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生物有机肥对板栗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在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沙坪村板栗园,设置对照、施用复合肥和施用生物有机肥3个处理,于板栗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并运用Biolog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Shannon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复合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糖类和多聚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增强,而施用复合肥处理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较弱.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和氨基酸类.  相似文献   
35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冠心病风险指数显著增加,但机制不清楚。巨噬细胞功能紊乱是促进AS斑块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巨噬细胞功能的直接影响,为甲减相关AS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巨噬泡沫细胞模型,并观察不同浓度甲状腺素(thyroxine,T4)对巨噬泡沫细胞功能的改善效应。分别采用MTT法、划痕实验、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功能及细胞衰老情况;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参与巨噬细胞增殖、迁移等过程的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oxLDL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其衰老及分泌TNF-α、MCP-1和IL-1β,而T4可浓度依赖性逆转oxLDL对巨噬细胞上述功能的影响;oxLDL可使巨噬细胞磷酸化FAK蛋白表达上调,而T4可浓度依赖性降低FAK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述结果提示,T4可呈浓度依赖性地调控巨噬细胞增殖、迁移、衰老及炎性因子分泌等功能。  相似文献   
353.
花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1植物名称花烛(Anthuriumandraeanum),别名红掌、安祖花。2材料类别叶柄、叶片。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NH4NO3改为412mg·L-1(单位下同),FeSO4·7H2O改为9.3],简称ZS。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1)ZS+6-BA4。芽分化培养基:(2)ZS+6-BA1+KT1;(3)ZS+6-BA2;(4)ZS+6-BA0.5+KT0.1;(5)ZS+6-BA0.5。诱导生根培养基:(6)1/3ZS+IBA0.5。以上培养基均加0.65%琼脂,3%蔗糖(根培养为2%),pH5.8~60。培养温度28~30℃,光照度1000~1500lx,光照10~12h·d-1。4生长与分化情况4.1…  相似文献   
354.
陈妍  宋豫秦  王伟 《生态学报》2018,38(7):2384-2394
作为草地资源大国,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草场退化形势。掌握草场植被盖度的历史演变趋势,是草场退化驱动力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基础。目前已有研究多以参数回归方法估算植被盖度,但并未充分考虑其苛刻的使用条件。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及地面植被盖度监测资料建立非参数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与传统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应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算近10年来布尔津县草场植被盖度的变化趋势,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很难满足其基本的统计学假设条件,而随机森林模型不但无需进行假设条件检验,而且预测的准确性也优于以往普遍应用的线性模型。基于Landsat ETM+标准数据得到的反演结果较之TM和OLI数据普遍偏小,地表反射率数据虽然可以大幅降低传感器不同对反演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但结果仍存在约±10%的不确定性。涉及的草场类型众多,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后续研究需要分别计算其植被指数,并尽量减低传感器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55.
为明确脱甲河溶存CH4关键产生途径,明晰水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为小流域CH4排放估算和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CH4浓度和传输通量,研究了周年内脱甲河4级河段(S1~S4)水体CH4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溶存CH4关键产生途径,分析了溶解CH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水体pH均值为(7.27±0.03),各河段四季差异均显著;溶解氧(DO)在0.43~13.99 mg·L-1内变化,S1河段DO浓度最高且夏、秋季差异显著,其他河段均为冬与春、夏、秋季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范围是0.34~8.32 mg·L-1,由S1至S4河段总体呈递增趋势;水体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范围分别是17~436 μS·cm-1和-52.30~674.10 mV,各河段差异明显;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浓度分别在0.30~1.35(平均0.90±0.10) mg·L-1和0.82~2.45 (平均1.62±0.16) mg·L-1内变化.溶存CH4浓度和传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5.28 (平均0.46±0.06) μmol·L-1和-0.34~619.72 (平均53.88±7.15) μg C·m-2·h-1;均存在时空变化且变异规律相似,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S2>S3>S4>S1.通量与水体铵态氮和DO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各级河段均以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为主导,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乙酸发酵途径产CH4贡献率以S1河段最高(87%),其次为S4(81%),S2、S3分别达到78%和76%.溶存CH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均值分别为-41.64‰±1.91‰、-14.07‰±1.06‰和-26.20‰±1.02‰,溶存甲烷δ13C与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传输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6.
