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7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讨大鼠室旁核(PVN)注射orexin-A对体重的影响。方法:大鼠室旁核(PVN)微量注射orexin-A,用大脑置管埋管、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探讨PVN注射orexin-A对其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组大鼠相比,PVN注射orexin-A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而orexin-A组和安慰剂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结束后6天,orexin-A处理大鼠的体重仍显著低于注射前(P0.05),而安慰剂组大鼠则比注射前显著增重(P0.05)。药物注射可显著降低机体脂肪,但并不特异存在于注射orexin-A或安慰剂的大鼠身上。Orexin-A组和安慰剂组大鼠的肌肉量和脂肪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注射orexin-A的大鼠降低更明显。与安慰剂组相比,orexin-A处理后的摄食转化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室旁核(PVN)注射orexin-A可通过增加活动量产生负能量平衡,引起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162.
摘要:目的 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子宫内膜炎家兔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子宫剖检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家兔模型精神状态差,阴道流出粘性分泌物,剖检子宫严重充血、水肿,复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子宫内膜炎家兔模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对我国医疗联合体各阶段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方法 运用文献荟萃分析的方法,针对医疗联合体产生发展的各时期特征进行阶段划分。结果 我国医疗联合体自产生时起可分为3个发展时期,分别为1980—1989年萌芽期,医联体萌芽产生;1990—2009年形成期,医联体缓慢发展、典型类型形成;2010年至今发展期,医联体快速发展。结论 随着医改的深化,我国医疗联合体将不断改革发展,概念不断完善、类别更为丰富、紧密程度更受重视。

  相似文献   
164.
为系统掌握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物候节律,探讨其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本研究以6年生常春二乔玉兰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年生长发育节律、春夏季开花物候特性以及茎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每年12月始至翌年2月下旬为常春二乔玉兰休眠期。2月下旬花芽膨大生长,并于3月开始春季开花,花期持续约20 d。4月进行营养生长,5月完成花芽分化。5月底部分花芽膨大并于6月开始开花,夏季花期持续约20 d。7~9月为未膨大花芽的发育滞缓期。此外,少量夏季开放的花的基部侧芽再次分化形成花芽。10~12月随着落叶的开始,树体逐渐进入休眠期。(2)常春二乔玉兰营养生长后分化的花芽能够花开两季。春季开花为先花后叶,开花率为100%,开花同步率较高,雌、雄蕊发育正常,为可育花。夏季开花为花叶同放,开花率约为30%,且开花同步率较低,开放的花内雌、雄蕊发育异常,为不育花。(3)春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于开花后期下降;夏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淀粉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期内开花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其显著节律特征与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推测低水平的可溶性糖及高水平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有利于春季开花的启动,而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及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有利于夏季开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5.
黄芪为常用大宗中药材,传统用药部位为根。药材采挖后,地上茎叶通常被丢弃,造成巨大浪费。为黄芪茎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优化了黄芪茎叶中总皂苷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以总皂苷为响应因子,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设计优选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30∶1,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总皂苷得率在2.04%左右。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黄芪茎叶总皂苷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与总皂苷质量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6.
本研究对位于云南滇西北的明永冰川地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三个不同垂直气候带中可培养低温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四种不同培养基对该地区可培养低温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得到细菌37 513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为了391种,其中LB培养基分离到99种,Organic培养基分离到78种,PSG培养基分离到96种,PYGV培养基分离得到118种,可以看出寡营养培养基PYGV分离得到的细菌种类多于LB和Organnic等富营养培养基,表明PYGV针对冰川地区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更为合适;通过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大部分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对已分离得到的优势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明永冰川不同垂直气候带上均有分布,其中假单胞菌属最多占据35%;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是寒温带上特有的菌属。本研究证明明永冰川地区垂直气候带中可培养低温细菌多样性非常丰富,也为下一步了解这一特殊地理生态环境下微生物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冰川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7.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 hRI) 是一种能够调节核糖核酸酶活性的酸性包浆蛋白。通过构建含SUMO、IF2、GST、NusA 、MsyB、Trx和 MBP融合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宿主菌进行自诱导(auto-induction,AI)表达,从而使 hRI 的表达量得以提升。利用MagNi磁珠纯化及电泳分析hRI的表达状况,通过RNase/Sepharose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纯化后获得的融合蛋白浓度为2 960.513mg/L,与其它公司的hRI活性进行比较,检测其酶活性约为50U/μl,并使其成功用于RNA的保护,为NusA-hRI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8.
根据2017年秋季和2018年春季在南麂列岛东侧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所获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生态位重叠值、基于2×2数据矩阵的χ2检验、方差比率、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等,分析了主要游泳动物的种间关系和生态联系.结果表明: 在调查的30种主要游泳动物中,优势种有龙头鱼、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3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较宽.采用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以将主要游泳动物划分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3个类型.生态位重叠值分布区间为[0, 0.98],说明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存在差异,生态位出现分化并伴随种间竞争现象.根据方差比率和W检验得出主要游泳动物间总体为显著正相关.χ2检验结果显示,联结性显著的有76个种对(χ2≥3.841),这与群落结构稳定性、物种共存现象存在一定关联.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物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小鼠血生化指标及心肌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情况,为选择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32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连续5d,制备糖尿病模型。9d后测空腹血糖(FBG),高于11.1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成模后第4、6、8周处死一组小鼠。另取8只雄性ICR小鼠作为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于糖尿病组小鼠成模后第8周处死。分析小鼠生化及病理情况:①心脏、肾脏脏器系数计算;②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测定;③HE染色观察心肌和肾脏组织病变的整体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第4、6、8周的糖尿病小鼠心脏器系数升高,血清LDH、CK升高,病理组织学见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肾脏脏器系数升高,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显著升高,病理组织学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管腔萎缩。结论:第6周糖尿病小鼠相关生化病理指标改变相对明显且饲养时间相对较短,故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后第6周是进行药物干预和病理、生理、生化等研究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建立回收乙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该法的适用性进行确认。方法 探索合适的稀释度来消除乙醇对微生物的抑菌性,寻找合适的过滤量,确定操作步骤。通过多次试验结果确定质量标准。另取3批回收乙醇,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试验,分别计算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回收率。结果 回收乙醇至少稀释10倍时,可消除其抑菌性。最终确定试验时先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供试品稀释10倍,薄膜过滤法过滤量为每张滤膜100 mL。根据多次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回收乙醇微生物限度质量标准为不高于10 cfu/mL。方法适用性试验中,3批回收乙醇,5种菌的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回收乙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 回收乙醇经10倍稀释后,可以消除其抑菌性,可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