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Pseudomonas sp. RT-1是从低温环境下分离的低温脂肪酶产生菌,对该菌产生的胞外脂肪酶(PL-1)进行纯化,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Pseudomonas sp. RT-1的发酵上清液经60%(NH4)2SO4沉淀、12~14000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WCO)透析袋透析、Sephadex G75分子筛和超滤浓缩后,得到了电泳纯的P-L1。SDS-PAGE电泳估算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4.43×104。对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PL-1是低温碱性脂肪酶且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较好。10~40℃内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18℃;0~50℃该酶的稳定性较好,当温度超过50℃时则容易失活;最适作用pH为10.2,且pH在9~11时较稳定;该酶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较好,10mmol/L的Ca2+、K+、Na+和Fe3+对PL1的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其中Ca2+促进作用最大,提高了146.07%,而10mmol/L的Cu2+、Co2+、Mn2+、Mg2+、Zn2+、Ba2+和Al3+对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Al3+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了98.55%;PL-1对C链长度小于或等于12的短链脂肪酸形成的甘油三酯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1mmol/L的去氧胆酸盐(desoxycholate)和0.01%的Triton X100对酶活力具有提高作用,分别提高了30.74%和11.83%;0.01%的SDS和Tween-80、1mmol/L的EDTA和尿素对酶活都有抑制作用,其中EDTA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了80%。  相似文献   
442.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建立Wistar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UC)模型 ,探讨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和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饮用Dextransulfatesodium (DSS)水溶液 ,复制UC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即模型组 :每天饮用生理盐水 6ml(简称M) ;锌治疗组 (Zn组 ) :每天 2次灌肠给予硫酸锌 180mg kg ;硒治疗组 (Se组 ) :每天给予硒力口服液 (含硒 6 0 μg ) 6ml;锌 +硒治疗组 :(ZS组 )每天给予上述剂量硫酸锌 硒力口服液 6ml;均给予 15d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每天饮用生理盐水 6ml。用微量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各组外周血NK细胞活性。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结肠粘膜锌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结肠粘膜硒含量。结果 DSS所致大鼠UC模型简单易行 ,与人类病变相类似。模型组外周血NK细胞活性较正常组降低 (P <0 0 5 ) ,经硒治疗后则有明显回升 (P<0 0 5 )。应用锌、硒治疗后结肠粘膜局部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经硒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 ,微量元素 (锌和硒 )对UC动物模型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43.
实验中发现了神经起步点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簇放电节律--阵发周期1节律。其特征如下:连续周期1放电与休止期(quiescence)轮流出现;非周期性,连续放电持续期、连续放电次数以及休止期有较大变异性;位于周期1节律和静息状态之间。具有较长周期的伪单色噪声激励的FHN(FizHugh-Nagumo)模型可以产生类似的阵发周期1节律。模型和实验中的阵发周期1节律的统计特征、变化规律和所处的参数区间相类似。这表明:阵发周期1节律是由与伪单色噪声类似的长时程振荡激励引起的。  相似文献   
444.
采用甘肃和陕西省的花蝇科植种蝇属四新种和二新记录,分别为瘦林植种蝇Botanophila angustisilva sp.nov.,分布于陕西省周至厚畛子,甘肃省县邱家坝,该种近似林植种蝇Botanophila silva(Suwa 1974),但新种雄前中鬓1-2对,背侧片无小毛;前缘刺缺如:股节和胫节黄色;第五腹板侧叶基半部具4-5根栉状粗鬓,其端半部具两根长鬓,肛尾叶和侧尾叶均细长,肛尾叶正中突较长等不同,龟叶植种蝇Botanophila chelonocerca sp.nov.,分布于甘肃省舟曲沙滩林场,康县清河,宕昌黄家路林场,该种近似于棘腹种植蝇Botanophila spinisternata (suwa,1974),但新种雄性触角芒为羽状,侧彦为触角宽的2倍,足全黑,后胫前背鬓2,肛尾叶的正 较长,末端呈菱形,侧尾叶较宽,端部圆,且向前方弯曲等不同,妙钳植种蝇Botanophila sanctiforceps sp.nov.,分布于甘肃省县邱家坝石崖子梁,该种近似于苦荬植种蝇Botanophila sonchi (hardy,1872),但新种雄颊高为眼高的1/7,前中鬓呈体毛状;前缘基鳞黑色;肛尾叶的正中突分叉等不同,拟暗植种蝇Botanophila subobscura sp.nov.,分布于甘肃省县邱家坝石崖子梁,该种近似于暗植种蝇Botanophila obscura (Zetterstedt 1845),但新种雄下眶鬓6-7对;背侧片具毛;第五腹板侧叶基部外侧具许多长鬃毛,肛尾叶正中突较长,同其下方的正中突略等长,肛尾叶后面的小叶和基缘均呈角形,侧尾叶后面观较宽,侧观观其端半部较长,后阳基侧突无毛等不同,中国新记录种为端栉植种蝇Botanophila guinlani(Ackland 1967),分布于云南省泸水片马;圆门植种蝇Botanophila rotundivalva(Ringdahl 1937),分布于陕西省留坝大洪渠,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45.
