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目的:探讨燕麦β葡聚糖(oat β glucan,OG)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65mg/kg·BW)一次性腹腔注射方式构建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低、中、高燕麦β葡聚糖干预组(分别用0.275、0.55、1.1g/kg·BW燕麦β葡聚糖灌胃),每组8只。另取16只大鼠行假手术并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燕麦β葡聚糖对照组(0.55g/kg·BW 燕麦β葡聚糖灌胃)。饲养8周,在第8周末采集血液、尿液和粪便,进行血糖、肾功能检测,用HE染色进行肾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DN大鼠血糖(P<0.05),低、中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DN大鼠血尿素氮、肌酐;中、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降低DN大鼠的尿酸/肌酐比值(P<0.05);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对DN大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形、脱落,系膜细胞增生有显著改善作用;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DN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增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及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这可能是其延缓DN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3.
遗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重要概念,测定重组率、进行单倍型分析也是遗传分析的主要手段。那么每次减数分裂会发生多少次重组,在不同个体的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又如何?这个老问题需要获得更精确和更细节的解答。美国Broad研究所Steven A. McCarroll和Avery Davis Bell团队对20个健康精子捐献者的31,228个配子基因组进行了平均0.01×的低深度单细胞测序,鉴定出813,122个染色体重组和787个非整倍染色体交换(2020年6月3日发表,doi: 10.1038/s41586-020-2347-0)。结果发现在个体间和细胞间,其重组率和变异率的变化比较大。不同捐献者的每个精子平均重组次数在22.2~28.1之间分布,集中发生在远着丝粒区以及距离适度的近着丝粒区,特别是第一次重组更容易发生在远着丝粒区。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函数是沿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物理长度发生,而不是基因组的碱基距离。卵母细胞比精母细胞具有更长的联会复合体,因此也会发生更多的交换重组。不同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物理长度反映了它们之前的差异高达两倍,意味着染色体更紧密的精母细胞会有较少交换重组。此外,捐赠者的精子非整倍体发生率差异更大,从1.0%~ 4.6%不等,发生染色体丢失是染色体获得的2.4倍。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并更可能在减数分裂I期发生,常染色体则相反。该研究通过大规模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了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可变物理压缩可能决定了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异。这种细胞生物学和人类生物学变异之间的相似性,原则上可用于多种环境下的生物学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34.
雌全同株是指雌花和两性花共同发生在同一植株上的性表达形式。作为被子植物从雌雄同花(两性花)向雌雄同株异花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雌全同株性系统在减少昆虫对雌性的取食和伤害、提高异交率以减少近交衰退、减少雌/雄功能干扰、提高雌/雄性功能间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以及吸引传粉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适应意义。根据APG III分类系统,雌全同株性系统在被子植物木兰分支(magnoliids)的短蕊花科、单子叶植物分支(monocots)的天南星科和禾本科,以及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core eudicots)中的菊科、苋科、唇形科和石竹科等23科中均有报道,且以菊科植物中最多。雌全同株植物不同类群的雌花和两性花在位置、形态、大小及开花时间等性表达特征上表现出多样化,且这些特征不仅受遗传因子的调控,还受可获得资源(如营养、光照、温度和水分等条件)的制约。该文针对我国对雌全同株性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的现状,重点对具雌全同株性系统的类群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与系统演化、性表达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有关其进化适应意义的5个假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对被子植物雌全同株性系统的进化式样与机制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降低TGFβ1 的表达后,对大鼠糖尿病模型病症的改变情况,为研究TGFβ1 与糖尿病发病之间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慢病毒包装TGFβ1-shRNA干扰载体,优选后皮下注射大鼠模型,以慢病毒空载shRNA注射大鼠模型作对照;检测1-5 周左右两组大鼠体重和血糖变化;摘取大鼠胰腺,HE 染色光学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用RNAi沉默TGFβ1 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大鼠体重下降较缓,血糖持续下降;HE 染色可见干扰组大鼠 胰岛形态较空载组稍好,分泌细胞数量稍多。结论:TGFβ1 对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起促进作用,当抑制TGF茁1 表达后,可延缓糖 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检测试验以探讨杏仁抗突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和有核细胞-微核率(MCN‰)检测法,研究它潜在的抗突变性。结果:该结果能表明杏仁对两种阳性对照组分别诱发的较高微核率有明显降低作用,而且特殊环境下嗜多染红细胞比有核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差异均为非常显著(P<0.001)。结论:杏仁有抗突变,保护染色体损伤,促进DNA修复作用。此项研究抗突变性食物开发和医疗保健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7.
