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白花泡桐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成年型和幼年型茎切段体外培养时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IAA、CTK和ABA含量测定表明:幼年型材料中内源IAA和CTK的含量在诱导的第2天同时达到高峰,而成年型材料中IAA和CTK含量的高峰则在第4天出现.两种类型切段根原基出现的时间都与其内源IAA和CTK的高峰一致.幼年型材料的内源ABA含量在第4天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成年型材料中内源ABA则逐步下降.成年型和幼年型材料中RNA的变化相同,在诱导的第2天稍有下降,随后显著增加.结果显示,不定根的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2.
本实验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初步探讨β内啡肽(βEP)刺激IL1释放的机制。给正常大鼠静注不同浓度的βEP,血浆IL1活性显著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给正常大鼠静注βEP及LPS,血浆IL1活性显著高于二者的单独作用;将不同浓度的βEP与巨噬细胞一起培养(不加LPS),培养液中呈现IL1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与βEP浓度有剂量效应关系;以低浓度的βEP与巨噬细胞孵育1h后去除βEP,再加入LPS,发现βEP预处理组上清液IL1活性显著高于未加βEP的对照组。结果提示:βEP既能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又能提高巨噬细胞对IL1诱生物LPS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73.
秦玉川  管致和 《生态学报》1995,15(2):128-133
两种叶螨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微气候生态位维的组成由苹果树冠内20个位点的气温、照度和叶片含水一构成。研究表明:(1)温度、照度和叶片含水三者综合作用效应高于各单因子独立效应;三因子中温度与叶片含水量的联合作用效应高于其它因子间两两组合的效应。(2)两种叶螨及其天敌的生态位从6月到8月急剧缩小。叶螨间的生态位在6、7月趋于分离,而在8月份有较多的重叠。山楂叶螨的生态位与各天敌的重叠值较小或分离;苹果全爪螨的生态位在6月与小花蝽的重叠值较高,而在7月与草蛉及捕食螨的重叠值较高。小花蝽的生态位与草蛉、捕食螨的趋于分离;草蛉与捕食螨之间的生态位在7月份有较多的重叠,而在6月是分离的。(3)温度与叶片含水量组合是促成各种群微气候生态位转移的主因.  相似文献   
374.
冷箭竹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90年对冷箭竹(Bashaniafangenia)开花、结实、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复壮等生殖特性进行了观察。冷箭竹开花周期为45-55年,开花持续期约10年,1983年盛花期测定茎秆上着生花序的长度平均为170.8cm,每1茎秆上的小花数为1280.3枚,每朵小花从开放至萎蔫的持续期约6天,花药持续开裂时间为0.77天,花粉生活力达96.7%,柱头承受花粉时间为2.3天,雌蕊子房发育为果实平均为3586粒/m ̄2,未受粉的瘪粒为13994粒/m ̄2。种子生活力为27.6%,种子发芽率为15%-20%,当年生幼苗成活率为76%-93%。  相似文献   
375.
广东省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区划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59—1976年,我们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对广东省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生态和对农林业的为害以及防治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大量标本和资料。本文仅就其地理分布、区划  相似文献   
376.
过去30年,毛乌素沙地采取飞播、禁牧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进行荒漠化治理,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植被恢复后,土壤多功能性的变化情况仍不明晰,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同期建植的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3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平均值法量化了林地土壤多功能性并分析二者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3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存在显著差异(黑沙蒿林地>北沙柳林地>柠条锦鸡儿林地),黑沙蒿和北沙柳林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土壤多功能性无显著差异,但高于柠条锦鸡儿林地;(2)黑沙蒿林地土壤微生物Chao 1指数、物种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柠条锦鸡儿林地,柠条锦鸡儿林地土壤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类林地,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网络拓扑性质(节点、边、边密度)及柠条锦...  相似文献   
377.
多维营养生态位由红星苹果叶片的10种无机营养元素组成。利用树冠不同部位各营养元素含量和各物种主要活动位点构成的矩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建立各物种的多维营养生态位。针对各物种营养生态。位在时间维上的变化,进行了生态位胀缩和中心转移分析。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使10个营养维降为两维规范空间PCⅠ和PCⅡ。PCⅠ代表了综合主成分;PCⅡ代表了不同营养成分的特殊作用。(2)两种叶螨间的营养生态位在生长季中期较相似,而在前后期有较大差别;捕食螨的营养生态位与叶螨的近似,而草蛉、小花蝽的营养生态位与秀线菊蚜的近似。(3)各物种的营养生态位都沿时间维进行胀缩与中心转移。  相似文献   
378.
利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Ⅰ型特异单克隆抗体H_(19)致敏Sepharose 4B-CNBr,从感染重组病毒BP38Ⅱ的昆虫细胞中提纯鸡马立克氏病毒pp38基因重组产物,获得良好效果。提纯的蛋白质在SDS-PAGE中表现出一条分子量约为38kDa的蛋白质条带,在免疫印迹试验中该蛋白质条带也能被单克隆抗体H_(19)识别。利用该提纯的重组pp38免疫小鼠,所制备的小鼠抗血清在免疫荧光染色试验中不仅能与感染重组病毒的昆虫细胞Sf9反应,也能和Ⅰ型MDV型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379.
白银市沿黄高扬程新灌区粮田生态效能的研究芦满济,秦亚南,李大祥,王东晖(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兰州730070)EcologicalEfficiencyofHigh-LiftIrrigatedFarmlandalongYellowRiverBankso...  相似文献   
380.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成熟种子经常现消毒后,播于MS0培养基中。一星期时种子开始萌发,待苗长至4~5cm时,剪成0.5cm左右的小段,每段带一个节,接种于MS+4mg/LBA的培养基上,诱导腋芽产生丛生芽。当丛生芽长至3~4cm高时,剪成单株转至MS+1.5mg/LIBA的生根培养基上,6d时可见不定根出现。分别取培养0、2、4和6d的试管苗下端Icm左右长的茎段为材料,进行内源激素的测定。内源IAA、ZT和ABA的分离、提取参照丁静等的方法「植物生理学通讯,回979(2):27」,用日本岛津*O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