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91.
娇笔石科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笔者等整理浙江的笔石标本时,发现一些娇笔石科的笔石,这些笔石经鉴定有下列四种:1.中国双线笔石Dinemagraptus sinicus Mu et Qiao(新种)2.美丽娇笔石Abr(?)graptus f(?)rmosus Mu3.三枝拟娇笔石Parabrograptus tribrachiatus Mu et Qiao(新属、新种)4.分枝江山笔石Jiangshanites ramosus Mu et Qiao(新属、新种)这些笔石标本大部分是卢衍豪、穆恩之、侯祐堂、张日东、刘第墉等在浙江江山黄泥岗附近的中奥陶统胡乐页岩组中所采得的;小部分是葛梅钰、景延祥、张德明等在浙江龙游志棠附近的胡乐页岩组中采得的。娇笔石科系笔者之一(穆恩之)于1958年创立的。这一科的特征是,两枝的无轴笔石,除了胎管以外,其体壁均已退化,形成网线结构。在创立该科时包括两个属,即双  相似文献   
292.
本文描述的新笔石——多枝中华反向笔石(Sinodiversograptus multibrachiatus gen.etsp.nov.),是最近笔者之一(陈旭)同曹瑞骥、刘第墉、张太荣等同志调查四川北部地层时,在南江县桥亭附近的下志留统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带中采得的。这种笔石的标本很多,保存在风化退色的黑色页岩中。页岩大都变成浅棕色或粉红色,而笔石则保存为黑色碳质薄膜,相当清楚。从一系列不同发育阶段的标本,可以看出此种笔石的发育过程。这种笔石体的发育过程,不论对研究单笔石科的幼枝发育问题,或者对于研究这个新属及其相近的属如反向笔石属(Diversograptus)和捲笔石属(Streptograptus)等的演化关系,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293.
角蒿生物碱及镇痛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为透骨草的主要来源之一,称为“羊角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从其全草分离得到了多种新的单萜生物碱和大环精胺类生物碱,其中单萜生物碱之一角蒿酯碱(incarvillateine),具有很强的镇痛活性,且作用机理不同于吗啡。角蒿酯碱已成为开发新型非麻醉性镇痛新药的重要先导化合物,本文对角蒿的化学成分、镇痛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4.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是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 ,而这种技能的培养光靠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只有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研究型学习才能获得。为此 ,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开展了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1 信息的收集在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 ,无论是选定活动课题还是实施活动计划都离不开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抽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几年来 ,根据活动课题的需要 ,我们指导学生做了以下 6个方面的工作 :1)阅读 主要是由学生按课题研究的要求阅读教…  相似文献   
295.
否定基因――李森科伪科学肆虐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翼之GAO  Yi-zhi 《遗传》2001,23(6):556-338
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李森科(Lysenko)的伪科学对苏联遗传学界进行了近三十年毁灭性的摧残.50年代初,这场风暴开始肆虐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定思痛,我们决不可忘记这场灾难所带来的沾有遗传学家鲜血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96.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诱导和滞育茧的冷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是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重要寄生蜂。田间实验表明,在冀中地区秋季田间条件下,当日平均气温为21.5℃、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33 min时,少数个体进入滞育;当气温降至17.9℃以下、日光照时间缩短到11 h 45 min以下时,全部个体进入滞育。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7~26℃、光照时间10~14 h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在26℃下,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该种天敌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中红侧沟茧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期为低龄幼虫期,以预蛹(茧)进入滞育。低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240天,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冷藏300天,滞育茧仍有81.4%可以正常羽化。本项研究结果为中红侧沟茧蜂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7.
