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7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991.
根据森林循环理论, 森林群落的动态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系统。通过调查太白山亚高山针叶林带太白红杉 (Larix chinensis) 林的结构, 确定出4种斑块阶段 (林窗阶段、建立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研究了森林斑块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 并测定分析了不同斑块类型内光照和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群落内不同斑块类型的比例分别是:林窗阶段40.3%, 建立阶段34.0%, 成熟阶段17.2%, 退化阶段8.5%。2) 不同斑块类型内, 环境因子 (光照和温度等) 的日变化差异明显。其中, 在林窗阶段的光照强度和土壤表面温度要比其他3个阶段变化更大。3) 森林循环过程中, 不同高度和不同径级个体的密度存在着明显差异。4) 平均胸径、高度和平均基面积、个体平均体积和立地材积均随着森林的循环而增加。5) 森林循环过程中,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波形的。运用自然干扰与斑块动态理论, 解释了太白红杉林循环过程中不同斑块之间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2.
一般认为,先民食物结构的差异是人类不同社会等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对于考古学资料中未见明显等级差异的先民来说,其是否存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别,仍需认真加以探讨。为此,本文对山西聂店遗址墓葬(基本无随葬品或随葬品较少)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民的食物结构,体现了典型中国北方农业经济的特点,即以粟作农业和家畜饲养为生。此外,尽管在考古学意义上聂店先民的等级相近,但其在食物资源的获取上却显示出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与先民的性别、年龄和随葬品的种类和多寡无关。因此,在社会等级较为模糊的人类社会,先民对食物资源的获取,很可能更多地受到人群组成、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与社会等级的相对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非复制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表达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重组腺病毒,初步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含野生轮状病毒NSP4基因的穿梭质粒pshuttle-NSP4,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经同源重组后在Ad-293细胞中包装获得pAd-NSP4重组腺病毒颗粒。电镜、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病毒特征及在体外细胞中的表达。肌肉注射及滴鼻方式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其中和保护效果。结果:获得了滴度为108.25CCID50/ml的重组腺病毒pAd-NSP4,免疫荧光检测到特异性目的蛋白的表达。二次免疫后肌肉注射和滴鼻小鼠的ELISA血清平均效价分别为1:320 和1:1436.8;中和抗体效价1:45.3和1:71.8。结论:表达轮状病毒NSP4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鼻途径比肌肉注射可更加有效地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94.
995.
柳志强  孙志浩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3):390-395
利用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N末端序列,并根据NCBI中公布的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cDNA序列设计了一个特异引物,该引物结合Oligo(dT) 1 5,以串珠镰孢霉(Fusariummoniliforme)CGMCC 0 5 36mRNA反转录得到的总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约1 5kb左右的片段,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对测得的序列进行分析,重新设计了一对引物,并在引物两端分别加上限制酶EcoRⅠ和SalⅠ的识别位点序列,利用热启动PCR成功地扩增出了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基因,基因片段长度为114 6bp ,该序列同来源于尖镰孢霉菌(F .oxysporum)AKU 370 2菌株的编码D_泛解酸内酯水解酶cDNA结构基因的同源性为90 0 6 %。将所得片段定向克隆到pTrc99a载体中,转化至JM10 9感受态细胞,筛选出了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阳性菌,进行SDS_PAGE电泳,检测出在约4 0kD处有一蛋白表达带。对两株重组基因工程菌的比活力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37U和4 1U。  相似文献   
996.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邹艳丽  孙谧  王跃军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3):420-424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CM-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10 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溶菌酶,纯化倍数为34.7,活力回收为24.1%。对纯化溶菌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分子量约为39kD ,对溶壁微球菌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作用pH为8 0 ,在5 0℃以下和pH 5 0~10 0之间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常见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广谱杀菌,对多种致病菌也有较强的溶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影响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原生质体形成的因素,并利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氯化锂几种因素复合诱变原生质体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因子顺序是酶系统>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是0.5%蜗牛酶+0.5%溶菌酶+1.0%纤维素酶,菌龄为18h,酶解时间为3.0h,酶解温度为32℃;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可达到4.25×106个mL-1。Ca2+相似文献   
998.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Acetobacter xylinumNUST4的基础培养基,向其中添加了Mg2+、Fe2+、对氨基苯甲酸、烟酸、生物素、乙醇,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4g,蔗糖22g,蛋白胨16g,醋酸2.4mL,磷酸氢二钠3.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6g,硫酸亚铁0.015g,烟酸0.003g,生物素0.02g和乙醇20mL,纤维素产量达9.87g,定容至1L,比由S-H培养基发酵合成的纤维素产量(仅0.74g.L-  相似文献   
999.
以O型口蹄疫病毒为研究对象,经过RTPCP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克隆到转移载体pFastbacHT,将其转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与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作用,得到3ABC的重组穿梭载体Bacmid3ABC,再将其转染昆虫细胞HiFive。PCR鉴定证实3ABC基因正确地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经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3AB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大小约为50kDa的蛋白条带,3ABC基因在BactoBac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建立以基因工程产品为抗原、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免疫动物的方法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特异条带回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简化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特异条带的回收方法。方法:用单个小鼠早期发育的胚胎构建mRNA差异显示技术,用一步法和煮沸法分别从银染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差异显示的特异条带,并进行再扩增、回收、克隆及酶切鉴定。结果:两种不同的回收方法经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程序环节,证明其具有相同的实验效果。结论:应用简化的一步法和煮沸法对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