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81.
GnRH相关肽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细胞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特异性抗GnRH相关肽(GAP)N端11个氨基酸的抗血清和六种垂体前叶激素的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观察GAP在大鼠垂体前叶细胞的定位。结果发现,GAP样免疫反应性物质存在于LH细胞和FSH细胞,而未见于GH、PRL、TSH和ACTH细胞。本文首次证明GAP存在于正常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为GAP调节LH和FSH的分泌提供了形态学证据;也支持GAP的功能序列在其分子的N端,或GAP进一步裂解出N端片段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取食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叶以及取食一段时间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对棉铃虫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转双价基因棉叶和常规棉叶饲喂4龄棉铃虫幼虫5 d,比较考察了棉铃虫的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另外分别考察了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棉叶1 d及3 d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取食常规棉花叶片5 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持续升高;而持续取食转基因棉叶5 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取食转基因棉花叶片1 d后,取食常规棉叶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换取常规棉叶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而棉铃虫在取食3 d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活性却一直保持较高。可见,棉铃虫在取食转基因棉花后,其羧酸酯酶活性可以被诱导,这应与棉铃虫对转基因棉的抗性及防御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3.
苔藓植物是体型较小的高等植物,分布广泛.苔藓植物的识别主要基于配子体的色泽、叶排列、叶形、叶细胞结构特点等形态结构资料以及配子体生长的生境、基质等环境特征,也适当考虑孢子体形态、结构等特征.重点对北京城区常见的苔藓植物做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在识别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4.
本文建立了积雪草总苷转化产物中积雪草酸B单葡萄糖苷、羟基积雪草酸单葡萄糖苷和积雪草酸单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Welch Materials,XB-C18(250 mm×4.6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4 mmol/Lβ-CD溶液(1~15 min:26∶74;15~45 min:28∶72;45~60 min:29∶71,磷酸调节至pH 2.8)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4 nm的方法。积雪草酸B单葡萄糖苷、羟基积雪草酸单葡萄糖苷和积雪草酸单葡萄糖苷依次在0.6~6.0μg、1.24~12.4μg和1.34~13.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335.19X-4.7855(r=0.9999)、Y=303.61X-15.208(0.9998)和Y=281.77X-16.357(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依次为97.59%、100.19%和100.33%,RSD分别为1.70%、0.91%和0.45%。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积雪草总苷转化产物中积雪草酸B单葡萄糖苷、羟基积雪草酸单葡萄糖苷和积雪草酸单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5.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6.
地形对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巍巍  管东生  王刚 《生态学报》2012,32(23):7440-7451
目前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中的地形校正主要是校正地形变化对地表反射率的影响,较少考虑地形起伏引起的像元面积与实际地表面积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导致植被生物量估算结果的偏差.在生物量遥感反演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面积计算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建立了生物量地形校正模型,定量分析和讨论了地形起伏对广州市植被类型面积提取和生物量准确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校正前后全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灌木林和园地面积分别增加6.18%、3.70%、2.86%、1.92%和1.29%;在综合分析区域生物量遥感反演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的各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模型均具有较高精度,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者超过0.9,可以满足生物量反演的要求;全市植被生物量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像元实际代表的林地(阔叶林和针叶林)平均生物量为61.86t/hm2,高于珠三角区域生物量平均值,但与亚热带林的顶级群落生物量水平有较大差距,林地生物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经过校正地形变化引起的像元面积和实际地表面积差异对生物量提取结果的影响后,植被总生物量比校正前增加了5.82%,5种植被类型的总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阔叶林、针叶林、草地、灌木林和园地分别增加了7.74%,4.76%、3.34%、2.50%和1.58%.与其它的表面积计算模型相比,利用的像元地表面积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生物量遥感估算中地形校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7.
抗菌肽临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是生物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存在于所有种类的生物中。目前已发现的抗菌肽超过2 000种。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包括多药物耐受微生物),而且这种作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这些特点使抗菌肽具有成为抗感染药物的重大潜力;但抗菌肽的临床应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抗菌肽大量生产、体内稳定性、微生物耐受等。对抗菌肽临床应用面临的问题及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抗菌肽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8.
目的:了解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找出心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探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4月心内科802例住院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对802例目标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与抑郁、多疑、恐惧紧张、绝望与悲哀;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患者自身疾病、经济状况、环境等。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问较为严重,通过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治疗心内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的健康,保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分期及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将74例81膝骨性关节炎应用自行设计的关节镜下分级方法分为4级,并分别手术进行术后疗效观察。结果:1级21膝,优良率100%;2级23膝,优良率78.26%;3级25膝,优良率56%;4级12膝,优良率33.33%。结果 Wilcoxon秩检验,T=4.84,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分级,对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差异显著。有助于手术适应症掌握,规范程序,避免手术盲目性及不必要损伤。  相似文献   
190.
目的:研究芪丹通脉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移植组,益气组,活血组。芪丹通脉片组,各组大鼠灌服中药14天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经尾静脉注入D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天后取缺血部位的心肌,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计算出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行冰冻切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IO阳性细胞;4周后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变化速率(+LV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芪丹通脉片组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每克心肌所含有的DIO阳性细胞数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冰冻切片镜下观察,芪丹通脉片组阳性细胞数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检测示:芪丹通脉片组MAP、LVPSP、+LVdp/dtmax、-LVdp/dtmax较益气组、活血组、单纯移植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趋化迁移的作用,益气与活血中药配伍应用优于单纯益气药或活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