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樊后保    刘文飞    徐雷  李燕燕  廖迎春  王启其  张子文 《生态学报》2008,28(6):2546-2546~2553
在12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 kg N hm-2 a-1,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2 a的监测和分析发现,经N0、N1、N2、N3处理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平均含量分别为46.47%、46.35%、46.79%、46.6%,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凋落物中的N含量,且随着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凋落物C的分解系数依次为0.739、0.744、0.936、0.708,周转期为4.26 a、4.26 a、3.46 a、4.41 a;而N的分解系数分别为0.458、0.543、0.776、0.565,周转期为6.26 a、5.44 a、3.91 a、5.20 a.N1处理表现出促进N释放的作用,但对C释放影响不明显;N2处理促进了凋落物C、N元素的释放,而N3处理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氮沉降处理也明显降低了凋落物的C/N比,N1、N2、N3处理使C/N比分别比N0下降8.59%、14.20%和17.54%.  相似文献   
52.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和地上-地下相互作用的纽带。本文以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ata)人工林为对象, 通过模拟林冠层氮沉降和林下灌草去除, 设置4种处理, 包括: 对照(CK)、灌草去除(UR)、氮沉降(N)和氮沉降加灌草去除(N × UR)的野外控制实验,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本实验分别于2016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采集0-10 cm层土壤样品, 运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s)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 (1) 10月份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及其他类群土壤微生物PLFAs量显著高于4月份(P < 0.05), 真菌/细菌比值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PLFAs中细菌占优势, 其次为真菌, 放线菌的占比最小; (2)相比CK处理, UR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细菌PLFAs量、革兰氏阴性菌PLFAs量和放线菌PLFAs量有增加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 > 0.05); (3)相对CK, UR、N和N × UR处理降低了4月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H°)和均匀度指数(J), 但提高了10月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4)冗余分析表明, 土壤硝态氮和总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PLFAs在各处理下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短期内林下灌草去除对土壤微生物PLFAs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还不甚明显, 需要长期的监测研究来评估两者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1986例总结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总结1984~2003年间治疗蝮蛇咬伤1986例。方法根据常州市卫生局、常州市科委立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及诊疗规范的临床研究》课题项目要求,经全面系统研究制定提出了蝮蛇咬伤的诊断依据。病情分型标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评估等诊疗规范。结果以规范化诊治蝮蛇咬伤,提高了诊断率与治愈率。结论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发展中国的蛇伤防治事业。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电穿孔结合化学药物进行肿瘤治疗的电化学疗法。电穿孔由于能使细胞膜出现瞬时微孔,从而能大大提高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率、促进了药物等大分子进入细胞。这里利用电穿孔现象结合抗癌药物治疗昆明小鼠身上的S-180肉瘤,从实验数据可看出,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癌症治疗新技术具有易于控制、便于操作等优点,特别适用浅表肿瘤的治疗,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趋磁细菌WD—1的超微结构及批量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趋磁细菌WD-1的超微结构,菌株WD-1的超薄切片清楚地显示了细胞壁(CW)、细胞膜(CM)、细胞内部的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和磁小体(Magnetosomes MS)。建立了菌体和磁小体批量培养和收集的方法,经培养每升培养基可获得135mg干菌体。经SEM能谱分析菌体和磁小都含有Fe、AI、Si、P、S、Ca、Zn等元素组分;菌体和磁小体中铁的含量分别为3.07%和84.57%。  相似文献   
56.
57.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采用负离子模式分析液质数据。结果表明:(1)首次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蒽酮类(芦荟素A、芦荟糖苷A)、色酮类(芦荟新苷D、7-O-甲基芦荟新苷A、altechromone A、芦荟苦素、芦荟新苷G、芦荟新苷C)、α-吡喃酮类(芦荟宁A、芦荟宁B)四类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失去CO2和CO为主,蒽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失去CO为主,色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酯基的水解为主,α-吡喃酮类的裂解途径主要包括己糖苷的裂解、CO2和H2O的丢失等。(2)共检测到168种化学...  相似文献   
58.
在河南汉族中发现了国内首例稀有的JK(a-b-)红细胞血型。家系调查未发现第二例。先证者父母及同胞均为Jk(a+b-)型,丈夫及儿子均为Jk(a-b+)型。四个月后在广东梅县客家人中又发现一例JK(a-b-)型,先证者为一未婚女子。两位先证者血清中均无抗体。到目前为止,JK(a-b-)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2/6391(0.03%)Jk基因频率为0.0202。  相似文献   
59.
<正> 大虎岭林场,位于洛阳地区汝阳县城北二十里大虎岭山。海拔高400—780米,岭北属黄河流域,岭南属淮河流域。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1956  相似文献   
60.
<正> 1983年4月至1984年3月在滇西地区对微小按蚊(广义)Anopheles (Cellia)minimusTheobald进行了调查,该按蚊在芒市的密度最高。其季节消长,无论在人房还是牛棚,从8月开始,虫口密度明显上升,9和10月为高峰,11月急剧下降。牛棚微小按蚊的虫口密度约高于人房的3.5倍。室外居民点附近的土穴,4月份微小按蚊开始出现,6月较多,12月和翌年1—3月消失。 通过调查(表1),胃血沉淀试验说明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