INTRODUCTION The lichen genus Lecanora is characterized by asci of the Lecanora-type, colorless ascospores, and crustose thalli;  相似文献   
138.
摘要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雄性小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0.5% CMC-Na)、阳性组(多奈哌齐组,0.7 mg?kg-1)、齐墩果酸组(10 mg?kg-1)每组7只,6月龄同背景SPF级C57BL/6小鼠7只为对照组。灌胃8周之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HE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ELISA检测血清中Aβ1-4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Aβ1-42、APP、Iba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PP、I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齐墩果酸组进入有效区域次数分别为7.00±2.09,1.00±0.89,3.67±1.97,4.33±2.50,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Aβ1-42含量按上述顺序依次为4.98±0.25,2.50±0.66,4.63±0.73,4.36±0.97,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β1-42、APP、Iba1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4)WB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P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7,1.38±0.35,0.89±0.25,0.93±0.27;这四组的IBA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34,1.79±0.74,1.06±0.61,0.88±0.49,与模型组相比,野生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PP、IBA1蛋白相对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墩果酸组可以改善APP/PS-1模型小鼠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降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通过下调Aβ1-42、APP、Iba1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发挥保护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39.
根据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生物学特性,结合新疆塔城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设计了不同栽培配方,利用日光温室控温法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22℃条件下培养,对各处理组的菌丝状态、平均长速、长满菌袋时间、菌核产生时间等指标进行观测,确定不同配方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各处理组栽培出菇,对羊肚菌现蕾时间、第一潮菇产量、第二潮菇产量、总产量、优质菇率等指标进行检测,确定不同配方对羊肚菌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配方(3)(木屑15%,草粉30%,树叶20%,麦粒16%,麸皮12%,棉籽壳5%,石灰1%,石膏1%)无论菌丝生长状态还是产量都明显优于其他配方。分析发现,以草粉和树叶为主料替代木屑的配方更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相比于木腐菌而言,羊肚菌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木屑不是羊肚菌栽培的最佳基质。羊肚菌不属于木腐菌,应属于草腐菌,此结论与野生羊肚菌生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菠菜、芫荽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探讨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6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大豆对照组(A组)、菠菜组(B组)、芫荽组(C组)和菠菜+芫荽组(D组),每组12只,不同饲料干预20周后,进行性行为学试验并取材。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T、E2、LH、FSH和PRL等性腺轴激素含量,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IHC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睾丸中ERα,ERβ蛋白表达。结果:(1)性行为学检测结果:C和D组插入、射精潜伏期较N组显著延长(P0.05),爬背、插入,射精次数较N组显著减少(P0.05);D组插入潜伏期较A组显著延长(P0.05)(2)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D组T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P0.05);C组E_2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5),D组E_2水平较N、A组显著升高(P0.05);C和D组LH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C组LH水平亦较A组显著降低(P0.05);FSH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PRL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P0.05)。(3)睾丸HE染色结果:光镜下N组睾丸组织结构完整,B、C和D组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精小管间连接疏松,间质细胞减少,生精细胞减少。(4)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ERα和ERβ分别在睾丸中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其中ERα在B、C和D组表达较N组显著增多(P0.05),ERβ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芫荽及菠菜和芫荽联合干预可延长大鼠爬背、插入、射精潜伏期和减少其爬背、插入和射精次数,导致大鼠性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可能与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升高血清中E_2水平,使ERα在睾丸间质中的表达增多,进而降低T水平有关。芫荽与大豆相比具有更强的雌激素样作用,而菠菜与大豆雌激素样作用接近,菠菜和芫荽联合干预出现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