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乌龙茶幼龄茶树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树对氮肥的需求不强烈,其新梢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茶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茶树新梢全氮、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碳氮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但施氮并没有影响茶树总碳含量。老叶叶绿素含量、根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新梢总糖含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适度施氮促进根对氮的吸收、老叶叶绿素合成和新梢总糖代谢,过度施氮则相反。新梢生物量与其硝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与根碳氮比和新梢咖啡碱含量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根含氮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新梢硝态氮和氨基酸含量显著负相关。过度施氮造成茶树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度施氮极显著提高了茶树氨基酸代谢水平,使用于茶树生长的碳代谢产物(如总糖)减少,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2.
【背景】茶园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与茶园生境土壤营养循环密切相关,其组成及多样性可以作为健康茶园的一个生物指标。【方法】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检测安溪铁观音种植区不同海拔茶园根际土壤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其多样性,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其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罗检验和冗余分析分别揭示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及细菌群落分布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茶园根际土壤细菌的DGGE结果显示,检测到的14种主要细菌中有11种细菌是不可培养的,3种细菌是可培养的,分别属于根瘤菌属、中华根瘤菌属和苍白杆菌属。聚类分析得到,同一海拔梯度茶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400m海拔处茶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蒙特卡罗检验分析得到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对茶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贡献率为59.6%。冗余分析显示,茶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海拔密切相关。【结论与意义】茶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布与海拔梯度密切相关,考虑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细菌群落对茶园营养循环的影响,在铁观音的健康栽培和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捕食非常重要,但很困难.本研究设计褐飞虱的PCR特异引物,并对利用从稻田66种稻田常见节肢动物中提取的DNA进行了特异性验证,得到褐飞虱的特异引物( Lug-F1a/Lug-R1),在实验室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芥蓝受小菜蛾侵害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昼夜释放节律变化进行了研究.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挥发性物质释放量是未受损的芥蓝的一倍,同时检测到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受小菜蛾取食后的芥蓝,分子量小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昼夜释放节律研究表明,正常芥蓝的不同的挥发物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克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NanosO基因PxnosO启动子,并验证其具有生殖腺特异性活性,以期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或转基因昆虫的构建,为小菜蛾等农业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根据小菜蛾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PCR技术克隆NanosO的启动子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PxnosO-EGFP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细胞转染技术将PxnosO-EGFP和IE1-EGFP表达质粒转入到小菜蛾胚胎细胞系(Px-6)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9)中,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和qRT-PCR技术分别定性和定量分析EGFP基因的表达,验证小菜蛾NanosO启动子的活性。【结果】克隆获得小菜蛾PxnosO (Px004767)启动子区序列,长1 743 bp。对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序列不仅包含启动子共有核心元件TATA box以及上游启动子成分CAAT box和GC box等,还包含有数十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PxnosO启动子驱动下成功地在Px-6和Sf9细胞系中表达外源基因EGFP。【结论】克隆了小菜蛾NanosO基因PxnosO启动子,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其能驱动外源EGFP基因的表达,为分析PxnosO在小菜蛾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和PxnosO启动子在体内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6.
植食者取食诱导植物产生互益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广  尤民生 《生态学杂志》1998,17(6):33-39,27
传统上仅在两级营养水平上研究植物对植食者的防御。也就是说,仅在天敌与植食者或植食者与植物水平上进行研究。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显示植物可以直接影响天敌植食者。研究表明,植食者诱导的植物信号物质可以诱集天敌消灭害虫,当植物被放在这种相互联系中考...  相似文献   
117.
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毒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4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2h,供试植物提取物中的7种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毒杀作用,但毒杀活性较低,其中烟碱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好,累积死亡率为3.33%;假莲翘Duranta repeens乙醇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差,累积死亡率为1.21%;其余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居中,累积死亡率为1.67%-2.78%。因此,毒杀作用并不是供试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18.
土壤中毒死蜱降解菌的诱发和持效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 ,施用毒死蜱 30d后 ,毒死蜱在灭菌土 (S土 )中的降解速度十分缓慢 ,在施过毒死蜱 30d后的土壤 (D土 )中的降解速度非常迅速 ,在未灭菌但未施过毒死蜱的土壤 (CK土 )中的降解速度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说明微生物在毒死蜱的降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说明使用毒死蜱会诱发毒死蜱降解菌的产生。施用毒死蜱 5 0mg·kg-16 0d的毒死蜱在各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施过毒死蜱 30d后的土壤基本相同。 90d后 ,5 0mg·kg-1的毒死蜱在D土中的降解速率依然快于CK土和S土 ,但差别已经缩小。 12 0d后 ,毒死蜱在D土和CK土的降解速率基本相同。施药 30d后 ,分别以 0 1% ,1% ,10 %的D土加入S土 ,毒死蜱在其中的降解速率均比S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9.
鞣化激素是调节昆虫表皮骨化和翅膀发育的一种神经激素, 尽管已经在许多不同种昆虫上克隆了鞣化激素基因, 但是关于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鞣化激素及其基因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两个小菜蛾鞣化激素基因Pxbursα和Pxbursβ (GenBank 登录号分别为KF498645和KF498646)全长cDNA, 其序列长度分别为537 bp和360 bp, 与已报道的其他昆虫的鞣化激素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1%~68% 和37%~57%。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Pxbursα和Pxbursβ均在蛹期表达量高, 而在幼虫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低。以Pxbursα部分序列的双链RNA(dsRNA)饲喂小菜蛾4龄末期幼虫, 发现蛹期Pxbursα的表达受到了显著抑制, 小菜蛾的发育停滞在蛹期而无法正常羽化, 并最终死亡。由此推测, 小菜蛾鞣化激素基因在蛹期的大量表达对其生长发育和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基于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小菜蛾蛋白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苗  成娟  尤民生  杨广  蔡敬轩 《昆虫学报》2009,52(11):1206-1212
本研究以非模式昆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材料, 对比2, 3, 4龄幼虫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 得到24个蛋白质差异点, 从中选取了编号为1111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胶内酶解的多肽进行MALDI-TOF/TOF分析, 获得该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及串联质谱(MS/MS)图谱。将获得的PMF分别用MASCOT和ProFound等常用软件在NCBInr的Metazoa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 匹配结果不理想. 进一步用PMF+MS/MS谱图搜索NCBInr的Metazoa蛋白质数据库, 以及小菜蛾EST数据库。 在NCBInr库中匹配结果为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中的一种假定蛋白GA18218-PA, 而用EST库搜索的结果为家蚕Bombyx mori的ATP合酶的亚基。为验证搜索结果, 将该蛋白质点进行磺基异硫氰酸苯酯(SPITC)化学衍生后de novo测序, 最后确认该点可能为ATP合酶的一个亚基。最后着重讨论了蛋白质的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联合使用, 希望据此选择出最适合于非模式昆虫蛋白质组学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