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提取的外泌体呈典型囊泡状,包膜完整,含有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纳米颗粒追踪技术(NTA)检测到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大小为100.5±31.1 nm,占比为 96.8%;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提取物中有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肿瘤易感蛋白(tumour-susceptibility protein, TSG101)、热休克蛋白60 (heat shock proteins 60, Hsp60)、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 ALI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OGD/R组共有41个miRNA发生显著改变,其中20个miRNA显著升高,21个miRNA显著降低(P<0.05)。基因本体功能(GO)分析显示,差异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糖基化、脂质代谢过程、磷酸化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内吞体、细胞质囊泡和细胞突起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靶基因主要与丁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线粒体自噬和P53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有关。通过对正常组和OGD/R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测序并进一步施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为后续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神经元发挥的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2.
超声波辅助下脂肪酶催化高酸值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脂肪酶催化高酸值废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反应。来源于Aspergillus oryzae和Candida antarctica的固定化脂肪酶,在超声波辅助下,对高酸值废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以来自于C.antarctica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以酸价为157mg KOH/g的高酸值废油脂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与丙醇反应,在脂肪酶用量为油质量的8%、初始醇油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控制在40~45℃、超声波频率和功率分别采用28kHz和100W的条件下,反应50min转化率达到94.86%。在此条件下,不同碳原子数(C1~C5)的直链和支链醇均有较高的转化率,在短链醇的选择上具有宽广的适应性。超声波还减少了反应产物和反应体系中其他黏性杂质在固定化脂肪酶表面的吸附,回收的Novozym435相较单纯机械搅拌条件下回收的外观干净、分散良好无结块现象、易于洗涤和再次利用,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换羽是鸟类为保证持续生存的重要过程。换羽策略与鸟类进化及对环境的适应紧密相关,研究鸟类换羽特征,对于了解鸟类的分类、系统发育、进化历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2007年3月至9月,在广东肇庆市江溪村对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纯色山鹪莺(P.inornata)的春季换羽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雾网捕捉2种山鹪莺,对捕捉到的成体进行体重及身体量度的测量;对飞羽及尾羽进行标记:初级飞羽以翅尖的第一枚羽毛标记为"P1",次级飞羽以翅中部最外一枚标记为"S1",向内依次递增标记;尾羽以中央两根最长尾羽为"T1",分别向两侧递增标记为"T2~T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对不同月份山鹪莺的体重值进行差异性检验,对体重与月份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尾羽的长度和宽度进行Pearson偏相关分析(控制变量:体长)。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山鹪莺换羽期为3至5月,持续时间约为60 d;2)两种山鹪莺春季换羽仅更换尾羽,换羽模式均为离心型,即中央一对尾羽最先开始替换,然后向两侧由内到外逐次更替;3)两种山鹪莺的尾羽长度和宽度同步变化,但绝大部分山鹪莺非繁殖期尾羽长度与繁殖期尾羽长度之比大于非繁殖期尾羽宽度与繁殖期尾羽宽度之比,即繁殖期尾羽相对较宽;4)两种山鹪莺换羽期间体重大致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推测两种山鹪莺通过增加食物的摄入来抵抗换羽期和繁殖期重叠而导致的能量消耗,这可能与该地区丰富的食物资源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种山鹪莺换羽策略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4.
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甲烷厌氧氧化(Nx-damo)是近年被证实的微生物驱动的地球氮、碳循环机制,对于认识重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和自然环境中甲烷的源与汇具有重大意义;在废水生物脱氮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也具有潜在工程应用价值。从功能微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因素、生理特性、生物代谢的可能机理等方面对Nx-damo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讨论;评估了其应用于废水处理的潜力和优势;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该领域更广泛的研究,并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大,这不仅能解决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还对解决水土保持、二氧化碳减排等环境问题起到重要作用。了解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和蒸腾效率,对植被生长、恢复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为此,该研究连续监测了华南地区12棵不同高度荷木人工林的液流密度,对样树以高度划分等级,采取错位相关法分析不同高度等级胸高处液流与冠层蒸腾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气候环境相同时,所有样树胸高处液流日格型相似;荷木林蒸腾量优势木中间木劣势木,所有树木湿季月蒸腾量大于干季月蒸腾量;不同高度等级之间时滞差异显著,劣势木时滞50min,优势木和中间木时滞20min;所有样树干湿季时滞差异不显著,同一高度级两季节时滞差少于10min。这些说明:在干季华南地区土壤水分仍然相对较充足,植物输水阻力没有受到土壤水分降低和长距离水分传导的影响;中间木和优势木时滞短,水力阻力小,蒸腾量大并占据着林段的有利资源;劣势木长势低矮,时滞长,导管阻力大,蒸腾量少,光合作用需要的水热资源少,所以回馈根部的营养物质少,不均衡的营养循环使得林段分化愈明显,劣势木将逐渐从林段中被淘汰。该文指出在荷木人工林生长后期,对于长势低矮,生命力极弱的劣势木应定期砍伐,这样能增加优势木和中间木对光照及水分等有利资源的分配,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6.