运用Grimelius银染法对菲牛蛭(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消化管内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进行观察,并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统计其分布密度。消化管除食道外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细胞染棕色或黑色;嗜银细胞基本位于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内,主要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和长条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胞突明显,细胞内可见黑色分泌颗粒。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为颚片最高,嗉囊次之,直肠最低,食道内未检测出嗜银细胞。消化管各段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可能与其食性和消化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6.
目的评价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常规护肝(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0.1 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空腹血糖(FBG)及血脂(TC、TG、HDL、LDL),检测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B超下脂肪肝影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LT、AST、GGT、FBG、TC、TG、LDL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GGT、TC、TG、LDL也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内毒素、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TNF-α、CRP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B超分度变化有明显改善(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降低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CRP水平,改善其肝功能、血脂及脂肪肝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47.
目的评估在用抗生素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过程中,使用定君生胶囊补充阴道乳杆菌在促进感染治愈,预防并发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开展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组中100名患者口服盐酸多西环素同时阴道补充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每天1粒共10d,对照组127名患者仅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计算治疗期间以及复查前停药阶段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停药满14d后解脲支原体治愈率以及被治愈患者停药满3个月内解脲支原体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停药14d后解脲支原体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8.0%vs 77.2%,P=0.035),同时,治疗期间和复查前停药阶段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较低(8.0%vs 18.9%,P=0.019),但两组停药满3个月内解脲支原体感染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8.9%vs 16.1%,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同时阴道补充乳杆菌有利于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治疗和停药期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8.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dauricus)是国内研究冬眠生理学的主要模式动物,且日益为医学研究所关注。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种群具有明确生活史特征,是相关研究的理想对象,但以往研究中,达乌尔黄鼠实验室条件下繁殖成功率及后代成活率均很低。本研究通过采取丰富饲料种类、雄性出眠后的暖温暂养、“双笼配对”等措施,对实验室条件下越冬达乌尔黄鼠进行配对,从21对动物中成功繁殖出18窝子代,繁殖成功率85.7 %。78只子代饲养至3月龄,仍有67只存活,存活率为85.9 %。通过本实验,得出改进达乌尔黄鼠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的主要措施如下:(1)繁殖期母鼠及发育期幼鼠,除饲喂标准大鼠饲料外,适量添加幼犬粮、胡萝卜,以补充营养;(2)出眠的雄性达乌尔黄鼠放入18℃房间暂养2周,有助于其性腺发育,促进繁殖成功;(3)“双笼配对”能有效地降低外界干扰,减少动物的杀婴行为。    相似文献   
449.
中国棘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琦  杨明 《昆虫学报》1998,41(1):98-102
中国棘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薛万琦杨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沈阳110034)1994-05-30收稿,1995-10-10收修改稿·98·棘蝇属PhaoniaR.-D.是蝇科中的大属,世界性分布,但南极和北极附近以及远离大陆的岛屿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4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蛋白质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高蛋白组(1.5 g/kg/d蛋白、总热量上调10%)、中蛋白组(1.2 g/kg/d蛋白、总热量上调10%)、低蛋白组(1.0 g/kg/d蛋白、总热量上调10%),各为4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痰液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情况、肺部感染情况、血糖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高蛋白组、中蛋白组的痰液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高于低蛋白组,且高蛋白组高于中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中蛋白组的肺部感染率低于低蛋白组,且高蛋白组低于中蛋白组(P<0.05)。治疗后,高蛋白组、中蛋白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低于低蛋白组,且高蛋白组低于中蛋白组(P<0.05)。治疗后,高蛋白组、中蛋白组的总白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高于低蛋白组,且高蛋白组高于中蛋白组(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