为明确脱甲河溶存CH_4关键产生途径,明晰水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为小流域CH_4排放估算和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CH_4浓度和传输通量,研究了周年内脱甲河4级河段(S_1~S_4)水体CH_4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溶存CH_4关键产生途径,分析了溶解CH_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体pH均值为(7.27±0.03),各河段四季差异均显著;溶解氧(DO)在0.43~13.99 mg·L-1内变化,S_1河段DO浓度最高且夏、秋季差异显著,其他河段均为冬与春、夏、秋季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范围是0.34~8.32 mg·L-1,由S_1至S_4河段总体呈递增趋势;水体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范围分别是17~436μS·cm-1和-52.30~674.10 mV,各河段差异明显;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浓度分别在0.30~1.35(平均0.90±0.10)mg·L-1和0.82~2.45(平均1.62±0.16)mg·L-1内变化.溶存CH_4浓度和传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5.28(平均0.46±0.06)μmol·L-1和-0.34~619.72(平均53.88±7.15)μg C·m-2·h-1;均存在时空变化且变异规律相似,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S_2>S_3>S_4>S_1.通量与水体铵态氮和DO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各级河段均以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为主导,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乙酸发酵途径产CH_4贡献率以S_1河段最高(87%),其次为S_4(81%),S_2、S_3分别达到78%和76%.溶存CH_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均值分别为-41.64‰±1.91‰、-14.07‰±1.06‰和-26.20‰±1.02‰,溶存甲烷δ13C与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传输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7.
目的:探讨积雪草甙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VEGF、bF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后,根据是否进行积雪草甙干预而分为两组,应用积雪草苷进行干预后,HE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干预后的24h、48h以及72h时,应用TUNEL技术对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积雪草甙干预的乳腺癌MCF-7细胞出现空泡、胞质外溢以及胞核皱缩等细胞凋亡现象,大量癌MCF-7细胞发生破碎死亡;(2)TUNEL技术法检测结果证实积雪草甙能够提高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3)积雪草甙干预的MCF-7细胞VEGF阳性表达和bFGF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雪草甙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积雪草甙不仅能够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而且能够降低VEGF和bFGF表达。  相似文献   
358.
中医药具有精准医学的核心"个体化诊断和治疗"要素。基因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基于体质的精准预防、个体化诊断与药物、针灸治疗、药物复杂性、包括中医药干预人体微生物环境等方面已经有较多应用。这与精准医学通过分析人群基因信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针对相关靶点开发药物的方法及目标相匹配。未来将在整合各组学技术、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等方面应用于中医药精准医学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及精准治疗的目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59.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而淋巴转移是大多数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CC趋化因子配体21 (CC chemokine ligand 21,CCL21) 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7型 (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7,CCR7) 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CCL21主要由淋巴内皮细胞产生,其与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 和T细胞等表面CCR7的相互作用是免疫细胞淋巴迁移及淋巴结归巢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表达CCR7的肿瘤细胞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机制进入淋巴管进行淋巴转移。如何靶向CCL21/CCR7轴,既能抑制淋巴转移,又不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重要议题。文中将对CCL21/CCR7轴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作为靶点治疗肿瘤转移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为靶向CCL21/CCR7信号轴治疗肿瘤转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0.
惠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惠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好招楼和蟹洲湾两区域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两区域均有49种植物,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1种,好招楼和蟹洲湾分别有外来入侵植物12和16种,占植物总种数的24.49%和32.65%。其中,在好招楼分布较广的种类有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 Poir.)、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等,在蟹洲湾分布广泛的种类有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及胜红蓟等。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原产美洲,其中14.29%作为有用物种有意引入,61.90%随货物和运输工具无意引入,23.81%随风和水流自然传入。外来入侵植物对红树林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对保护区的景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有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