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水稻淀粉胚乳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去核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品种中籼8836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化发育阶段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同期籽粒灌浆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开花受精后约在第3天胚乳完成细胞化,花后第5天少数淀粉胚乳细胞启动去核发育过程。核消亡是淀粉胚乳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第一步。同一籽粒淀粉胚乳细胞的去核进程是不同步的。花后第13天所有淀粉胚乳细胞都已完成去核过程。在去核过程中,胚乳核的形态变化特征既有动植物PCD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伴随核降解过程,一部分线粒体解体,表明去核化与线粒体解体有一定联系。在去核化发育阶段,与PCD有关的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非常高;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类,如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酶)、淀粉分支酶(或Q酶)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去核化发育阶段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籽粒增重亦最快。淀粉胚乳细胞去核之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这些无核的细胞仍维持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继续进行淀粉和贮藏蛋白的合成与积累,但上述酶类的活性明显降低,灌浆速率也明显趋缓。淀粉胚乳细胞最终被贮藏物质充满时成为死细胞,完成其程序性死亡过程。Evan‘s blue染色鉴定表明淀粉胚乳细胞死亡不同步,细胞死亡在淀粉胚乳组织中是随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82.
一个新的产氢细菌的鉴定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福建省漳州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器的颗粒污泥中分离到一株产氢的细菌L15。菌株L15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5μm~0.7μm×2.5μm~5.0μm,以侧生鞭毛运动。在孢肉培养基上产生端生的卵圆形芽孢。温度生长范围15℃~45℃(最适温度30℃~37℃);pH 范围5.0~8.4(最适pH 6.3~6.8)。该菌株不水解明胶和七叶灵,不还原硫酸盐,牛奶变酸但不凝固,发酵多糖和少数的单糖、双糖和寡糖;发酵葡萄糖的最终产物为乙酸、丁酸、H2和CO2。G+C含量为298mo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梭菌的簇Ⅰ,与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较为接近(相似性为97.1%)。通过生理特征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L15应是梭菌属簇Ⅰ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Clostridium defluvii。菌株L15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AS1.3489。菌株L15的最佳产氢温度为34℃、pH为7.0。当葡萄糖浓度为0.4%时,氢气产率可达到1.41mol H2/mol 葡萄糖。该菌可利用下列底物产酸产氢,括号内为产氢率(底物浓度1%):果糖(1.00mol H2/mol)、麦芽糖(2.17mol H2/mol)、蔗糖(1.69mol H2/mol)、菊糖(4.70mol H2/mol)、糖原(5.49mmol H2/g)、淀粉(7.34mmol H2/g)。  相似文献   
83.
经我刊2/3以上编委投票,并经编委会讨论评选出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公布如下:   黄宏文,龚俊杰,王圣梅,何子灿,张忠慧,李建强.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00,8(1)1~12   东秀珠,沈德龙,辛玉华.16S rDNA同源性所揭示的双歧杆菌与有关细菌的亲缘关系.2000,8(2)146~152   王剑伟,王伟,崔迎松.野生和近交稀有鮈鲫的遗传多样性.2000,8(3)241~247   本刊将对以上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赠送2001年全年刊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相似文献   
84.
对异源四倍体柑桔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及其亲本的花粉活力,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形态发生与共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进行了观测和统计,结果发现:“哈姆林甜橙+粗柠檬”的花粉染色活力,萌发率,线花药中花粉粒数均居于其双亲之间,花器官发育及其形态发生具有双亲的特点,但小花粉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不正常四分体比率远远高于其双亲。以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粗柠檬”为花粉亲本,与二倍体单胚类型宜昌橙与华农本地早的有性后代杂交,获得了110棵有性后代植株,其中三倍体82棵,二倍体和其它倍性的植株28棵。  相似文献   
85.
nisZ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βGlucuronidase基因(gusA)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缺失nisZ编码区上游两个启动子结构(promoter1和promoter2)中的一个,发现只有靠近编码区的promoter2是nisZ启动子诱导表达所必需。将promoter2中10区及其上游的一个碱基突变为乳酸菌中典型的组成型启动子的10区结构,该改变使nisZ启动子诱导功能下降;将promoter2的10区和35区的间隔区由20个碱基缺失突变为17个碱基,则nisZ启动子失去诱导功能。据此认为该间隔区的结构与nisZ启动子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花中较高。 3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谷粒增重速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两个最高的相关系数值分别存在于单位鲜重样本的IAA含量(ng/gFW ) 与籽粒鲜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2 1 8 )和单个籽粒IAA含量 (ng/grain)与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485 )。推测启动和维持籽粒灌浆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IAA水平 ;ABA可能具有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的累积和种子成熟的作用 ;GA1 GA3可能具有保持弱势颖花活性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利用反向PCR方法扩增细菌热激蛋白HSP60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简并引物扩增出HSP6 0基因中一段约 6 0 0bp的核心片段 ,将该核心片段标记为探针 ,与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 ,选择出适宜的限制性内切酶 ,以便消化基因组DNA得到大小合适的、含有HSP6 0基因的酶切片段。将酶切片段自身环化后作为模板进行反向PCR ,引物的延伸方向自核心片段出发延环化分子向未知序列区进行 ,可扩增出核心区上下游的序列。应用该方法 ,扩增并测定了寓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denticolens)DSM1 0 1 0 5 T、奇异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inopinatum)DSM1 0 1 0 7T 和阴道加德纳氏菌 (Gard nerellavaginalis)ATCC1 40 1 8T 的HSP6 0全基因序列及青春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JCM1 2 75 T98%以上的HSP6 0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反向PCR方法可有效的扩增细菌HSP6 0基因  相似文献   
88.
应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不同浓度灵芝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热———时曲线 ,根据Malthus模型 ,计算出了两种细菌在指定条件的生长速率常数。以生长速率常数大小为依据评价灵芝的促菌抗菌作用。结果为大肠杆菌的最佳用药浓度为 0 0 18g .ml- 1 ,最低用药浓度为 0 .3 967g .ml- 1 。枯草杆菌最佳用药浓度为 0 0 2 6g .ml- 1 ,最低用药浓度为 0 2 968g .ml- 1 。灵芝浓度较小时对两种细菌有促菌作用 ,灵芝浓度较大时对两种细菌有抑菌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9.
类黄酮化合物对糖基化反应终产物AGE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比较了芸香苷 (G Rutin)、地奥明糖苷 (G Diosmin)、柚苷 (G Naringin)、橘皮苷 (G Hes peridin)对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AGE包括荧光性AGE、CML、Pentosidin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各种类黄酮化合物对荧光性AGE、CML均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效果依次为芸香苷、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 ,且比氨基胍的抑制作用相对持久。在对Pentosidine的抑制作用中 ,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而芸香苷则相反有一个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Pentosidine的生成路径与荧光性AGE和CML有所不同 ,有待进一步探讨。类黄酮化合物对AGE的抑制机理与其抗氧化性、消自由基作用有关。根据实验结果 ,笔者认为 ,芸香苷、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等化合物对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90.
以抗体阻断血管生成信号来治疗实体肿瘤显示了很好的前景,但鼠源抗体首先必须经人源化改造以降低其免疫原性才能应用于人体。本研究以同源模建预测了一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鼠源单链抗体E11的三维结构,以结构数据为基础并采取单个最相似框架区替代法对其进行人源化设计;合成并组装了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包含体形式的产物以凝胶柱色谱法复性,经ELISA检测表明,人源化后的单链抗体保持了与天然VEGF结合的活性,表明采取的人源化路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