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60年下半年,在比利时的鲁汶和英国牛津分别举行了关于古脊椎动物学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比利时召开的学术会议名称是“低等及非特化哺乳类进化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由比国皇家科学院主办、鲁汶大学教授 G.凡特勃洛克(Vendebrock)担任主席。出席的有欧洲及美洲的古脊椎动物及动物学家数十人。对有关整个哺乳类及某些重要门类(如食虫类、灵长类)起源及进化上的问题作了讨论。芝加哥大学的 E.考尔生(Colsen)还作了“中国云南三迭纪晚期哺乳类”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2.
悬铃木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93.
建立合适的外源基因转移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外源基因的瞬间表达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外源基因是否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从而确定重组质粒DNA上的启动子对于某一受体系统是否有效。利用PEG(聚乙二醇)法或电激法进行直接基因转移在火  相似文献   
194.
一、概述白丁香别名:暴马子,青杠子,荷花丁香。学名:暴马子丁香Syringa reticulata(BI.)Hava var. mandshurica(Maxim.)Hara—S. amurcnsis Rupr。属木樨科,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暴马子系长白山山区常见的中草药。树皮入药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尿等功能,为治疗气管炎之良药;花是良好的蜜源,民间常用花经蒸后阴干代茶用,具有清凉解暑之功能;其木材可供建筑及器具细工用材,胸径为10厘米以上的暴马子用来制茶叶筒,除本身具有清香的木香外,还可以长期保持茶叶不跑味。除此之外,浑江市科学技术研究所在“长白山芳香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中发现,白丁香之花具芳香,可提取香料。因此利用白丁香花为原料,制得了名贵天然香料—白丁香浸膏,经香料专家鉴定,属国内首创的香料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5.
大豆顶芽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大豆(Glycine max)6个品种顶芽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以铁丰18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最强,在B_5附加2,4-D 1.0mg/L,BA 0.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率可达80%左右。愈伤组织出现10d后及时转移到MS附加BA 1.0,KT0.5,ZT0.5和IAA0.5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分芽化的频率达40%左右。切割的不定芽在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IBA 0.2~0.5mg/L、蔗糖2%的琼脂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长成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96.
丹参愈伤组织细胞固定化及其转化产物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海藻胶包埋丹参愈伤组织细胞,在Ls+Kto.1+NAAl培养液中常温振荡培养一个月左右,培养液抽提物经TLC和HPLC检测,表明该系统可连续分泌丹参的主要成分——丹参酮I A和隐丹参酮。此外对丹参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海藻胶包埋条件,周定化细胞的稳定性以及分泌产物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7.
海岸带的景观生态特征及其管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依据海岸带的生态学特征,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及控制论和热力学理论来指导海岸带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对改善海岸带的质量,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8.
从花椰菜的无菌苗下胚轴游离原生质体经纯化后的得率为1.5~2×10~6/g FW。通过液体浅层培养、平板固体培养、双层培养和gelrlte包埋培养方法的比较,发现gelrite包埋培养法,最有利于花椰菜下胚轴的原生质体培养。纯化的原生质体用MS-1培养基培养,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为24%。再生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MS-5A或MS-5B上迅速分化出苗。共获得再生植株78株,移栽到盆中生长正常,结出正常的菜花。  相似文献   
199.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携带pCAMBIA1301质粒(含hpt和gus基因)的超毒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对大豆子叶节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k/L乙酰丁香酮和50mg/L抗坏血酸可以有效促进农杆菌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农杆菌与子叶节共培养后羧苄青霉素(250mr/L)和头孢霉素(100mg/L)结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过度繁殖并提高转化芽诱导频率;在转化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芽伸长过程中,改进的筛选策略可以明显改善对转化芽的筛选效果,从而提高转化频率。应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获得了3个国内大豆主栽品种的转基因植株,PCR阳性植株频率为3.8%~7.6%。转化植株叶片总DNA的PCR和Southern blot实验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0.
影响小麦成熟胚再生频率因素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预处理类型、接种方式、植物激素的浓度和不同组合以及分化培养基中是否添加抗生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小麦成熟胚植株再生系统。经过试验,我们选择在MS培养基上接种经无菌水预处理的纵切成熟胚作为起始的试验条件。在含2mg/L2,4-D的MS培养基上.初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可达80%以上.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5mg/L6-BA和0.2mg/LNAA可以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而在再生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头孢霉素可以有效提高胚性愈伤组织再生出小植株的比例。利用该再生系统,我们从5个小麦优良主栽品种的成熟胚再生出了可育的植株,再生频率达15.3%-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