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5篇
  1959年   13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浓度IFN-α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移行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并进行干细胞表面抗原、成骨和成脂鉴定.向P3代hucMSCs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αt,24小时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9d、CD54、CD58、CD62p、CD62L、CD102及CD106等八种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生理状态下,CD106、CD62P、CD62L和CD102阳性表达率极低(均<1%),CD54表达最高,为41.58%,经FN-α干预后,CD102、CD106、CD62L、CD62p阳性表达率略有升高,但总体变化不明显(均<5%).②CD49d、CD54、CD58阳性表达率与IFN-α呈浓度依赖性,最高达(66.36± 2.48)%、(76.26±1.85)%、(47.78±0.44)%;CD44在浓度为3x 103U/ml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49.81±3.2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FN-α可显著提高hucMSCs表面CD54、CD58、CD44、CD49d的阳性表达率,但对CD102、CD106、CD62P和CD62L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2.
苯醌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苯醌作为电子传递介体,石墨电极为基础电极。葡萄糖氧化酶和苯醌吸附在石墨电极表面,再用戊二醛交联固定。制成的酶电极以电流法测定底物葡萄糖浓度,其线性响应范围为(0-15mmol/L)。本工作测定了介体改良酶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值,酶电极的pH范围,介体的循环伏安图谱,以及温度对酶电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目的】WUSCHE-相关同源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 WOX)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干细胞分化调控、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展马铃薯WOX基因家族鉴定与功能研究,将为马铃薯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资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拟南芥、番茄、烟草和水稻WOX蛋白序列,利用HMMER 3.0和BLASTP鉴定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使用MCScanX软件分析WOX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种内及种间的共线性,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ExPASy、GSDS等软件分析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motif、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基于PGSC数据库中马铃薯转录组数据,分析StWOXs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可能参与离体再生过程的StWOX5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具有不同离体再生能力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得到11个马铃薯WOX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分为WUS、中间和古老共3个进化分支,不同分支中StWOXs基因...  相似文献   
144.
利用SSR标记鉴定番茄种质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SR技术,从32对番茄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了24份番茄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态性。9对引物共检测到64条带,其中在每个位点上检测到3~12条带,平均为7.1条。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介于0.031~0.43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8。UPGMA分类结果将24份材料分为抗病毒材料和易感病毒材料两大类,每大类进一步又分为小果型和中大果型两亚类。归类有较明显的遗传类型的趋同性,而与来源地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5.
田鼠种群波动的原因和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permsylvanicus)25年的种群统计学研究结果和结论。探讨了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诱发种群波动以及导致波动期间峰值变异的因素。并对种群存活值和繁殖活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两种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波动峰值出现的时间以及特定年份峰值的高度等特征,证明两物种波动均具有不稳定性。两种田鼠存活值的变化是由特定年份是否发生波动以及波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决定。增加初始阶段的种群密度及时间长度是造成两种动物种群波动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橙腹田鼠种群停止增长的原因是存活值降低,而草原田鼠则是繁殖活动减少。据推测,与种群波动初始密度相关的种群死亡率的差异是由捕食者的净效应(Net effect)决定的,调控两种群密度的因素均为非密度的其它生态学因子。由于特定年份田鼠种群捕食压力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种群波动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6.
从酸奶中筛选到一株乳链菌肽产生菌A1-06,研究了各种条件因素对其合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以质量分数2.0%的蔗糖为唯一碳源、0.25%的酵母膏为唯一氮源条件下,A1-06合成乳链菌肽的产率为0.3 g.L-1,效价为1.018×106U.L-1,比在基础培养基中合成的活性提高17%。Mn2+对A1-06的合成能力有抑制作用,而吐温-80则有促进作用。对乳链菌肽及其Zn2+和Fe2+的螯合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乳链菌肽螯合Fe(Ⅱ)对G-菌有抑制作用,6 h的抑菌率为50.3%,而乳链菌肽、乳链菌肽螯合Zn(Ⅱ)对G-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生物炼制是许多生物过程的整合.通过生物炼制过程能够制造出食品、衣服、燃料,化学品以及其他能为人类所用的产品。近年来,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将自然产物向生物燃料的转换已成了焦点话题。但是人们对自然产物的炼制并不属于一项创新.而是历史上第二古老的行业,这一行业涉及生物质向乙醇的转换。笔者在发言中介绍了生物材料向人类有用产品转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8.
温州湾春季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超男  水玉跃  田阔  杜肖  孙鹏  董静瑞  水柏年 《生态学报》2017,37(16):5522-5530
根据2013年春季(5月)与2014年春季(5月)在温州湾海域两次渔业资源调查的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生态位重叠值、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联结系数及功能群划分和营养级构成等方法相结合对主要游泳动物群落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游泳动物共18种,优势种为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及银鲳(Pampus argenteus),其他15种是重要种;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88和0.01,总体差异性较大,部分种对间对生态利用可能存在一定竞争性;由VR值为9.90大于1,W值为366.39远超出置信区间(8.67,27.59),得知游泳动物群落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共同出现百分率显示强正联结的种对仅3对,不存在无关联种对,但联结系数值显示110对种对趋向独立,说明种对间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按食性类型可把主要游泳动物划分成5个功能群,依次是肉食者(C)、杂食者(O)、植食者(Ph)、浮游生物食者(Pl)和碎屑食者(D),各功能群所含物种种类数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是CO=PlDPh,依据功能群间的关系得出主要游泳动物占据二、三、四级营养级,集中分布于三、四营养级。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主要论述物种形成的三个阶段 :建群、线形分异和生殖隔离。首先介绍一项通过时间产生分异的调查 ,然后检测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障碍 ,最后描述一个自然事件从而分析建群过程。本项工作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达芬梅杰岛上长期研究达尔文雀进化工作的一部分 ,研究组成员由格兰特、笔者和其他同事组成。岛上发生适应辐射的时间并不长 ,现存的 1 4种达尔文雀由 2 0 0或 3 0 0万年前的一个祖先分化而成。极端的年间气候波动改变了达尔文雀的生态条件和食物供给。达尔文雀种群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 ,通过重复的进化反应 ,发生了自然选择。通过 3 0年的积累 ,中地雀 (Geospizafortis)和仙人掌地雀 (G .scandens)种群的体型大小和喙部形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达尔文雀的鸣叫是在幼鸟时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类似于印痕过程 ,鸣叫对保持种间的生殖隔离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生态条件下 ,生殖隔离可以被由于错误印痕所形成的鸣叫而冲破 ,导致种间杂交和基因渗入 ,当然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流从一个物种流动到另一个物种从而增加变异。 1 983年 ,大地雀 (G .magnirostris)在达芬梅杰岛上建群。最初岛上只有拥有共同亲鸟的 2只雄鸟和 1只雌鸟通过不  相似文献   
150.
都江堰地区灌丛内迺栎橡子的捕食和搬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以四川都江堰常绿阔叶林灌丛内的优势种———栎 (Quercusserrata)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昆虫、鼠类和真菌对栎橡子的捕食和搬运。结果表明 :(1 )取食橡子的鼠类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在年间差异较小 ,这可能与三年间栎橡子的产量相对稳定有关 ;(2 )栎橡子的虫蛀率在三年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范围在 1 4 1 7% - 32 4 9%之间 ;(3)鼠类的就地取食和搬运是影响种子库内橡子命运的主要因素 ;(4 )橡子虫蛀率的变化影响鼠类的觅食活动。鼠类对饱满橡子和虫蛀橡子的选择性取食和搬运可能影响许多坚果植物 (栎树 )的自然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