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中国后生耳蕨组的孢子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26种的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生耳蕨组的孢子周壁纹饰可大致分为粗糙、翅状、脊状、穴状和网状6类。各种的周壁纹饰均有一定差异,同种的孢子形态较为稳定。从孢子形态特征看,支持Polystichum yunnanense Christ和Pjizhushanense Ching为独立的种。本文还结合其它特征,讨论了后生耳蕨组孢子形态的演化趋势,进而从孢粉学的角度推测本组线鳞  相似文献   
42.
万霞  张丽兵 《生物多样性》2022,30(8):22116-22171
2021年全球共发表维管植物新分类群2,219个, 包括新亚科1个、新族7个、新亚族7个、新属68个、新亚属7个、新组15个、新亚组8个、新系10个、新种1,979个、新亚种46个、新变种59个和新变型12个; 这些新分类群隶属于185科881属, 兰科、菊科和茜草科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类群。2,219个维管植物新分类群由来自全球的1,942位学者发表在165个期刊和14部专著中, 其中有42位作者发表了11个以上的新分类群。值得关注的是, PhytotaxaPhytoKeys是2021年发表维管植物新分类群的主要期刊, 分别发表586个和112个。本年度发表的2,096个新种及种下单元中, 被子植物门1,940个、蕨类植物门147个、裸子植物门9个, 其中兰科植物最多, 共227个。2021年发表的新种及种下单元来自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南美洲是新种及种下单元发现的热点地区, 分别发现837个和571个。中国、巴西和马达加斯加是2021年贡献维管植物新种及种下单元最多的前3个国家, 分别发现283、269和169个。考虑到在2021年2月1日之后IPNI对2020年发表的维管植物新种增加了797个, 我们估计在2022年4月16日之后, 各数据库中2021年发表的新种及种下单元会增加700个左右。这将使2021年发表的新种(和种下分类群)数量增加到大约2,800个, 这与2001年以来每年发表的维管植物新种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43.
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中的主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出版于2006年9月的最新版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即维也纳法规(Vienna Code),取代了圣路易斯法规(Saint Louis Code)而成为管理植物学(包括藻类学和真菌学)科学命名的唯一有效法规。本文报道了维也纳法规和圣路易斯法规之间的主要区别。这些区别包括两版法规在起始日期、有效发表、合格发表、化石植物、多型真菌、拼写和附录诸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44.
穆坪耳蕨及其近缘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耳蕨属的穆坪耳蕨群作了分类学的研究, 共记录了国产种类18种。其中P.habaense, P.obtusipinnum, P.salminense, P.nigrum, P.melano-stipes等为新种;P.lichiangense(Wright) Ching为新组合。对P.tsuchuense等4种及P.qamdoense var.elongatum作了归并。本文还附有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45.
46.
新的植物产物银桦内酯(I)(Grevillone)(即 6-羟基香豆素,-Hydroxycou-marin)与其结构相应的开环酸——银桦酸(Ⅱ)(Grevillic acid)(即2,5-二羟基-反式-桂皮酸,2,5-Dihydroxy-trans-cinnamic acid)共存于山龙眼科(Proteaceae)的银桦(Grevillea robusta A.Cunn.)叶,提示它们在生物化学上是密切相关的。并且,无论是银桦内酯或银桦酸,在植物界里迄今仅发现于银桦[1]中。桂皮酸(III)(Cinnamic acid)的羟基化衍生物及其结构相应的内酯——香豆素类化合物,都是高等植物的典型代谢产物[4]。在双子叶植物里,苯基丙氨酸(Phenylalanine)是它们的共同前体[4,5]。最常见的羟基桂皮酸类是P-香豆酸(IV)(P-Coumaric acid),咖啡酸(V)(Caffeic acid),阿魏酸(Ⅵ)(Ferulic acid)和芥子酸(Ⅶ)Sinapic acid)。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几个,以酯或甙的结合形式存在于每种高等植物[6]中,并且在代谢上密切相关[3,4]。这几个酚酸的共同特征是在对位碳上连接着氧原子(羟基)。显然,这与几乎所有天然香豆素类(Coumarins)化合物都在 7位碳(C7)上连接着氧原子[7,8]的特征在结构关系上是一致的。表1列出了在高等植物里最常见的几个羟基桂皮酸[2, 4]和香豆素类化合物[4,7]。邻-羟基桂皮酸类[6](O-Hydroxycinnamic acids)和间-羟基桂皮酸(m-Hydroxycinnamic acid)在植物界里较罕见。  相似文献   
4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石蒜属Lycoris Herb.11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对其中6种具有代表性植物花粉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该属植物花粉舟形或肾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槽;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外壁具网状纹饰;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壁包括外壁-1和外壁-2两层,外壁-1由半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外壁-2很薄。根据花粉形态及其他器官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地位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48.
叶柄具二色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叶片中部以下不逐渐缩短;小羽片具耳状突起;小鳞片短型,稀疏。 该系约25种,主产亚、欧、美洲。中国约15种,除东北外,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假黑鳞耳蕨 新拟  相似文献   
49.
台湾耳蕨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中耳蕨 新种 图1:1~5 Polystichum taizhongense H.S.Kung,sp.nov. Species affinis P.moupinensi(Franch.)Bedd,sed pinnis reflexis,apice obtusis,feread costam pinnatifidis;segmentis 2~4-jugis;indusiis convexis apice depressis differt.  相似文献   
50.
本文首次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对组的概念进行了修订,首次将耳蕨属小鳞片根据长度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类。本文共记载后生耳蕨组植物22种,包括中国新分布1种:P.longipinnulum Nair,新异名2种:P.glingense Ching et Y.X.Ling,P.shennongense Ching,Boufford etShing.本组共分五系,即线鳞系、水囊系、缺耳系、长小鳞系和黑鳞系。本文编制了后生耳蕨组的分种检索表,对一些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甚至喜马拉雅地区并无P.mucronifolium(Bl.)Presl和P.setiferum(Forsk.)Moore ex Woynar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