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0 毫秒
281.
利用典型的籼稻南京11号、典型的粳稻秋光对16个水稻株系的亲和性进行了测定,测交结果表明,NLl73、NL15、NL61、NL67、NL82和NL279表现亲籼性,NL208表现亲粳性,NL78表现一定广亲和性,其余株系与籼、粳测验种杂交育性都不高。根据测交结果选择不同育性的株系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前人证明籼粳稻间有多态性的56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分析,在微卫星标记聚类分析基础上计算梗型性判别值Dj,并据此把NL173、NLl5、NL78、NL58判别为偏籼型,而NL208为偏粳型。综合亲和性测交结果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在亲和性测交中表现亲籼的2个株系NL173、NL15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类型,杂交亲和性表现亲粳的株系NL208分子标记判断为偏粳类型,表现广亲和特性的株系NL78被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类型,与测验种杂交育性均不高的NL58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型。  相似文献   
282.
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沉水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属樟科樟属,是一种树形高大雄伟、干形通直、枝叶繁茂的常绿乔木。它的叶片宽大、富有光泽,极富观赏价值。在土层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生境中生长迅速,19年生时胸径可达46cm,树高15m,单株立木材积达1m~3以上。由于沉水樟属自花授粉,雌雄花发育成熟期不一致,因而结实率很低,用作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时,这反而成了一个优点——可避免大量的落花落果,易于保持地面清洁。  相似文献   
283.
东海南部陆缘(莆、泉段)全新世沉积硅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南部陆缘莆田、泉州地区两口钻井岩芯系统的沉积硅藻研究,共发现33属117种(或变种)硅藻化石,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的变化,结合计算机的对应分析结果划分了硅藻带,建立该区全新世的7个硅藻组合序列,恢复当时古环境演变的7个阶段,填补该区沉积硅藻系统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海陆过渡沉积硅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4.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细胞杀伤作用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频率为1.1 MHz及不同强度超声激活血卟啉, 对小鼠腹水型S180肿瘤细胞和诱发的在体肉瘤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 通过光镜、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标记、细胞化学等方法, 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细胞杀伤作用及形态学变化. 研究表明: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腹水型S180肿瘤细胞显微结构及表面超微结构破坏随声照强度增加而加剧; 声照后细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DNA的降解丢失是癌细胞生长抑制、死亡的重要因素, 实验中发现的一定超声强度激活血卟啉可诱导癌细胞凋亡现象提示声动力疗法有促细胞死亡和诱导细胞凋亡两种模式. 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 以及辐照处理后细胞存在的由原发性损伤到继发性损伤直至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 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细胞杀伤作用, 以期为声动力疗法杀伤机制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85.
赵晶  汪溪远 《植物研究》2017,37(2):304-311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生活型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分配特征,通过取样调查当地34种草本植物的生物量研究表明:(1)采集到的每个物种样本的总生物量大多小于4 g,其中多数个体(大于80%)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别在2和0.5 g以内,根冠比主要集中在0.25以内;(2)类短命植物向地下部分分配较多生物量,根冠比较大,集中分布在1.67左右;短命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向地下部分配的生物量远小于类短命植物,两者的根冠比较小,主要集中在0.15左右;(3)短命植物地下与地上部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类短命植物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植物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中类短命植物随个体增大向地下部分配生物量的比例增多,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则相反。综上所述,短命、类短命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植物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特征,与各自独特的生活史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在诊治病因不明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1年4月196例病因不明胸腔积液经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均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探查,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切口部位.排净胸腔积液后,分离粘连,进行胸膜活检后恶性患者行胸膜固定术.结果:196例均明确诊断:140例恶性胸腔积液,36例结核胸腔积液,20例炎性胸腔积液.胸腔镜手术178例,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手术18例.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54 min.出血量10~120mL,平均53 mL.10例出现术后肺漏气,胸腔引流量<50 mL/24h拔除胸腔引流管,胸管留置时间4~19天,平均9.4天.191例成功控制胸腔积液,全组无院内死亡.22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访14~34个月,平均23个月,复查胸片显示无胸腔积液、积气.结论:电视胸腔镜安全、有效、微创,便于操作,可作为诊治病因不明胸腔积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87.
目的建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typeⅡ,AECⅡ)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用4.2U/ml的弹性蛋白酶通过气管插管注入肺泡内,消化分离AECⅡ。把细胞悬液接种到包被有大鼠IgG的塑料平皿中纯化细胞。用电镜、碱性磷酸酶显色法、改良巴氏染色法、单宁酸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AECⅡ。结果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岛屿状生长。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板层小体,包膜上有绒毛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法(BCIP/NBT)可见胞浆内有蓝色颗粒。改良巴氏染色法、单宁酸染色法可见胞浆内有黑色颗粒。抗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弹性蛋白酶作用温和,不损伤胞膜,分离所得细胞活力好;IgG免疫粘附纯化法操作简单,纯化效率高。电镜、BCIP/NBT、巴氏染色、单宁酸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鉴定方法稳定可靠,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288.
猫尾草(Uraria crinita)为豆科中草用药植物,亦称狗尾苔,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江西地区发现叶片呈现花叶、黄化等病毒感染的病株。电子显微镜镜检,可观察到长度约800nm的长丝状病毒颗粒,患病细胞内可观察到风车状病毒内含体。机械接种于藜麦进行病毒单离,9~10 d后可观察叶脉处出现坏疽病斑。单离的病毒分离株回接猫尾草并未引起感染。萃取猫尾草患病叶组织总量RNA,配合Potyvirus属病毒简并式引物进行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RT-PCR)所扩增出的cDNA片段,其序列与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和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最为相似。解析病毒的全长度基因序列为9651个核苷酸,对应产生一个聚合蛋白。病毒基因结构与Potyvirus属病毒相同。病毒全长度基因核苷酸序列与WMV和SMV的相似度分别为67.6%和70.5%;外鞘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WMV和SMV的相似度分别为74.0%和74.7%。本研究表明,猫尾草花叶病相关的病毒,应是Potyvirus属病毒的一个新病毒种。  相似文献   
289.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基因组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通过RNA中间体完成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小麦种子受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后能促进其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经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的种子发芽24h和48h后,其中的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可达到对照的40倍。用基于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和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2种分子标记技术扩增经低能氮离子注入后的小麦DNA,指纹图谱显示出了一定的多态性,这说明低能氮离子束激活了小麦中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活性。转座子转录活性的增强可调节其邻近基因的表达和mRNA的拼接,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上新的位点后,使基因组上的基因发生了重排,这种重排可能表现为植物表型的改变。因此,推测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提高和转座激活是产生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0.
大花罗布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溶剂萃取及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大花罗布麻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UVI、R1、H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他们为羽扇醇棕榈酸酯(1)、正十六烷酸(2)、β-谷甾醇(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树脂醇-β-D-吡喃葡萄糖苷(7)和蔗糖(8)。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八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6、7和8首次从罗布麻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