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睡眠中间歇低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患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且伴高血压的51例患者(试验组)及60例健康人进行ACE基因型检测,分析ACE基因型(ID组、II组及DD组)与OSAHS伴高血压患者之间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II和ID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D显著高于I(P<0.01),收缩压、舒张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1),与ID、II基因型对比,收缩压及AHI均显著升高(P<0.05,P<0.01),平均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男患多见(P<0.01)。随AHI增加,D等位基因表达增高,收缩压显著升高,平均SaO2显著降低。结论OSAHS伴高血压患者与ACE基因DD基因型相关,D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OSAHS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越重,血压越高,且男性多发。 相似文献
83.
用商品群作为参考系构建猪的微卫星连锁图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 19头杂种公猪 [皮特兰× (皮特兰×汉普夏 ) ]、5 2头杂种母猪 [Leicoma× (大约克×长白 ) ]及其 332头后代组成的商品群作为参考系 ,选择 172个微卫星标记和 3个Ⅰ类标记 (RYR1、PIT1、PRKAG3)对参考系的个体进行遗传标记分型 ,应用CRIMAP(2 4 )构建猪的整个基因组微卫星连锁图谱。采用多重PCR方法对微卫星标记进行扩增 ,用ABI 377测序仪进行电泳分离 ,应用Genescan 3 0和Genotyper 2 0软件进行基因型检测。 3个Ⅰ类标记用PCR RFLP技术进行分型。CRIMAP程序分析表明 :所构建的猪常染色体性平均连锁图谱的总长度为 2 36 8 7cM ,X染色体的长度为 14 3 10cM ,遗传标记的平均间距为 16 3cM ,亲本的微卫星标记座位的杂合度平均为 0 70。此连锁图谱的构建将为商品猪群的生长、胴体、肉质以及繁殖性状的QTL扫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各科室送检的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分别分离出病原菌1459、1647、17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别为占57.78%、55.43%、54.24%,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占37.97%、39.34%、43.25%,真菌分别占4.25%、5.22%、2.51%。2016-2018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逐年降低,对厄他培南耐药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逐年降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上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降低,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明显升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降低,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不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均不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不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均高度耐药。结论:造成血流感染(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85.
【目的】新城疫(ND)是中国流行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对家禽业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防控是控制ND的重要措施。新城疫病毒(NDV)流行株的遗传演化一直是研究NDV的焦点。本文利用分子信息学手段,通过比较近20年间NDV流行株不同基因型F和HN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频率,解析免疫压力下NDV的演化规律。【方法】利用Lasergene 7.1和MEGA5.1软件,选取本实验室89株NDV分离株,结合从Gen Bank下载的364株NDV流行株以及15株NDV经典毒株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子特征和替代频率分析。【结果】系统发育表明,NDV已经演化为15个基因型。一致性比较显示,NDV流行株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氨基酸)高度同源,而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明显的氨基酸变异积累。NDV基因型的分布与时间、地域密切相关,VII d亚型为中国NDV优势流行株。为评估NDV变异的频率,以Go/GD/QY/1997株(中国较早发生的基因VII亚型)为参照,1997-2015年间NDV的F/HN基因的年平均核苷酸(氨基酸)替代率为2.31×10~(-3)(2.26×10~(-3))/3.37×10~(-3)(2.35×10~(-3))。其中,1997-2001年(未使用基因VII型疫苗)F/HN基因核苷酸年平均替代率为4.72×10~(-3)/8.28×10~(-3);2002-2015年(疫苗使用后)为1.6×10~(-3)/1.84×10~(-3),显示出基因VII型疫苗在控制NDV变异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研制出与NDV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是控制当前NDV变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根据新材料和对以往描述的种的模式材料的研究,认为Protaitzehoia的科级分类位置仍旧属德氏虫科(Damesellidae),将该属转移到鄂尔多斯虫科(Ordosiidae)是不正确的.以往所厘定的有些种可能不能成立.经归并Protaitzehoia目前只包括5种. 相似文献
87.
88.
11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11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成蜂的毒性, 并研究了杀虫剂对其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旨在评估各药剂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的安全性, 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防治过程中杀虫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对阿维菌素最敏感, 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30分别为0.1984和0.1660 mg/L, 其次为氟虫腈(0.2027和0.1903 mg/L)、溴虫腈(0.3069和0.2038 mg/L)、多杀霉素(1.3630和1.0481 mg/L)、杀螟丹(8.1042 和6.7891 mg/L)、高效氯氰菊酯(10.3647和5.8035 mg/L)和丁醚脲(11.5318 和9.9212 mg/L)。经亚致死浓度LC30的阿维菌素、溴虫腈、杀螟丹、丁醚脲、多杀霉素和氟虫腈处理后, 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寿命(1.00~1.67 d)显著缩短, 寄生卵量(0~21.70粒/雌)明显降低, 种群参数(净生殖力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世代平均历期T)明显低于对照(P<0.05)。田间推荐浓度的茚虫威、氟啶脲、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虫酰肼对卷蛾分索赤眼蜂寿命及产卵量均没有不利影响, 但能通过缩短其世代平均历期T, 从而使净生殖力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增加。而经亚致死浓度LC30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 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寿命(3.77 d)显著延长, 寄生卵量(55.47粒/雌)明显提高, 种群参数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果说明, 氟啶脲、茚虫威、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对卷蛾分索赤眼蜂较安全; 丁醚脲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的寄生能力影响极大, 在田间施用时应当尽量避开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的盛发期。 相似文献
89.
90.
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型糖尿病(typeⅠ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约有2%~5%的人患有此种疾病,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从降糖药物到胰岛素,从胰腺移植到胰岛移植,T1DM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胰腺干细胞及其它组织干细胞等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serectingcells,ISC),可望解决移植过程中存在的供体不足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几种ISC的来源和诱导分化途径,分析了各种途径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