随着人生步入老年,头发逐渐白了,脸上皱纹增加了,眼花了,耳聋了,谁都会说,这就是衰老了。可是要给衰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不是那么容易。 日前看到D.Harman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的"衰老:现象和理论"的报告中,讲述了衰老的定义,今引述于下,供参考。 衰老是使死亡危险增加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变化的累积。这些衰老变化导致两种情况:一是随着生命早期后年龄增长普遍见到的连续性变化;二是与此关连的疾病与死亡机率的进行性增加。衰老变化可以归因于发育、遗传缺陷、环境、病症,以及生而有之的因素即衰老过程,这些方面可能不是互不相关的。 很容易从生命统计数据中得到群体某一年龄个体的死亡机率,可量度该年龄(指生理年龄)人群衰老变化的累积平均数。同时该年龄死亡机率随时间而变化的速度也可量度衰老的平均速度。 群体的死亡机率决定了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ALE-B)。ALE-B是健康、有作为生命时段,即功能性生命时段的粗略量度。 (雨京)  相似文献   
298.
急性弛缓性麻痹聚集病例病原毒力和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脊灰病毒型内重组、位点突变等分子特征与神经毒力的关系,对2002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聚集病例的分离病毒株进行了转基因小鼠(PVR-Tg21 mice)神经毒力实验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测4株分离病毒(均为Ⅱ型脊灰病毒)神经毒力没有明显升高。4株病毒基因全长都是7 439bp,编码区翻译的氨基酸全长2 207aa。4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6208和6235c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Ⅲ型脊灰病毒在3A区重组而来,6209和6236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Ⅰ型脊灰病毒在2C区重组而来。4株病毒在5'非编码区nt481和VP1区的nt2 909两个强减毒位点都发生回复突变,6209和6236两株病毒重组的SabinⅠ的重要减毒位点nt6 203亦发生回复突变。结合神经毒力实验和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脊灰病毒的型别间的重组与神经毒力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可以推论SabinⅢ的nt5 832,SabinⅡ的nt1 450和nt2 386这3个位点可能是毒力相关位点。  相似文献   
299.
从人乳腺癌细胞系B-Cap-37中克隆出Survivin的cDNA,并对其中编码34位Thr的密码子定点突变为Ala的密码子后,经一系列基因操作方法将天然HIV-TAT转导肽的突变体基因HIV-TATm引入Survivin(T34A)基因的5′端,正确构建了表达载体pRSET-B-HIV-TATm-Survivin(T34A),经转化E.coliBL21(DE3)后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占菌体总蛋白的45%。经3.7L发酵罐分批发酵可收获650mg/L的包涵体,经阳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分离和柱上复性与透析,得到纯度达96%以上的可溶性目的蛋白HIV-TATm-Survivin(T34A)。目的蛋白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和人肝癌细胞SSMC-7721作用4h后有在细胞形态上呈现出显著的凋亡特征,而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不敏感,对正常的人内皮细胞系EVC-304未见明显影响。作用24h时MTT法检测显示,120μg/mL目的蛋白对SW1990、B-Cap-37、SSMC-7721和Hela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63%、59.5%和39%,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对最为敏感的SW1990和B-Cap-37以每孔60μg/mL终浓度的目的蛋白作用48h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凋亡率分别为25.6%和19.3%,与对照相比,实验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的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65%以上的癌细胞被阻滞于G1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预示着良好的抗癌前景。  相似文献   
300.
利用RNA干涉文库进行大规模高通量的功能基因扫描,已成为发现新功能基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寻找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新功能基因,根据斯坦福大学公布的与人类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有关基因的基因芯片的分析结果,组建了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RNA限制性干涉文库.该文库包括靶向各类基因的载体,如包括转录因子、各类蛋白激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以及一些未知功能基因在内的225个基因.利用这个限制性RNA干涉文库对控制HeLa细胞增殖的基因进行筛选.并通过WST-1高通量检测,发现了2个同HeLa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CNKSR3(Homo sapiens CNKSR family member 3)和Fosl2 Homo sapiens FOS like antigen 2),并初步证实:沉默CNKSR3会促进HeLa细胞的增殖,而沉默Fosl2则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