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建立两斑块的单种群扩散系统,主要研究扩散对其中受污染的斑块上种群生存的影响.文中所考虑的是污染斑块上外界毒素的输入量存在极限值的情形,得到如下结论:无扩散时,若此极限值超过某一定值,则污染斑块上的种群趋于灭绝;扩散存在且两斑块上种群的扩散系数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则可使该系统的种群永久生存或灭绝.  相似文献   
2.
突触前释放的多巴胺以容积式释放(volume transmission)来传递多巴胺信号,而碳纤电极(carbon fiber electrode,CFE)所记录的胞外电化学信号是大量多巴胺分子氧化电流的平均统计结果。这些特征为使用Monte Carlo方法来直观而细致地描述多巴胺在胞外“自由行走”的行为提供了可能。作者尝试使用Monte Carlo建模的方法来研究动作电位(AP)刺激的频率对纹状体内多巴胺浓度([DA])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实验记录多巴胺信号相比,在生理强度(低频≤20 Hz,或≤12个 APs高频 80 Hz)刺激模式下,基于单一囊泡库的突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验结果。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大脑神经网络结构等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研究说明,Monte Carlo模拟为研究大脑内多巴胺信号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对抑制性突触耦合的混沌Chay神经元的同步模式被研究。结果表明当耦合强度超过临界值时,两抑制耦合的混沌Chay神经元能达到反相的同步。与此同时,两混沌的神经元变为周期而不是原来的混沌运动。然而,如果考虑耦合神经元信息的传导时滞,在有效的时滞下,两个耦合神经元的在相簇同步能增加。在相簇同步窗口的大小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结果对于我们理解神经元集群的运动是一个指导。  相似文献   
4.
实验中发现了神经起步点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簇放电节律--阵发周期1节律。其特征如下:连续周期1放电与休止期(quiescence)轮流出现;非周期性,连续放电持续期、连续放电次数以及休止期有较大变异性;位于周期1节律和静息状态之间。具有较长周期的伪单色噪声激励的FHN(FizHugh-Nagumo)模型可以产生类似的阵发周期1节律。模型和实验中的阵发周期1节律的统计特征、变化规律和所处的参数区间相类似。这表明:阵发周期1节律是由与伪单色噪声类似的长时程振荡激励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神经起步点自发放电的分叉和整数倍节律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在实验性神经起步点发现了放电峰峰间期序列随细胞外[Ca^2 ]变化产生的加周期分叉和整数倍节律。并用确定性Chay模型和随机Chay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从模拟实验结果的角度看,加周期分叉过程遵从Chay模型决定的确定性机制,随机因素对其有影响但影响较小;而在相应的参数区间,整数倍节律则是在随机因素驱动下产生,是随机共振现象,是由确定性机制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实验性神经起步点放电节律的分叉和随机共振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受确定性机制和随机因素共同影响。但在不同参数区间,随机因素对神经放电节律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神经放电序列模式识别的一种新方法。首先,把放电序列用阶梯状的响应函数来表示,然后定义了其一阶、二阶形式导数以及形式积分。这三个特征量均有着不同的几何和物理意义,因此采用这三个特征量来刻画神经放电序列的模式,就可以较全面地表示其特征。对神经放电序列的重构也表明通过这几个特征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序列中所包含的信息。作为应用例子,这种量化方法用来研究冷热感受器模型所产生的放电模式,结果表明它能够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放电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