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揭示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对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取50只SD雄性大鼠,从中随机取7只设为正常对照(A)组,余43只行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造DM动物模型,未成模者为STZ组,成模者用阿朴吗啡(APO)筛选DM性ED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DM性ED对照组、药罗补甫克比日丸(C)组、胰岛素(D)组、联用(E)组,未成ED模者为DM(F)组,共7组。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外周血中性激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A)组、DM性ED胰岛素(D)组、DM性ED联用(E)组、STZ(G)组睾酮(T)水平显著高于DM性ED对照(B)组、DM性ED伊木萨克(C)组、DM(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A)组、STZ(G)组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显著低于DM性ED伊木萨克(C)组、DM性ED联用(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DM性ED对照(B)组、DM性ED补甫克比日丸(C)组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DM性ED胰岛素(D)组、DM性ED联用(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可显著改善DM性ED大鼠睾酮水平,且与胰岛素联用优于单用,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治疗DM性E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LH、FSH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揭示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对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取50只SD雄性大鼠,从中随机取7只设为正常对照(A)组,余43只行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造DM动物模型,未成模者为STZ(G)组,成模者用阿朴吗啡(APO)筛选DM性ED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DM性ED对照(B)组、罗补甫克比日丸(C)组、胰岛素(D)组、联用(E)组,未成ED模者为DM(F)组,共7组。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阴茎组织中NOS含量及外周血中睾酮(T)水平,并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阴茎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A)组、DM性ED胰岛素(D)组、DM性ED联用(E)组、STZ(G)组NOS、T水平显著高于DM性ED对照(B)组、DM性ED罗补甫克比日丸(C)组、DM(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E染色,正常对照(A)组、DM性ED胰岛素(D)组、DM性ED联用(E)组、STZ(G)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结构正常;DM性ED对照(B)组、DM性ED罗补甫克比日丸(C)组、DM(F)组阴茎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平滑肌细胞分布杂乱,内皮细胞明显破坏,胶原纤维大量增生,阴茎间质组织内微小血管管壁变厚,血管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闭塞。结论:维药罗补甫克比日丸与胰岛素联用可显著改善DM性ED大鼠NOS、T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比较治疗后脂溢性皮炎复发率、复发间隔天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血清IL-2、IL-8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痊愈至复发的间隔时间较长(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派瑞松能够明显提高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复发率,可能与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疗效,为PAF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PAF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在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左心室功能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3%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5;P0.05)。治疗3、6和12个月后,小剂量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均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8、5.271、5.688;P0.05)。小剂量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左心房直径(LAD)值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1、-3.509、-3.998;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高于大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P0.05)。治疗1、6和12个月后,小剂量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5、-10.431、-19.113;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够有效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995.
天山林区不同群落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对比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比较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差异,在天山中段北坡林区利用环刀法测定天然林、人工林、林窗草地、草地、林缘灌木林、山前灌木林六种群落类型的森林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容重、含水率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入渗过程的影响,用三种常用模型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分析比较这/min之间,稳定min之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平均入渗率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天然林林缘灌木林窗草地草地人工林山前灌木;(2)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均具有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相同趋势;(3)Kostiakov模型对试验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入渗速率呈正相关,且与初始入渗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的含水率、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入渗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观测与模拟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本文可为天山林区生态水文长期定位观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高产优质甜瓜的有机管理模式,以甜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方式,设3种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施用8次,每次每株750 mL, F1; 施用12次,每次每株500 mL, F2; 施用16次,每次每株375 mL, F3)与2种单株灌水量(果实膨大前按120%日蒸腾蒸发量(ET)灌溉,之后按140%ET灌溉, W1; 果实膨大前按140%ET灌溉,之后按160%ET灌溉, W2),共6个试验处理,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甜瓜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肥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少量多次施用有机营养液可以显著提高甜瓜叶片光合速率,低灌水量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量和中等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可使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少量多次有机营养液施用且相对适宜的水分供给提高了果实品质.回归分析发现,甜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呈指数函数y=0.214e0.18x (R2=0.851)相关.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F3W1处理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果实品质,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可以实现设施有机甜瓜肥水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99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逐渐成为全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人体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紊乱,则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相关文献指出肠道菌群中的梭菌属与肠黏膜完整性、内脏脂肪、免疫稳态、能量代谢、肠蠕动有关。本文总结了梭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在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梭菌属与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三个正常群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的一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HTTLPR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三个民族中没有较大差异,短片段等位基因S有较高的分布频率。X2检验证明,三个民族群体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经分析,维吾尔族的观测杂合度(Hobs)、期望杂合度(Hexp)、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0.4167、0.4845和0.3759;哈萨克族的Hobs、Hexp和PIC分别为0.4141、0.4338和0.3396;蒙古族的Hobs、Hexp和PIC分别为0.4639、0.4386和0.3425。结果可为人类学、法医学鉴定及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9.
AB-8大孔树脂纯化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静态和动态的吸附-解吸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的含量,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总黄酮纯化的影响。结果:AB-8大孔树脂对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的饱和吸附量是25.53mg/g,洗脱率达到98.3%,提取液的pH值对树脂的吸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当pH值为4.08(原液pH值)时树脂吸附能力达到最大。采用0.5mg/mL流速上样,1.2BV 30%和1BV 50%乙醇1.0 mg/mL流速洗脱可较好的分离纯化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结论:AB-8大孔树脂是欧洲鳞毛蕨总黄酮纯化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检测由中国新分离碱性耐热芽孢杆菌[1]产生的粗木聚糖酶的酶活。方法:通过DNS法测定粗木聚糖酶的酶活。结果:实验表明,以橡树木聚糖为底物培养的新分离菌株在30-50℃处理2h酶活不丧失。其中,XJU-1菌株在60、70和80℃时粗酶酶活分别丧失是最初酶活的1.54%、19.09%和72.59%;而XJU-80的粗酶酶活分别是3.59%、26.43%和72.59%。两个菌株产生的粗木聚糖酶的最适pH是7.5-8.0。将该粗酶在pH 7.0-9.0(50℃)处理24h后,酶活几乎均降低最初酶活的18%。结论:由XJU-1和XJU-80产生的木聚糖酶是生化领域有用的嗜碱耐热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