在单链胰岛素体外折叠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胰岛素的体外折叠过程. 在胰岛素的折叠过程中捕捉到6个主要的折叠中间体, 分别命名为P1A, P2B, P3A, P4B, P5B和P6B. 中间体的折叠实验证明6个中间体都能最终折叠成胰岛素. 在中间体的鉴定和分析以及推断的过渡态中间体形成和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胰岛素体外折叠的两步折叠途径. (ⅰ) 在折叠过程的早期, 完全还原的胰岛素, 即A链和B链各自形成中间体: 2个A链中间体(P1A和P3A), 4个B链中间体(P2B, P4B, P5B和P6B). (ⅱ) 在进一步的折叠过程中, 推断相继产生3个过渡态中间体: 首先, 中间体P3A通过分子内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形成过渡态中间体Ⅰ, 该中间体含有1个天然二硫键A6-A11和2个巯基分别位于A7和A20; 然后, 过渡态中间体Ⅰ的巯基和P4B或P6B上的巯基通过氧化反应(主要以折叠体系中的GSSG为氧化剂)分别形成含有2个天然二硫键的过渡态中间体Ⅱ和Ⅲ; 最后, 过渡态中间体Ⅱ和Ⅲ通过分子内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形成第3个天然二硫键, 完成胰岛素体外折叠.  相似文献   
997.
由于成像焦平面外杂光的干扰,宽场荧光显微镜所得的图像往往较模糊,使其不适合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核内的精细结构。该实验讨论了反卷积软件中对图像复原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经过合适的图像反卷积复原,由宽场荧光显微镜获取的玉米45S rRNA原位杂交信号图像得以清楚显示。对所得杂交图像的分析表明:玉米45S rDNA转录往往先发生在核仁外围,且随着核仁转录活性的提高逐渐向核仁内部扩散,并最终与5S rRNA一起,在核仁内部的空洞结构中形成成熟rRNA。研究结果显示,反卷积复原可有效提高宽场荧光显微镜所得二维图像的分辨率,从而使宽场荧光显微镜在植物细胞核内精细结构研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四川南充市夜鹭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太和保护区对夜鹭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了夜鹭巢47个,对照样方26个,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表明影响夜鹭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营巢树高度、植被平均高度、巢高、竹平均直径、隐蔽度、巢上方盖度、距水(西河)距离、距白鹭巢距离、植被盖度、巢下盖度。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岩黄耆属(豆科)种皮纹饰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国产岩黄耆属(Hedysarum L.)18个种(含3个居群)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岩黄耆属种皮纹饰性状在种的划分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依据种皮纹饰特性,大致分为光滑型和粗糙型2大类型以及断棱状、嚼烂状、龟纹状、网纹状与细网状5个亚型。依据其划分的类型及亚型,种皮纹饰呈现出从断棱状、细网状到光滑状的演化趋势,从而阐明了种皮纹饰在岩黄耆属系统演化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花梗横切面整体轮廓呈椭圆形,可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维管束在基本组织中呈内、外两部分排列。内部维管束联结成网,形成明显外移的三束心皮背束和内方与心皮背束相间的三束隔膜束。至子房室区,心皮背束继续外移,其中主支进入花萼中脉;小分支内移,与内方一轮维管束联结,后来进入唇瓣中央及2枚侧生附属物。在花萼形成的同时,远轴面的两个隔膜中各形成一个上位腺体;同时两束远轴面隔膜束向外、两侧分别形成3束大分支,外方大分支继续外移成为2枚远轴面花瓣中脉,两侧大分支与原外方内移的子房壁维管束集合成一相连的环状维管束网,后进入唇瓣两侧;近轴面隔膜束形成3枚分支,外方分支成为近轴面花瓣中脉,两侧分支进入可育雄蕊。探讨了侧生附属物和唇瓣的来源,支持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为隔膜蜜腺的变异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