突变使32kDa蛋白的第264位丝氨酸变为苷氨酸或丙氨酸,从而丧失与阿特拉津结合的能力,导致对阿特拉津除草剂的抗性。由于阿特拉津除草剂在大豆产区的广泛使用,选择和培育阿特拉津抗性  相似文献   
69.
以干热河谷6种草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水分、养分、刈割对生物量在根、茎、叶的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叶生物量质量分数从25.1%显著增加到31.2%,茎生物量质量分数从43.7%显著降低到34.2%;养分添加处理根生物量质量分数从34.0%显著降低到30.8%;水分处理对生物量分配没有显著影响.物种对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适应贫瘠土壤的物种将更多生物量分配给叶和根,对茎生物量的分配相对较低.物种与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表明环境因子对不同物种的生物量分配影响不同.适应贫瘠土壤的物种叶-茎标度指数和异速生长常数大于其他物种,而茎-根标度指数和异速生长常数小于其他物种.养分显著增加了叶-茎和叶-根的异速生长常数,刈割显著降低了茎-根的标度指数,水分处理则没有显著效应.环境因素对器官间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生物量分配的种间差异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征可能对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将纳米铂黑作为电极镀层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估铂黑电镀电极长期植入生物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分别改变混悬液浓度(0.1 mg、0.2 mg、0.3 mg/m L铂黑混悬液)对L-929成纤维细胞培养24 h、48 h、72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MTS法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对细胞毒性进行评级。结果:0.2 mg/m L、0.3 mg/m L的铂黑混悬液中L-929成纤维细胞变成圆形、胞核固缩,细胞稀少,贴壁差;在0.1 mg/m L的铂黑混悬液中上述细胞形态变化则较轻微。0.1 mg/m L的铂黑混悬液细胞毒性为0~2级,且随时间延长而毒性逐渐减弱并呈现出无细胞毒性;0.2 mg/m L、0.3 mg/m L的铂黑混悬液细胞毒性为3~4级,不随时间变化。结论:纳米铂黑其质量体积浓度低于0.1 mg/m L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