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效果;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通过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测定细胞膜通透性,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的变化测定膜脂过氧化程度。【结果】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3.75 mg/mL,培养6 d后抑制率为76.22%。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孢子萌发,15.00 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0.69%。提取物影响菌丝形态,增加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菌丝内含物外渗,7.50 mg/mL处理10 h后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11%和62.85%。同时提取物显著增加人参核盘菌MDA含量和SOD、POD、CAT活力,7.50 mg/mL处理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改变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加剧膜脂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含物流失,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2.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是生物体获得遗传信息的方式之一,对生物体进化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昆虫中的水平基因转移现象被报道,如在鳞翅目(如家蚕、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半翅目(如柑橘粉蚧、烟粉虱)、鞘翅目(如咖啡果小蠹、米象、光肩星天牛)、膜翅目(如金小蜂)、双翅目(如果蝇、白纹伊蚊)等昆虫中广泛存在水平转移基因,且不同的水平转移基因对昆虫的营养合成与共生、吸收与消化、毒素产生与解毒、生长和发育、体色改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报道,就HGT的研究步骤与技术方法、评判HGT发生的方法、昆虫HGT的供体与功能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平基因转移现象,为探究水平基因转移的作用机制、理解昆虫的进化、遗传和行为、并将水平基因转移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害虫的绿色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43.
吴艳  李赛  吴可心  穆立蔷 《植物研究》2022,42(6):1070-1078
为探究野生刺蔷薇(Rosa acicularis)和‘鲁赫’刺蔷薇(Rosa acicularis ‘Luhe’)叶片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差异,对2种刺蔷薇叶片进行了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试验,共检测出6种氨基酸、12种糖类、4种烷烃类化合物、17种有机酸、5种酯类和7种其他类化合物,共计51种代谢物。PCA模型符合预期,OPLS-DA模型筛选出1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通路分析共分析出5条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综合各项结果,2种刺蔷薇叶片在部分有机酸和糖类的代谢上有显著差异,同时也在ABC转运蛋白、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苯甲酸的降解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上有显著差异,推测2种植物可能在叶片光合效率和抗胁迫能力上有显著不同,但仍需进一步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和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4.
<正>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Cooke)G.winter(无性型为Spilocaea pomi Fr.)是苹果树上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病害,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欧洲各国对苹果黑星病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45.
小麦品种贵农22号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贵农22号是利用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及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uvum)杂交而育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其抗中国目前流行和出现的条锈菌小种,已成为目前重要的抗小麦条锈病抗源。为了明确该品种抗锈遗传规律并进行应用前景评价,用一个流行的强毒性小种条中31号和一个突变弱毒性小种CY29-mut3,分别接种贵农22与国际已知抗锈基因品种Moro及感病品种辉县红双列杂交F2、F2代各株系幼苗,对贵农22号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以便于在抗病育种中进一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贵农22号有三对独立遗传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Gui 1、YrGui 2和YrGui 3,它们表达稳定,不受亲本正反交影响,而并不具有Yr 10。Yr10基因载体品种Moto中有二或四对基因抗中国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不同小种及正反交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为父本时其对CY29-mut3小种有两对完全显性基因、一对中度抗病基因及一对隐性抗病基因,而为母本时有一对完全显性基因和一对中度抗病基因起抗病作用;对条中31号,其为父本时有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为母本时可能存在两对累加作用基因或两对隐性抗病基因控制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复方补骨脂酊治疗内蒙古地区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白癜风患者60例,共133片皮损。将其随机分成2组:A组单用308 nm准分子光治疗;B组给予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复方补骨脂酊治疗。复方补骨脂酊治疗每日两次,光疗频率每周1次,10次一疗程,共2疗程,每次疗程结束后拍照、疗效评价,记录结果。结果:治疗10次后,A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7.46%和4.76%,B组分别为20.00%和5.71%;治疗20次后,A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6.03%和23.81%,B组分别为65.71%和42.86%。两组治疗10次后的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次后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其治疗10次后(P0.05),B组治疗20次后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的皮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复方补骨脂酊外用可提高内蒙地区白癜风患者颈、躯干、四肢的非关节、非肢端及非骨隆起部位的白斑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8.
<正>概述了生物反应器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并比较了不同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乳腺是生产结构和功能复杂的重组蛋白的最佳生物反应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在生产新型牛奶和药用珍稀蛋白等方面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指出了包括乳腺反应器在内的动物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对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利用GC-MS技术对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 Harms)和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 et Maxim.) Seem)叶片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运用PCA和OPLS-DA方法分析后,将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划分为3个发育时期:生长期(Growth period)、旺盛期(Exuberant period)、凋落期(Autumn period)。刺五加叶片3个时期筛选出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多元醇等共53个差异化合物,短梗五加叶片3个时期筛选出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多元醇等共51个差异化合物。进一步分析表明,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在旺盛期和凋落期之间差异化合物最多,其中刺五加主要是糖类、有机酸;短梗五加则除了上述两类化合物外,还包括脂肪酸、多胺类化合物。两者作为同属植物,在差异化合物的组成类型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果初步揭示了2种同属药用植物叶片不同时期初级代谢物的积累模式,为2种植物叶片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外来入侵植物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对本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入侵压力下(无入侵、轻度入侵、重度入侵)本地植物种数、株数、生物量和叶片功能性状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反枝苋入侵程度的加剧,本地植物种数、株数和地上部干重逐渐降低;重度入侵下,反枝苋叶片的全氮含量(Nmass)显著增加,全碳含量(Cmass)、碳氮比(C/N)和叶片建成成本(CCmass)显著降低,比叶面积(SLA)未出现显著差异;本地植物Cmass和C/N显著降低,SLA显著增加。而轻度入侵下,反枝苋和本地植物上述性状均未存在显著差异。功能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反枝苋的Nmass与C/N、Cmass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SLA相关性不显著;本地植物Nmass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L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mass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资源捕获成本是反枝苋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