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71.
【背景】大小蠹属昆虫是重要的林木害虫,我国口岸有多次截获记录,确定大小蠹的来源地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小蠹的检验检疫工作。【方法】测定了5种高风险大小蠹(红脂大小蠹、红翅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落叶松大小蠹和间大小蠹)共12个样本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Ⅰ基因(COⅠ)的部分序列。【结果】利用巢式PCR技术,在不同种类的大小蠹样本中均获得了530bp的靶标片段,比对分析显示,不同种大小蠹之间的COⅠ序列差异显著,同种大小蠹不同个体之间的COⅠ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大小蠹可以明显分为2支,其中,间大小蠹单独为一分支,另一分支由红脂大小蠹、红翅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和落叶松大小蠹组成;同时,同种大小蠹不同个体的来源情况在进化树中有一定体现。【结论与意义】COⅠ基因可以较好地反映样本的来源地,对今后制定大小蠹的具体检验检疫措施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2.
为了弄清不同闽产李(Prunus salicina)果实氨基酸含量、组成及营养价值,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对不同李果实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李果实含有18种蛋白质氨基酸和3种非蛋白质氨基酸。田黄李的牛磺酸含量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6.54 mg/100 g和496.14 mg/100 g;皇后李的鸟氨酸、药用氨基酸、酸味氨基酸含量以及特殊功效蛋白质氨基酸的比重均最高分别为0.36 mg/100 g、364.67 mg/100 g、298.28 mg/100 g和73.45%;早熟胭脂李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7.98 mg/100 g;大胭脂李的支链氨基酸含量最高为46.77 mg/100 g。李果实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根据不同的开发利用目标选择合适的品种。  相似文献   
573.
云瑞甘蔗创新亲本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基础杂交以种质创新为主,是甘蔗育种的基础和前提。为建立规范的云瑞甘蔗亲本抗旱性鉴定方法,并对所创造的具有新血缘的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评价。以36份云瑞创新亲本为研究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两个处理,测定水胁迫下甘蔗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荧光参数等12个性状指标,结合抗旱系数DC、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主成分、隶属函数、聚类以及灰色关联度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适宜指标。结果表明:干旱对甘蔗亲本各指标有极显著影响,配对处理t检验各指标处理间P=0.0001,所选指标对干旱胁迫响应较敏感;主成分分析表明7个主成分可代表甘蔗亲本抗旱性89.268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可概括为光合作用因子、水分利用因子和生理调控因子3类;系统聚类分析将36份亲本材料划分为高度抗旱型(Ⅰ)、中高度抗旱型(Ⅱ)、中度抗旱型(Ⅲ)、低度抗旱型(Ⅳ)和敏感型(Ⅴ)5类,所占比例分别为25%、25%、25%、13.9%、11.1%,筛选出云瑞14-195、云瑞15-88、云瑞11-98、云瑞11-256、云瑞15-158、云瑞14-78、云瑞13-26、云瑞12-137和云瑞15-73共9份抗旱材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质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自由水/束缚水等是甘蔗抗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可有效评价甘蔗种质抗旱性。为建立云瑞甘蔗亲本规范的抗旱鉴定体系,大规模筛选抗旱甘蔗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4.
烟粉虱对寄主的选择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新城  任顺祥 《昆虫知识》2007,44(4):566-57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对寄主植物选择行为的实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是通过植物广谱的绿色气体识别植物材料,并进一步受到绿色的诱导。通过烟粉虱在适宜与非适宜寄主植物上滞留时间的差异,可以看出烟粉虱是通过口针刺探的寄主评估过程逐渐实现寄主偏好性的,存在一个短的时滞。综合来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是通过嗅觉、视觉和味觉共同参与的一个决策过程,以寄主植物的气味、颜色和质量为线索,逐步定位到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因此在寄主选择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575.
报道中国泰州口岸首次截获来自巴布新几内亚海湾的检疫害虫黄唇树白蚁Glyptotermes xantholabrum Hill,描述黄唇树白蚁的形态特征,与近似种的区别和生物学特性,同时探讨该虫的检疫方法。  相似文献   
576.
植物体内成分是实时反映其生理状态的最直接指标,是其遭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激状态的体现,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抗逆亦由代谢的重置与调控得以实现。内生菌可以自身细胞功能或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代谢,其自身可产生独特的、显著区别于宿主的代谢成分参与抗逆;而宿主内环境的长期“驯化”亦可改变内生菌的表型和代谢。较全面地分析了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抗逆在代谢层面的相互作用,旨为同一领域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7.
【背景】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生物除磷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且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近年来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虽然有一些聚磷菌被筛选获得,但它们的除磷效率不高,其除磷条件尚需优化。聚磷菌的固定化及回收利用也亟待研究。【目的】分离筛选并鉴定高效聚磷菌株,优化除磷环境条件,研究吸附材料对所筛菌株除磷的影响,为聚磷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筛选方法获得高效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Design和响应面分析优化除磷条件;通过测定海绵、无纺布和聚氨酯泡沫对聚磷菌的吸附作用评估该材料的固定化效果。【结果】从连云港市某磷矿厂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聚磷细菌P49,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优化后的最佳除磷条件为pH 6.8、温度31℃、装液量30.2%,在此条件下P49除磷率可达80.43%;应用聚氨酯泡沫的吸附效果优于海绵和无纺布。【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P49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可为生物除磷提供微生物资源,用聚氨酯泡沫吸附可实现对该菌株的固定化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78.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杨树遗传转化技术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属树种是农杆菌的天然寄主之一,但木本植物一般再生能力较差,如何提高杨树的遗传转化频率就成为目前研究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杆菌介导杨树遗传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我们的实际工作对农杆菌的遗传转化原理、转移方法、以及影响农杆菌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全新而深入的论述,并针对如何提高木本植物的转化频率,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9.
2011年7,2012年7月和10月在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号宁波滑蜥标本,系河南蜥蜴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580.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耐受血清补体杀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表达不同血型抗原的肿瘤细胞与添加同血型血清的培养基孵育,获得耐受血清杀伤的肿瘤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肿瘤干细胞,对耐受血清杀伤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分别提取mRNA,进行反转录PCR,检测肿瘤干细胞干性标志物和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情况;干扰补体调节蛋白,检测肿瘤细胞对血清补体的杀伤情况。结果:对分别表达血型抗原A、B和H的HT-29、KATOⅢ、MCF7肿瘤细胞均获得耐受血清杀伤的耐受细胞,耐受细胞高表达三种膜性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和CD59,以及部分肿瘤干细胞干性标志物;spheroid悬浮球肿瘤干细胞高表达上述三种膜性补体调节蛋白,特别是CD46;在肿瘤细胞中腺病毒干扰CD46的表达,可显著增强血清补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论:补体调节蛋白CD46分子可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干性而介导肿瘤细胞对血清补体的杀伤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